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生存着許多的有袋動物,如袋鼠、袋桓、袋取等等,袋熊也是其中之一,不過不同的是,其他有袋動物的口袋都是向前開的,而袋熊的袋子是向後開的,這樣的不同是為了袋熊在挖土、刨洞時不會讓自己的孩子吃土,但這樣的結構也有弊端,那就是會讓自己的孩子吃屎,俗稱"一把屎一把尿把孩子喂大"。
小袋熊與小考拉(樹袋熊)一樣,在幼年時期會食用母親的糞便為食。這是因為袋熊以及考拉都是食草動物,食草動物通常都無法靠自己的器官進行消化,隻能通過腸胃當中的微生物來幫忙分解、發酵它們吃下植物,最終才能夠吸收其中的養分。

而小袋熊與小考拉體内的幫助消化的微生物較少,要麼通過食用母親消化過的糞便來獲得微生物,要麼通過母親的糞便來獲得營養,畢竟糞便在食草動物的體内消化不太完全,其中的營養物質還有不少,幼年的小袋熊就能夠通過食用糞便來獲得營養。
袋熊的糞便也十分的特殊是方形的。在自然界當中動物的糞便,有香蕉型的、有橢圓型的,有液體型的,但從來沒見過方形的,難道袋熊的肛門是方形的?是以才能夠拉出方形的粑粑?
科學家對這個神奇的方形粑粑也進行了研究,發現這種方形糞便在經過袋熊的肛門前就已經成為了方形,得出的結論是袋熊的腸道在形成糞便的時候會進行擠壓,讓糞便成為方形。
這樣的方形粑粑對于袋熊來說也是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
作用一,進行标記領地,每隻袋熊都擁有自己的領地,它們标記領地的方法,就是靠糞便,這樣别的袋熊聞到、看到這樣的粑粑,就會明白這是其他袋熊的領地。
作用二,吸引異性,袋熊拉粑粑的時候通常都是疊高,以此來證明自己身體的強壯,壘得越高證明它的身體越強壯,對異性的吸引力就越強。
這樣方形的粑粑也能夠防止滾動,這樣在标記自己領地的時候就不會産生差錯,甚至還能讓屎殼郎偷粑粑的時候不那麼友善。
能頂死敵人的鐵腚
袋熊的屁股除了能夠拉出方形的粑粑,還能夠用武器來有力地抨擊敵人。
在袋熊的身上有着許多的武器,有用來刨土的鋒利爪子,以及能夠咬壞樹皮的“鐵齒銅牙”,以及它70-110厘米的體長,20-35千克體重,這樣的戰鬥力甚至能夠攆着人類到處跑。
袋熊最有力的武器還是它的屁股,它屁股上的皮毛有厚有硬,在它的屁股上還長有一塊大軟骨,即使屁股的毛皮被突破 ,這軟骨能夠極大地保護自己腹腔内的器官。
當遇到危險的時候,袋熊會以40公裡/時(相當于11米/秒)的速度跑回自己的洞穴,并用頭朝裡,屁股朝外的姿态。如果此時敵人還是對袋熊窮追不舍,甚至追進袋熊的洞穴當中。
那麼此時袋熊将會放低自己的屁股,讓身體上方的位置空出來,令敵人以為有機可乘,殊不知這是袋熊的陷阱,一旦敵人爬上了袋熊的屁股,袋熊就會立即用力擡起屁股,瘋狂的攻擊敵人的頭部,以此來殺死敵人。
最後,袋熊還是之前那場澳洲大火當中的英雄呢!大火無情的肆虐,袋熊的洞穴成為了許多動物的避難所,隻要對自己沒威脅,洞穴借用一下袋熊也不排斥。而且袋熊的動物可是四通八達,可以容納許多的小動物,因為救下了許多小動物,袋熊也被稱為這次火災當中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