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深娛張愛玲被拍成了駱駝祥子?電影《第一爐香》的問題到底出在哪兒?

如果隻看劇照,你認為它出自哪部作品?

深娛張愛玲被拍成了駱駝祥子?電影《第一爐香》的問題到底出在哪兒?

A《駱駝祥子》 B 《鄉村愛情故事》 C《第一爐香》 D《健身教練愛上我》

很遺憾,正确答案是C。居然是C。

改編自張愛玲同名原著的電影《第一爐香》,一上映就遭遇了吐槽,豆瓣評分目前隻有可憐的5.6。

深娛張愛玲被拍成了駱駝祥子?電影《第一爐香》的問題到底出在哪兒?

豆瓣評分截圖

許鞍華導演,王安憶編劇,杜可風攝影,坂本龍一配樂,怎麼看都不是一個馬虎的班底。于是大量“炮火”對準了主演馬思純和彭于晏,網友吐槽他們絕對不是張愛玲筆下的葛薇龍和喬琪喬,而更像是駱駝祥子和虎妞。但縱觀整部電影的脈絡,結合導演的闡述,你又會發現,這部電影的翻車,并不單單是演員不适配。問題到底出在了哪兒?

糟糕的選角

深娛張愛玲被拍成了駱駝祥子?電影《第一爐香》的問題到底出在哪兒?

網友對劇照進行了搞笑加工

從定下演員開始,《第一爐香》仿佛就已經寫好了“翻車”的結局。

有些演員都做到劇抛臉、千人千面;也有人能本色出演,憑自身氣質诠釋好一個角色。這二者皆是成功之道,隻可惜《第一爐香》裡的馬思純和彭于晏,哪邊都挨不上。

原著中,葛薇龍因為缺錢讀書來投靠姑媽,又貪戀喬琪喬給的那一點溫柔,逐漸堕入濁世做了交際花,淪落到“為老公弄錢,為姑媽弄人”的境地。

而馬思純,肉眼可見的過于壯實(雖然我們堅決反對身材羞辱,但演員這個職業,是有必要為了角色進行身材管理的),無法演繹出人物的迷茫和脆弱感。

她雖然也有嬌憨之氣,但那更像是北京胡同裡天天吃烤串養出來的“吃嘛嘛香”,而不似南方“粉蒸肉一樣的女子”。

深娛張愛玲被拍成了駱駝祥子?電影《第一爐香》的問題到底出在哪兒?

男主角喬琪喬是一位吃軟飯的花花公子,本該具備混血而病嬌、自憐又自卑的“丫頭感”。但在大銀幕上,彭于晏穿着背心、露着壯碩的小麥色手臂就出來了,看起來是個樸實又自律的好青年。當他露着腱子肉、說着“養不活自己”的台詞時,電影院裡頓時響起了笑聲。

深娛張愛玲被拍成了駱駝祥子?電影《第一爐香》的問題到底出在哪兒?

說實在的,片中的重要角色,隻有梁洛施選對了。混血交際花,美得帶些肅殺之氣,這些角色的特征和梁洛施的整體氣質都很貼。

深娛張愛玲被拍成了駱駝祥子?電影《第一爐香》的問題到底出在哪兒?

劇照

其他人要麼外形不符合,要麼演技不過關,要麼外形演技都拉胯。努力是努力的,但越努力,仿佛與《第一爐香》就越是南轅北轍。

這也就難怪網友有如下評價了。

“彭于晏看起來能拉五噸煤,拉完還可以去健身房給我上私教課。”

“俞飛鴻還需要馬思純幫她去釣男人?就離譜!”

“第一爐鋼。”

深娛張愛玲被拍成了駱駝祥子?電影《第一爐香》的問題到底出在哪兒?

句句攻心,卻句句在理。

土味的營銷

遺憾的是,演員不是這部電影唯一的問題。當電影海報中出現“給愛而不得一個紀念日”“我隻是假裝想走,而你卻真的沒挽留”的文案時,更多人開始扼腕歎息——這不是張愛玲啊,這是郭敬明啊!

張愛玲的底色是通透又蒼涼的。寫下“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時,張愛玲還隻有19歲,但早已飽嘗人情冷暖,對人性有了冷酷又曲折的認知。在她的小說中,你很少能見到一段正常的家庭關系,《金鎖記》《傾城之戀》《第一爐香》都是如此。

深娛張愛玲被拍成了駱駝祥子?電影《第一爐香》的問題到底出在哪兒?

