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宗義
《西遊記》作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可以說在民間有着相當高的普及度,但大多數國人對其了解卻不是通過它的文學原著,而是影視作品。
尤其是86版的電視劇《西遊記》,成為幾代人心目中無法磨滅的熒屏形象,而演員章金萊更是憑借着孫悟空這一角色紅遍了大江南北。
然而,在86版《西遊記》的選角初期,導演楊潔心目中扮演孫悟空的第一人選卻不是章金萊,而是他父親六齡童的愛徒劉建楊。
後來,在六齡童的力薦下,章金萊代替劉建楊成為了孫悟空的扮演者,多年來,六齡童在這件事上的做法常常遭人非議。
章金萊
這件事的來龍去脈難道真的如人們所說的那般,是六齡童存有私心麼?或者還有什麼其他不為人知的緣由呢?這一切還要從頭說起。
六齡童原名章宗義,1924年出生于一個戲曲世家,從其祖父開始,章家就專注于紹劇猴戲的表演,章宗義從小便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
作為能夠傳承的事業,自是少不了心中的熱愛,在父親的耳濡目染下,章宗義4歲起便對戲曲産生了濃厚的興趣,甚至躲在背景偷偷學藝。
對于成功的戲曲演員來說,天賦是必不可少的一樣東西,在這一點上,命運似乎從開始就對章宗義青睐有加。
6歲,對于一個戲曲苗子來說,恰是學習基本功的年紀,但是對于章宗義來說,6歲時的他已經可以嘗試着登台表演了。
天賦異禀的章宗義,在長輩看來無疑是繼承家族事業的最佳人選,是以他的父親特意為其取藝名“六齡童”,自此便開始了他的猴戲人生。
為了在舞台上有更精進的表現,章家在家中的院子裡豢養了數十隻猴子,章宗義更是從小就對猴子有着切身的觀察與模仿。
正因如此,章宗義扮演的猴子相較于父輩多了一些靈性,可以說從章宗義這一輩起,人們才對這門源于模仿與創作的藝術有了新的認識。
功夫不負有心人,章宗義亦是沒有辜負家族的期待,經過多年的刻苦研習,他很快便在戲劇圈中站穩了腳跟,成為了舞台上的一代猴王。
這也為後來“六小齡童”章金萊的橫空出世,奠定了基礎。
其實,作為家中最小的孩子,章金萊最初并不是章宗義標明的猴戲繼承人,被選中繼承衣缽的,是章金萊的二哥章金星。
章宗義對章金星的青睐,并不僅僅是因為他是家中出生較早的孩子,更是因為章金星有着和自己一樣的猴戲天賦。
章金星與周總理
同父親一樣,章金星亦是從小登台,而且每次演出都自信滿滿,從不怯場,相較于父親對猴戲的鑽研,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甚至看過幼年章金星演出的周總理,在散場後還特意來到背景将他抱在懷中,目光中流露出滿滿的喜愛之情。
不得不說,章家每代都能有這樣天賦異禀的孩子,很難讓人相信不是命運的安排,後來的章金星更是完美繼承了父親“猴王”的稱謂。
章金星
然而,當人們笃信一件事時,命運卻在冥冥之中改變着它的走向,令人始料不及,17歲時,章金星不幸因病離世,當時章金萊隻有7歲。
章金星的英年早逝,令家族上下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此後,為了将猴戲藝術傳承下去,章宗義便把希望寄托在了章金萊的身上。
彼時,章金星“小六齡童”的名号已經打響,為了圖個吉利,父親将這個藝名做了小的改動,為章金萊取藝名“六小齡童”。
對一個被家族寄予厚望的“猴戲繼承人”來說,7歲開始學藝未免有一點晚,為此年幼的章宗義不得不付出更多的努力,夜以繼日的學習。
在章金萊成名後,當被問及從何時喜歡上猴戲表演時,他曾這樣說道:
“最初接觸猴戲,根本談不上喜歡,完全是出于家族的責任感,很小的時候我就知道,我必須要繼承父親的事業,完成哥哥的遺願。”
為了使章金萊的舞台技藝更快成長,父親每天早起親自監督他練功,下午又将他和幾十隻猴子“關”在一起,觀察猴子的行為和神态。
