四面環海的爪哇島,終年高溫多雨,不分寒暑。位于爪哇島西端的烏戎庫隆國家公園,有大面積的沼澤與紅樹林,随處可見棕榈樹。這裡低地雨林環境正适合巨獸爪哇犀牛生存,可惜的是,爪哇犀牛瀕臨滅絕,據專家估算,全球僅存約72頭!都藏在密林中,不讓人發現。

據《印度時報》報道,不久前,在烏戎庫隆國家公園裡,一頭成年的雄性爪哇犀牛在一處茂密樹林的泥潭裡洗浴,隻見它歡快地打滾,讓泥水均勻地漫布全身。
你能想象,體型巨大的爪哇犀牛洗泥浴,快樂地滾過來,再滾過去的樣子嗎?第一眼看去,隻覺得好威武,再看一眼,貌似有點萌?爪哇犀牛外表笨重、威風凜凜,但在洗泥浴時也會露出又萌又憨的一面。
<h1>01體重約1500公斤,頭部長一獨角,皮膚如盔甲戰衣</h1>
爪哇犀牛又叫爪哇犀,是奇蹄目、犀科、獨角犀屬的犀牛,體型巨大,通體長約3米,肩高約1.6米,平均體重在1500公斤左右,最大的個體甚至達到2300公斤。
目前尚存的獨角犀牛,隻有印度犀牛與爪哇犀牛。相對來說,印度犀牛的體型更大,體重更重,頭上的獨角也更大。是以人們将印度犀牛稱為大獨角犀,把爪哇犀牛稱為小獨角犀。
爪哇犀牛最明顯的特點就是,雄性頭部長了一隻獨角,角不與頭骨的骨骼結構相連,并不算長。長在鼻子上方的獨角,在它行走時處于前面,特别拉風。不過,雌性是沒有角的。
有着灰色皮膚。外皮由大皮塊連接配接組成,猶如盔甲一樣堅硬,而且身上有3條厚摺,在背部拼接起來。整個爪哇犀牛看上去,真像穿着一件完美縫合的盔甲戰衣。脖頸處折疊起兩三層,很像衣領。
一雙狹長型的耳朵長在頭上,遍布着不長的毛發;它還有細長的上唇,該上唇向外延伸并超過下唇,還有大的門牙齒。
重量級爪哇犀,身軀壯大,四肢粗短,總是笨笨的樣子。要是這麼一個大家夥出現在你面前,是不是有些可怕?
<h1>02一天要洗2次泥浴,隔着600米都能聽到它吼叫</h1>
生活在低地雨林和紅樹林沼澤中,爪哇犀牛随處都可以找到好吃的。它以樹枝、嫩芽、嫩葉、果子、竹類、芒果及無花果等為食,隻要在樹林裡走一圈,張嘴就能吃到東西填飽肚子,根本不用為吃喝發愁。
爪哇犀牛喜歡獨來獨往,對它來說,最愉快放松的時候就是洗泥浴了,真不知道該說它愛幹淨,還是說它貪玩呢?