俞飛鴻和馬思純劇照

葛薇龍的姑媽梁太太勸喬琪喬和葛薇龍結婚時的那一段分析,殘忍又直接:“我看你将就一點吧!你要娶一個闊小姐,你的眼界又高,差一些的門戶,你又看不上眼。真是幾千萬家财的人家出身的女孩子,驕縱慣了的,哪裡會像薇龍這麼好說話?處處地方你不免受了拘束。你要錢的目的原是玩,玩得不痛快,要錢做什麼?當然,過了七八年,薇龍的收入想必大為減色。等她不能掙錢養家了,你盡可以離婚。在英國的法律上,離婚是相當困難的,唯一的合法的理由是犯奸。你要抓到對方犯奸的證據,那還不容易?”

這便是張愛玲。文如其人,她筆下的故事,有她自己和時代的悲劇剪影。而電影《第一爐香》的宣傳營銷,走的卻是青春疼痛風。

你看看馬思純對葛薇龍的了解——“因為愛,不是一個人的卑微,而是兩個人的勇敢。”

再聽聽編劇派生出來的台詞——“我是你的男人”“我是你的女人”“他是我們大家的uncle”

……

格局小了。

深娛張愛玲被拍成了駱駝祥子?電影《第一爐香》的問題到底出在哪兒?

馬思純微網誌發的讀後感

這種土味營銷背後是什麼?是大家對短視訊時代簡單粗暴眼球效應的折射,也是對公衆審美口味單一化、扁平化預判的反噬。

說到底,營銷下沉,是一種不自信——不相信自己的片子成功翻拍了張愛玲,或者,不相信複雜蒼涼的核心有人買單。于是用“青春疼痛文學”去包裹,結果既沒有赢得票房,也得罪了原著粉絲。

錯位的了解

深娛張愛玲被拍成了駱駝祥子?電影《第一爐香》的問題到底出在哪兒?

《第一爐香》的口碑翻車,也源于導演和編劇對于原著了解的錯位。

許鞍華是一位接地氣的好導演。像《桃姐》《姨媽的後現代生活》《天水圍的日與夜》這種現實題材,她都能敏銳捕捉到市井生活中的那份煙火氣和無力感,口碑都很不錯。許鞍華很愛張愛玲,之前就将張愛玲的《傾城之戀》和《半生緣》搬上了銀幕。前者有周潤發,後者有梅豔芳、黎明、吳倩蓮。盡管這兩部電影當年也被書迷們吐槽過,但當年的這些演員,似乎更接近一些張愛玲的時代。再加上時代濾鏡,看起來怎麼都更舒适一些。

沒有認真研讀過張愛玲原著的演員,是無法演出張愛玲筆下人物的韻味的。就算認真研讀,也要考慮自己的氣質是否符合其中的角色,這才是一種尊重。

馬思純寫了一篇《第一爐香》的觀後感,重點是“愛而不得”,這更像是她本身的人生感悟。她和那些一路從底層做起,厮殺出一條血路的姐妹們不一樣。一個家境優越,從資源上講就赢在起跑線上的女演員,的确會覺得戀愛大過天。這點從馬思純幾段戀愛中就能看出來。而葛薇龍的堕落卻不光是因為愛情,也是屈服于自己對物質和社會地位的欲望,這種悲劇色彩是女性被當時那個時代和環境壓迫的反映,和電影中“愛而不得”的哀愁是兩個路子。

深娛張愛玲被拍成了駱駝祥子?電影《第一爐香》的問題到底出在哪兒?

作家格非認為,對于張愛玲的讨論要聚焦于“為什麼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可以出現張愛玲這樣一個人”:“在現代社會要産生出一個隔絕的、孤決意義上的個體是需要很多條件的。但是到了張愛玲時代,她生在一個衣食無憂的家庭,從小接受了不錯的文史教育,而偏偏家庭又給你帶來非常多負面的東西。這種種條件造成了張愛玲自我意識的蘇醒。”

王安憶在采訪中談到許鞍華對《第一爐香》的設想時說——“我就想拍一部愛情片,我已經到了這個年齡了,從來沒有好好地愛過,你要讓我愛一次。”換句話說,其實導演和演員,對《第一爐香》的了解是愛。而張愛玲,寫的恰恰是愛的虛無和幻滅。

(圖源:劇照、預告片截圖、豆瓣微網誌評論截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