章金萊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長大後在猴戲方面頗有建樹,并在17歲時考入了浙江昆劇團,這令章宗義深感欣慰。
紹劇舞台出身的章宗義,對于戲曲技藝的傳承十分看重,經曆過喪子之痛的他,并未将希望押在章金萊一個人的身上,而是開始對外收徒。
不得不說,章宗義的确是一位德藝雙馨的藝術家,他并未将猴戲的權威集中在家族之内,而是出于文化傳承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令人欽佩。
劉建楊便是章宗義衆多徒弟中的佼佼者,其實在師從章宗義之前,劉建楊便已拜在章豔秋、傅馬潮等名家門下學習戲曲。
劉建楊
在16歲拜章宗義為師時,劉建楊已經有了相當深厚的戲曲功底,在學習猴戲的過程中,很快便可領會其中精髓,是以深得章宗義的喜愛。
面對這樣優秀的徒弟,除了毫無保留的傾囊相授外,章宗義更是憑借自己在戲曲圈中的人脈,為劉建楊争取了很多演出機會。
而劉建楊也用優異的舞台成績,回饋了師傅的恩情,在紹劇舞台的演出中,劉建楊多次獲得大獎,為章氏猴戲的推廣,立下汗馬功勞。
在很多人看來,猴戲就等同于“孫悟空”的表演,其實不然,“孫悟空”隻是猴戲中的一個經典角色。
劉建楊(右)
1980年,劉建楊在紹劇《火焰山》中首次扮演孫悟空,一舉斬獲了浙江省諸多戲曲大獎,被觀衆譽為“江南美猴王”。
後來,劉建楊接連在多部戲曲中出演“孫悟空”一角,場場爆滿,演出大獲成功,可以說,當時的劉建楊已經成為紹劇猴戲的代表人物。
1982年,央視電視劇《西遊記》攝制組開始在全國物色演員,對于這部經典的神魔體裁名著來說,演員的選擇至關重要。
而對于整部劇中的靈魂人物“孫悟空”而言,演員的表演更是重中之重,甚至直接關系到整部作品的成敗。
86版《西遊記》攝制組
當時,“章氏猴戲”早已名聲在外,為了保證孫悟空一角的萬無一失,導演楊潔直接找到了班主章宗義,請他來推薦一位适合的人選。
其實在與章宗義見面前,楊潔的心目中就已經有了理想的人選,那就是章宗義的愛徒劉建楊。
對于楊潔來說,她鏡頭下的孫悟空是一個活潑好動,并有着諸多武打動作的明星角色,如果能找到一位資深的猴戲演員,自然是最為妥當。
尤其是飾演過孫悟空,并在藝術造詣上有所成就,在觀衆心目中有一定知名度的演員,而這一切近乎完美的要求,莫不都是指向了劉建楊。
然而,經章宗義再三思慮後,他最終向楊潔推薦了自己的兒子章金萊,對于楊潔來說,這的确是一個出乎意料的結果。
相較于劉建楊,章金萊雖然是根正苗紅的章氏傳人,亦是猴戲出身,但是論藝術成就和名氣,都無法與劉建楊相提并論。
彼時的章金萊除了出演過電視劇《阿Q正傳》外,并沒有過多的表演經驗,且《阿Q正傳》也并未給章金萊帶來多大名氣。
盡管如此,楊潔也并未駁了這位老藝術家的面子,同意先讓章金萊到劇組參加試鏡,如果不能達到劇組的要求,再另選他人。
楊潔
于是,在父親的鼓勵下,23歲的章金萊來到了最終影響他一生命運的《西遊記》劇組。
章金萊不愧為猴戲世家的傳人,首次試鏡,他的靈性、身形、眼神便驚豔了在場的每一位從業人員,導演楊潔更是毫不猶豫地敲定了他。
令人未曾想到的是,雖然《西遊記》的拍攝條件十分艱苦,但在該劇播出後,卻獲得了空前的成功,當時用“萬人空巷”來形容絕不為過。
伴随着電視劇的火爆播出,章金萊也迅速蹿紅,“六小齡童”的名字更是童叟皆知,俨然成為了86版《西遊記》最大的受益者。
後來,章金萊便将“孫悟空”當做了自己畢生的事業,可謂是名利雙收,時至今日,他所飾演的孫悟空形象,在人們心中依然根深蒂固。
然而,章金萊的一舉成名,不可避免地引來了諸多非議,尤其是對“章宗義雪藏愛徒,助兒子上位”的質疑聲越來越多。
誠然,在人們看來,出于人性的私心,父親對兒子有所偏袒實屬正常,但人們往往更樂于為事件中的弱者打抱不平。
在世人看來,本該是劉建楊揚名立萬的機會,卻被章宗義出于私心而扼殺,對于這位以德藝雙馨著稱的老藝術家,人們産生了深深的懷疑。