盡管爪哇犀牛皮厚,但茂密樹林裡蚊蟲衆多,也怕被咬。雖然不疼,但是被咬的感覺很不好受。
是以爪哇犀牛覺得不舒服了就會找個泥潭或者水窪地,跑進去撒歡打滾。既能為身體降溫,保持涼爽,身上裹了泥漿後,還能防止蚊蟲叮咬。
印尼環境部長努爾巴亞·巴卡介紹,爪哇犀牛每天至少洗泥浴兩次,時長不定,有時候長達3小時。
爪哇犀牛視力不佳,但是擁有敏銳的嗅覺和聽力,叫聲更是響亮有穿透力。據了解,爪哇犀牛能發出多種叫聲,包括“嘶啞”、“尖叫”、“嘴唇振動”和“鼻音”。當它吼叫時,聲音穿透重重密林,隔着600米遠的地方,都能聽到。
<h1>03打鬥時不用獨角,用門齒,最大的天敵是人類</h1>
你别看爪哇犀牛外形粗重,其實是個傻大個,膽子可小了,外出活動時總是很謹慎。一旦發現有異常,立馬就拖着笨重的軀體,逃之夭夭了。
然而,它不想惹麻煩,麻煩卻總是找上它。當爪哇犀牛迫不得已要用武力防禦時,它打鬥的方式可謂簡單粗暴,橫沖直撞,利用體型優勢來對付敵人。而且也不會用頭上的獨角,而是用尖銳的門齒去咬對方。
在自然界中,爪哇犀牛沒有天敵,畢竟沒有哪個食肉動物敢不自量力去打爪哇犀牛的主意,其他小型的動物更香。爪哇犀牛最大的天敵,就是人類。
爪哇犀幾乎從不主動攻擊人,除非是近距離受到驚吓或正在撫養幼崽,它的活動範圍一般在20平方英裡之間。
但那些利欲熏心的人卻不會輕易放過它,用盡各種方法捕殺了爪哇犀牛,并砍下犀牛角。就因為犀牛角很珍貴,被視為名貴中藥。還有人用犀牛角雕刻成匕首把柄。
<h1>04隔4-5年才繁殖1次,幼犀跟着母獸生活2年</h1>
爪哇犀牛是典型的獨居動物,瀕臨滅絕的原因之一是繁殖能力很差,繁育率很低,每4-5年才繁殖一次。而且,孕期長達16個月。
每一胎隻生一隻崽,母獸會悉心養育幼崽,喂它喝奶,待幼崽長大一點了,就帶着它去林子裡覓食,采摘最鮮嫩的樹葉給它吃。
當然啦,也會帶着幼崽去到泥潭邊,一起在泥水裡打滾、嬉鬧。幼犀的哺乳期長達1-2年,這期間一直跟着母獸,2年後才開始獨立生活。
一頭雌性爪哇犀牛懷孕生崽,之後還要養育幼崽,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爪哇犀牛講究優生優育,難怪要每隔4-5年才繁殖一次了。
雌性幼犀三四歲成熟,而雄性幼犀要6歲才成熟,平均壽命35-40年,最長壽的可達50多年。
<h1>05極度瀕危,全球僅存72頭!</h1>
努爾巴亞.巴卡表示,截止2019年爪哇犀牛的數量僅為72頭,其中39頭為雄性,33頭為雌性。
爪哇島作為爪哇犀牛的栖息地,是世界上唯一一個野生種群所在。在曆史上,爪哇犀牛曾廣泛分布在中國南部、中原地帶,以及印度、中南半島、馬來西亞、越南、泰國等地區。
從漢朝以來,犀牛在中國的栖息地逐漸縮小,從西北、華南退至西南。直到1922年,最後一頭爪哇犀,也就是小獨角犀被殺。從此,中國犀牛滅絕。
由于大量捕殺,爪哇犀牛的數量不斷減少,僅分布在爪哇島的烏戎庫隆國家公園,以及越南的吉仙國家公園。但在2011年,越南的爪哇犀亞種也被宣布滅絕。
威脅爪哇犀牛生存的主要原因是,人類大量的偷獵!為了擷取犀牛角做珍貴藥材或工藝品,謀取利益,盜獵者不惜痛下殺手,掠奪一大巨獸的生命。
其次,爪哇犀牛的栖息地逐漸縮減,或者被破壞,導緻爪哇犀牛無法生存;還有一個原因, 就是爪哇犀牛本身繁育能力十分低下,短時期内種群難以繁衍壯大。
<h1>結語</h1>
每一個物種都有其存在的價值!體型巨大的爪哇犀,曾經因為盜獵者的貪念,被大量捕殺,極度瀕危。慶幸的是,如今,爪哇犀牛得到當地嚴密保護。相信它們會慢慢增加種群數量,擺脫瀕臨滅絕的命運。
雪靈谷動物實驗室/出品
參考資料:環球網、美國國家地理、動物學、人與自然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