檩子:上周五,一部美國大片在國内院線上映了,你看過了麼?
對,它就是中學生必讀書單上的史詩級科幻巨著,Dune,沙丘。
這部電影評級是 PG-13,就是說,13歲及以上孩子可以在父母引導下放心觀看。(我上周末去電影院看過了,雖然電影有暴力成分,但表現手法還是比較“文明”的,沒有肉眼可見的血腥。)
這部電影目前看來,是會拍成系列的。而拍成系列的電影,都有宏大的叙事,深刻的精神核心,比如,《指環王》《星球大戰》《哈利波特》《權力的遊戲》。
而《沙丘》原著,在科幻文學史上的地位,處于世界之巅,是以,對應的電影,也有足夠份量,值得推薦給大一些的孩子看。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沙丘》原著,與這一版的《沙丘》電影,說說為什麼值得帶孩子看看這部電影,如果時間充裕,最好還能讀讀這套書。

Part 1
《沙丘》原著
各大“一生必看榜單”,都有它
首先,《沙丘》系列小說,在科幻界具有極高的地位。
沒有一個科幻作品榜不會提到它,也沒有一部科幻史可以繞過它……它是第一部同時獲得雨果獎與星雲獎的作品,是科幻小說史上的經典和傳奇。
弗蘭克·赫伯特 的沙丘系列(共六部)
作者弗蘭克·赫伯特用極強的想象力構造了一個“沙漠星球”,而且在此之上建構了一個完整的生态系統和人類生活。
在這片沙漠星球裡,有珍貴而稀有的資源“香料”;有可怕而巨大的生物“沙蟲”;有在惡劣環境下與環境共存的當地人;還有為了争奪香料資源,不斷互相争鬥的星際大家族們……
說到這裡,你有沒有覺得《沙丘》裡的科幻設定,好像有點“似曾相識”?
比如,到外星球殖民,争奪稀有資源的橋段,是不是有點像《阿凡達》……
又比如,家族之間的星際大戰橋段,是不是有點像《星球大戰》……
再比如,黃沙漫天的廢土質感,是不是又與《瘋狂的麥克斯》裡的環境相似……
沒錯!其實,這些經典的科幻作品,都深受《沙丘》的啟發和影響,并從中借鑒了不少元素。
簡單而形象地說:
《沙丘》這樣一部史詩級作品,它在科幻文學中的地位就如同《魔戒》在奇幻文學中的地位。
《沙丘》的偉大,不僅僅是在“科幻”這個小圈子裡,它也是一部文學經典。
随着氣候變化、中東局勢、能源危機層出不窮……《沙丘》裡的故事,放在今天來看也越來越具有現實意義。
好的科幻小說,一定程度上具有“預言”的功能,值得反複閱讀和反思。作者通過科幻小說的途經,成功引發了人們對生态、政治、宗教、哲學、曆史的關注與思考,是以《沙丘》也得以進入主流文學的殿堂,成為一部經典文學著作。
2017年《沙丘》系列出了全套的中譯版本,
但如果英語能力過關,還是強烈建議讀原版。
也是因為這種超越性,《沙丘》系列在各大“一生必讀”榜單上占有一席之地。
比如:
美國圖書電商“一生必讀的100本書”
BBC“英國全民喜愛的100本書”
美國國家公共電台“科幻·奇幻小說TOP100”
摘得《軌迹》雜志“20世紀優秀科幻小說”桂冠
閱讀《沙丘》這樣的經典科幻作品,對于青少年有特别的意義。
科學幻想小說,最大的特點是它是依靠科學的幻想,為未來建構多種可能性。可以說就是一種“立足科學,放飛想象”的題材。
對于青少年來說,從科幻作品中不僅可以收獲科學知識和趣味,還能啟發想象力。
歐美國家非常重視青少年科幻閱讀的普及,美國中學課本就有很多科幻作品入選,《沙丘》更是不少美國學校的“必讀課外書”。
比如,《沙丘》就是是美國頂尖私立高中勞倫斯威爾學校的“每年暑假必讀”。
美國著名科幻科普作家阿西莫夫也建議,兒童應該盡早閱讀科幻作品,在9歲或10歲,不能晚于11歲。
被稱作科幻小說三巨頭之艾薩克•阿西莫夫,代表作:《銀河帝國》。他的作品屬于“硬科幻”,即以實體學、化學、天文等“硬科學”為基礎的,以嚴格技術推演和發展道路預測進行的故事。
國内國文教育中,也開始越來越重視青少年的科幻作品閱讀。比如儒勒·凡爾納的《海底兩萬裡》、阿西莫夫的《銀河帝國:基地》就入選了部編國文教材七年級必讀書目,而劉慈欣的《帶上她的眼睛》直接節選進了七年級課文。
說了那麼多,那麼《沙丘》到底講了什麼?