面對社會上的流言蜚語,章宗義并未做出公開的回應,而當記者将這個問題抛給劉建楊時,他也僅僅說道:“師傅的選擇自有他的道理。”
其實,劉建楊說得沒錯,章宗義在劉建楊和章金萊的選擇上,的确不是人們想象中這般簡單,而是有着更加深層的考慮。
對于當時的章宗義而言,已然将劉建楊當做了紹劇猴戲的接班人,要知道一個戲曲劇種培養出大家是多麼困難,可以說是上天的恩賜。
劉建楊(左)與章金萊(右)
在當時,劉建楊就是這樣一個大家,并且已經成為紹劇舞台的一塊金字招牌,早已名聲在外,章宗義自然不想失去這樣一個難得的人才。
反觀章金萊,雖是自己的兒子,但戲劇功底卻遠不如劉建楊紮實,若要他繼承紹劇的衣缽,恐怕還需時日,能否有所成就,又是一場賭博。
況且,彼時的電視劇作為一個新興事物,誰也不知道有着怎樣的未來,若因拍攝電視劇而毀掉了劉建楊的戲曲事業,實在得不償失。
當然,如果說章宗義一點私心都沒有,也并不現實,留住劉建楊,也是出于對章氏猴戲傳承的考慮,若在他手中失傳,實在愧對祖輩先人。
章宗義(左)與章金萊(右)
是以,章宗義才選擇讓兒子去“冒險”,在他看來,章金萊有過參演電視劇的經驗,已經邁出過這一步,不如索性讓他繼續走下去。
最好的結果,當然是兩邊開花,若是章金萊能在電視劇這個新興行業有所突破,無疑是為章氏猴戲開辟了一個新的天地。
在對未來一無所知的情況下,章宗義的想法不可謂不周全,一邊是兒子與愛徒,一邊是傳承和發展,沒有什麼比這更好的安排了。
對于一位年過花甲的戲曲藝術家來說,“戲比天大”絕不是危言聳聽,又怎會為了私情,厚此薄彼,棄事業前途而不顧呢?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人們對章宗義的“任人唯親”,也存在着對新興行業的誤解。
作為一部央視出品的電視劇,演員的留用到底還是導演說了算,即便楊潔曾專程問詢章宗義的建議,但也僅僅是作為一個參考。
章金萊之是以能夠成為86版《西遊記》孫悟空的扮演者,完全是出于他自身的優秀條件和楊潔導演不凡的眼光。
要知道電視劇表演和舞台戲曲表演有着巨大的差異,電視劇講究自然靈動,而戲曲則有着自己程式化的标準。
若是劉建楊前來試鏡,也并非一定會令楊潔滿意,章金萊的成功,隻能說是自身實力的真實展現。
自86版《西遊記》首播創下收視率最高紀錄後,時至今日它仍是各大頻道在寒暑假節目中的重頭戲,令人不得不驚歎其旺盛的生命力。
雖然情節早已爛熟于心,但人們對這部劇的狂熱卻絲毫未減,不僅因為故事本身的精彩,更是因孫悟空這一角色的活靈活現,深入人心。
章金萊用自己無比成功的表演,堵住了那些質疑的聲音,而劉建楊也在“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紹劇”的傳承中越走越遠。
若說雪藏愛徒,實在是玷污了章宗義這位老藝術家對戲曲文化的熱愛,對瀕臨滅種的“紹劇”來說,“雪藏”又何嘗不是一種“保護”。
當然,這世間萬物皆有兩面性,有利就有弊,雖然章金萊通過《西遊記》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卻也極大程度地限制了自己的戲路。
作為電視劇演員,能夠成功飾演各種類型的角色,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優秀演員的重要标準,但章金萊卻始終無法走出美猴王的光環。
在觀衆眼中,無論章金萊飾演什麼樣的角色,都會有“孫悟空”的影子,以至于他的演藝事業受到很大影響,不知道這是否算一件好事?
2014年,一代猴王“章宗義”走完了他89年的傳奇人生,若是泉下有知,不知道他是否會對當初的選擇感到後悔。
想來應該是不會的,至少在他的努力下,“紹劇猴戲”和“熒幕猴王”都在有序地傳承下去,交相輝映着這塊中華文化的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