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看過一個卡通片,講的是爺孫兩人着牽驢去趕集。走到半路孫子累了,爺爺就把孫子放到驢背上,自己在驢後跟着走。不久,路上有人對他們指指點點,有人大聲指責孫子:“這個小孩太不像話,竟讓老人走路,自己騎驢!”“這小孩子太不懂尊重!”孫子聽了,趕忙從驢背上下來,讓爺爺騎,自己蹦跳着跟着。又向前走了一段,有人議論紛紛:“這個老頭子怎麼隻顧自己騎驢卻不顧小孩子。”“簡直太自私了!”爺爺的臉被說的一會兒紅一會兒白,便把孫子也抱上驢背來一起騎着向前走。驢不堪重負,走了不久,就已累得氣喘籲籲。路過的人便開始了責難:“一頭瘦驢怎麼能擔負起兩個人的重量,這一老一小如此不愛惜自己的驢。”“這兩個人一點愛心都沒有。”“這驢子也太可憐了,一路勞頓,還要受着爺孫的氣。這對爺孫也不是什麼好人!”“你們爺孫隻顧自己,不管驢的死活嗎?……”爺孫兩人自是被說得無地自容,隻好從驢背上下來。兩人一驢已經折騰的氣喘籲籲,隻能坐下來休息。可圍觀的人越來越多,指責的聲音也越來越大。兩人滿頭是汗,恨不能找個地縫鑽進去。最終他們想了個辦法:用繩子将驢的四腳和一根棍子綁在一起,爺孫兩人各擔起棍子的一頭,擡着驢進城去了。
小時候隻道是這個故事很好笑。長大後發現自己也會落在這樣的故事裡。面對不同個性、喜好、年齡、背景的大衆人時尤甚。很多人都覺得當今時代言論自由,隻看到資訊的開放性。可忽略的是,大衆品味無論從審美還是内容都是有要求的。部落客素質越高,大衆期許度越高,要求也越高。最後能被大衆持續挑剔和認可的一定是能夠堅持學習、不斷成長和曆練的、有堅韌的精神、目标穩定的部落客。就像某人說的:“這世界上沒人會讓你放棄,你自己個兒嘗試下就放棄了。”(笑)我在經曆過更新90分鐘以上視訊,45分鐘視訊,5分鐘短視訊,更新圖文,圖文測試,更新私語等多種内容後,也聽到了各種要求,各種回報和評價,也遇到了一些困難。我始終期望能提供一些理性的思考而避免迷信。我不斷的折騰自己,也折騰驢。
所謂衆口難調,常常我會想恰恰是由于不同和多樣化才造就了這個七彩的世界。至于驢究竟怎麼用法,還是自己決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