Part2
《沙丘》,到底說了啥?
《沙丘》建構了一個傳奇的星球,一個完整的生态世界。
要講述《沙丘》的故事,那就要從“沙丘”開始講起。
先說說赫伯特創作《沙丘》的背景吧,其實這個系列的誕生,源于他做的一份科學研究報告。
赫伯特一生共創作了23部長篇小說和5部短篇小說集,《沙丘》系列是其中的佼佼者。
20世紀50年代,赫伯特正在俄勒岡沙丘考察。
當地的沙漠正在擴張,為了防止流沙淹沒高速公路,美國農業部采取了一系列的“治沙”手段,比如用草來防止沙丘蔓延,解決水土流失的問題。而當時赫伯特的工作就是要為雜志社寫一篇“流沙治理”的考察報告。
俄勒岡沙丘
在這個過程中,他仔細研究了沙丘的結構和生态特點。随着研究越來越深入,資料越來越豐富,漸漸地他已經不滿足于寫一份生态報告了。
在他的腦海中,一個完全由黃沙覆寫的星球漸漸誕生,這就是《沙丘》中的最大的“主角”——厄拉科斯星球(也被稱作沙丘)。
厄拉科斯星球大部分的土地都是沙漠,幾乎不會降水。
在這裡,水資源嚴重短缺,劇烈的沙塵暴和炎熱的陽光挑戰着人類和其他生物的生存極限。
除了惡劣的生存環境,這裡還生活着可怕的巨獸沙蟲。沙蟲長達400米,就生活在黃沙之下。
沙蟲對聲音非常敏感,會被有規律的聲音吸引,比如人類的腳步聲。
它一旦出現,就會張開巨口吞噬周圍的一切……
這樣看起來,厄拉科斯星球簡直就是“人間地獄”,但是這裡卻藏全宇宙最重要的資源——香料,而且是香料唯一的産地。
黃沙中顔色深的顆粒就是香料了……
香料到底有多重要?
一方面,香料是物質世界裡的“能源”。
它是星際旅行的燃料,可以讓人類自由穿梭于星球之間,進行交流、征服、統治,其實就類似于石油。
另一方面,香料是精神世界裡的“超強晶片”。
在這個世界裡,人腦已經進化了不少,不少特殊人類已經發展出了AI一樣的超級大腦,具有強大的計算和推演能力。
但為了維持、提高這種能力,這些天賦異禀的人必須依靠香料。
圖中兩人就是特殊人類,被稱為“門泰特”,具有超強算力,其實就是人腦計算機,是以一般都作為大家族的軍師而存在。
最後,香料還是延長生命的良藥。
可以說在《沙丘》中,就是得香料者得天下。人類為香料而戰,而香料,卻是不可多得、很難再生的。
《沙丘》的故事,就這樣圍繞着一個極端的環境,一種極品的資源,還有一個極緻的困境展開。
厄拉科斯星球地圖
《沙丘》,還是一部人類史詩。
《沙丘》六部曲,叙述了星際帝國浩浩蕩蕩幾千年的曆史。
《沙丘》的故事發生在4千年以後的未來,這個時期人類已經可以自由穿梭于星際之間,整個宇宙被一個大一統的帝國統治着,各大家族也圍繞着資源和權力展開着激烈的鬥争。而厄拉科斯星上的香料就是它們搶奪的重點。
《沙丘》的開頭就是一場殘酷的家族鬥争,也是這部電影最主要表現的部分。
長久以來,厄拉科斯星球的香料開采業務被哈克南家族所控制。哈克南公爵是一個非常殘暴的統治者,他對于厄拉科斯的統治政策,就是無盡的壓榨。
哈克南公爵這個人物的形象也很有意思,因為荒淫無度,他的體型非常肥胖,到了兩隻腳完全無法站立的地步。是以必須依靠飛行器來移動。
但在帝國内部,正直勇敢的厄崔迪家族深得人心、聲望也越來越高。不過這種影響力,也漸漸引起了帝國皇帝的戒心。
這時候,皇帝借口“民意所向”,順勢将厄拉科斯星球這塊肥肉,從哈克南家族的手中拿走,分封給了厄崔迪家族。
其實就是想借助殘暴的哈克南,除掉心頭大患。
厄崔迪家族
厄崔迪家族明知其中的危險,卻還是不得不臨命前往,而等待他們的就是一場精心設計的圍剿。其實這樣的故事,在中外曆史上屢見不鮮。
