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8萬隻蝙蝠在頭頂盤旋是什麼感覺?或許你沒有這樣的經曆,反正澳洲人被惡心到了。在新南威爾士州的河岸,飛來遮天蔽日的蝙蝠,一瞬間白天仿佛黑夜。而在美國休斯頓市,則出現了更令人震驚的事情,人們意外地發現,在一處大橋底下出現大量蝙蝠死亡。

為什麼蝙蝠的處境如此艱難?這究竟是人性的破壞還是自然的譴責?帶着疑問我們分析了相關内容,大家好我是魔王,把科學變成故事讓你聽懂。
首先出現在兩地的蝙蝠種類并不相同,澳洲出現的是狐蝠。這是一種中等尺寸的蝙蝠,以果實、花粉等物質為生,除此之外還有灰頭蝠和黑果蝠。而美國休斯敦市死去的蝙蝠,屬于墨西哥無尾蝠,同樣個頭中等,不過它的飛行速度極快,通過兩翼的揮動,就可以達到驚人的運動成績。
聚集了衆多蝙蝠,盡管沒有吃肉,隻吃水果和花粉。有人會有疑問,會不會對人類發起攻擊?可以看到雖然黑壓壓的一片,但是它們白天在樹上倒挂睡覺,晚上出來覓食,那麼兩者是不是相安無事?
沒有主動攻擊人類的意識,不代表它們不會對人類造成影響,原因在于很多人看到這種密集聚集的場面就已經感到身體不适,甚至有一種看黑暗恐怖末日電影的感覺。
除了視覺上的沖擊,對于嗅覺也是一種幹擾,原因在于蝙蝠的糞便數量極大,當地居民無法忍受,因為它們實在太臭了,空氣中都彌漫着臭味。
再加上聽覺上的幹擾,因為這些蝙蝠特别吵鬧,雖然這些蝙蝠每年來一次,但是澳洲人也難以承受。
而美國休斯頓的無尾蝠死亡原因的分析,則需要聯系“德州暴雪事件”,聯想到該州的低溫天氣,同時會造成食物短缺,那麼可能會出現一種情況。就像人都來不及做好準備出現凍死街頭的情況,那麼這些蝙蝠也可能沒有做好準備,畢竟它們并不生活在寒冷環境。
2020年對蝙蝠而言,絕對是不平靜的一年,新冠疫情讓蝙蝠出現在了大衆視野,但與此同時,也讓蝙蝠的日子并不好過。
一方面我們要了解,蝙蝠确實是多種病原微生物的宿主,而另一方面也要看到,蝙蝠在遠距離傳粉和恢複被毀樹林中的作用。雖然蜜蜂等物種也可以完成傳粉,但是蝙蝠的傳粉距離更遠,這也是它衆多特點之一。而對于人類而言,如何保持人類與蝙蝠的距離,既不破壞其生存栖息地,又降低人畜共患病的發生機率,才是真正需要思考的課題。
我是無限腦洞的魔王,喜歡我就關注點贊收藏我吧,我在評論區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