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衆網·海報新聞記者 張力雯 通訊員 馬婷婷 東營報道
日前,陸續來自河南、山西等地攝影家協會會員來到東營市河口區新戶鎮海參養殖基地、風力發電、月牙島等地,就東營北部沿海産業風光帶進行實地拍攝,用鏡頭記錄下一個個美好的瞬間,以獨特的視角、不同的角度真實記錄當地鄉村振興所取得的新成效、新亮點、新面貌。

近年來,新戶鎮充分發揮大土地、大灘塗、大生态等資源優勢,積極探索“生态文明、陸海統籌、産業融合、新型城鎮”新型發展路子,圍繞漁鹽特色産業做文章,打造出了“産城、産遊、産園”互動融合的濱海特色,培育了新動能,加快了新發展。
新戶鎮立足良好資源和産業優勢,繼續在調整産業結構上下功夫,優化産業區域布局,打品牌鑄特色增效益。這個鎮出産的泥螺、對蝦、梭子蟹、海參等水産品都注冊了自己的商标,近海生産的文蛤、四角蛤、毛蚶、青蛤、泥螺、雜色蛤、竹節蛏等海産品,于2005年8月被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認定為“無公害農産品産地”,2005年12月文蛤被農業部審定為“無公害農産品”,“文蛤、青蛤、雜色蛤、泥螺” 獲得農業部無公害農産品認定。圍繞品牌理念,新戶鎮嚴把産品生産品質關,緊緊圍繞産品品質,不斷進行管理創新,壯大生産規模,科學拉長農業産業鍊條,實行統一服務、統一包裝、統一注冊商标、統一銷售,努力實作生産過程标準化,農業産品綠色化,提升農産品附加值和市場競争能力。
除了在産城融合上下功夫,新戶鎮還依托魯北地區悠久的制鹽曆史和深厚的鹽業文化底蘊,探索開發鹽業博物館、鹽雕、鹽浴等立意新穎、前景廣闊、效益頗豐的旅遊熱點新興項目,力争在鹽業旅遊上實作突破。圍繞“以遊促農、以遊興業”的發展目标,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業,推進特色農業與旅遊産業發展“雙融合”,實作産業發展“雙利雙赢”。全鎮樹立“全域旅遊”理念,深度整合漁鹽業文化資源,找準市場、瞄準定位,充分發掘黃河口、大油田、原生态、金海岸特色,着力打造濱海風情旅遊線。立足河口區海岸線長,淺海、灘塗資源廣的獨特優勢,挖掘旅遊資源,打造出了“百裡風車長廊、千裡漁業捕撈、萬畝鹽田觀光”的沿海景觀帶。
為全力推動産園融合發展,增強發展動能,新戶鎮堅持科技強海,推進創新驅動戰略,打造智慧海洋。該鎮積極融入海洋強省建設,加強與科研機構的密切對接,對産業布局,環境保護,資源修複,品種優化,病害防疫以及成果轉化等展開工作,着力推動新舊動能轉換,促進産業融合發展,引領群衆緻富,促進社會文明,建設高效生态觀光旅遊現代化的漁業園區。目前,新戶鎮已發展對蝦24萬畝,淺海貝類20萬畝,鹽田20萬畝,海參養殖7萬畝。借助“海生·河口”漁業科技,新戶鎮精準對接開展活動,特色産品示範養殖和推廣正在有序推進,産園融合發展勢态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