與曆史相似的是,通常這樣的滅門絞殺,都不會“萬無一失”。厄崔迪公爵的妻兒就躲過了這一次浩劫,是以一場“王子複仇”的故事即将上演。
書中對于這方面的描寫極其豐富,這也讓這部作品有了真實感和曆史的厚重感。
《沙丘》,也是一個觸碰人心的成長故事。
一部史詩能夠真的觸碰人心,最重要的還是在于人物的塑造。《沙丘》因為時間跨度很長,前三部就講述了厄崔迪家族三代的故事。
就第一部來說,主角就是厄崔迪公爵的兒子,保羅。
保羅的命運,一開始就具有極強的悲劇色彩。15歲的他才跟着家族來到沙丘星球,就慘遭滅門,隻有他和母親兩人活了下來。
保羅和母親
在這個星球上,僅僅是活下來就需要巨大的努力。但這個少年仿佛一夜長大了一樣,他沒有放棄和退縮,父親的死讓他不得不接受了面前的命運。
他和母親逃到沙漠之中,向當地人學習尋求幫助,并且學會了生存的技巧。
後來,他帶領當地人,反抗暴力統治,完成複仇并建立自己的王朝。這聽起來是個王子複仇記的科幻版,但《沙丘》故事的核心卻不在“複仇”本身,而是走得更深了。
它在問,王子複仇之後呢?
當王子坐上王位,又會怎樣進行統治?他會重蹈曆史的覆轍嗎?
Part3
這或許是最好的一部
《沙丘》改編電影了
說了那麼多原著的情節,最後來談談電影本身。先說結論,這一版《沙丘》還是值得帶大孩子們去看的。
這部影片對青少年比較友好。
影片目前的北美分級是PG—13,跟《指環王》一樣,意思是13歲以上的孩子可以在家長的陪同下觀看。
不過在觀看之前,有三個小貼士:
電影《沙丘》對應原著《沙丘1》的上半部,是一個序章。不出意外的話,電影《沙丘》也會是一個系列。這一部《沙丘》類似于《指環王1》,不是一個特别完整的故事,主要是世界觀的說明和故事的開篇。這個需要提前給孩子做一些鋪墊、說明。
影片時長較長,156分鐘,孩子如果坐不住就不要勉強了。
如果追求最好的視覺效果,建議選擇IMAX 2D 場次。因為影片部分場景用IMAX相機拍攝,畫幅更大、場景也更震撼。但影片本身不是3D制作,現在的3D效果都是後期轉制的。
再者,這應該是目前改編得最好的一版《沙丘》了。
今天是影片上映第5天,豆瓣上标記看過的已經接近20萬人了,目前評分也有7.9分,看趨勢這個分數應該是會漲的。
這個分數看上去不突出,但其實是因為《沙丘》的改編真的太難了。
半個多世紀以來,許多名導都想要改編這個作品。
電影怪才佐杜洛夫斯基,就想要改變這部巨著,還為此串了個黃金班底,但沒能如願以償。
佐杜洛夫斯基
1984年拍出了《穆赫蘭道》《雙峰》等影史經典的大衛·林奇,倒是把《沙丘》拍出來了,但惡評如潮……
大衛林奇版《沙丘》中的沙蟲
後來,沙丘還改編成了迷你劇《沙丘之子》,由“一美”詹姆斯·麥卡沃伊主演。觀劇的感覺就跟看流水賬一樣,因為原著本身資訊量真的太大了……
《沙丘之子》劇照
最新的一版《沙丘》由本身就是科幻迷的維倫紐瓦執導。
維倫紐瓦在《沙丘》拍攝現場
在此之前,他已經指導了兩部“高難度”科幻作品《降臨》和《銀翼殺手2049》,效果都很不錯。
而維倫紐瓦執導的這一版本《沙丘》,也的确是目前最好的沙丘改編作品了。
基本還原了《沙丘》裡的生态環境……
書中重要的故事情節,也有忠實的展現……
保羅母子逃脫後,與當地人相遇
影片重點展示了少年保羅的一步步成長和其中的心理變化……
最後,也是最實際的一點。
《沙丘》這種大部頭科幻,要啃完真的不容易!觀影也是讓孩子了解這部科幻巨著最便捷的方式了。
不過,如果孩子有時間,還是強烈建議閱讀原著。
文章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