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秀佳人》:“春風再美也比不上你的笑”,小小女主角配得上“清秀佳人”四個字

壹
一部田園牧歌式的電影,總是讓我們能夠充滿無限憧憬。比如這部1985年加拿大電影《清秀佳人》。假如你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假如你是一個心中存着無限美好的人,那麼在這部電影之中,注定能夠抵達心靈契合。
電影設定在一個島上,一對老年兄妹,經營着一個牧場,而年事已高希望能夠領養一個男孩子幫助幹農活。結果,福利院卻陰錯陽差送來一個叫做安妮的女孩子。
如果說,兄妹兩個較真的話,他們完全可以理所當然地将安妮送回到福利院中。畢竟,領養人和福利院之間是存在協定的。
實際上,如果按照這樣的邏輯,電影本身也就喪失了推進下去的可能。當安妮留下了的時候,一切意想不到的事情在悄然發生變化,而這一切都是因為她自身的性格。
在她的性格中,善良、自信、多言,帶給兄妹兩個人難以言說的愉悅感,似乎對于兩人沉悶的日常中添加的調劑品一般,猶如蜜糖般甜美。
理所當然的,安妮留下來,在這兩位兄妹這裡,在這座島上。她還遇到了自己的好友,也遭遇到惡作劇的曆練。
最後,安妮和兩位老人兄妹似乎可能終其一生在這樣的安靜之中度過,讓人們欣賞到田園牧歌的純美,這何嘗不是每個觀衆夢寐以求的呢?
貳
電影總是如此,如果能夠賦予觀衆“美”的喜悅,即在觀衆眼中堪稱好的電影。像《清秀佳人》這樣,“美”的不僅是風景如畫的田園生活,這僅僅是自然風光罷了。
“美”還存在于兄妹兩個人的善良與淳樸上,這是品質和人性之美。“美”也存在于安妮這個女孩子的單純而美好上,她在這裡,“話痨”一般的樣子,惹人憐憫,誰的身邊有如此小孩子,也定然覺得不再孤單與冷寂吧?
很多時候,電影的表達看似無心,又其實是有意的。那就是一種跨文化的感受。1985年的加拿大電影,卻能夠穿越曆史的時空,抵達中國的境遇,成為一個跨文化電影的代表。
可見,“美”這個詞,也是跨越世界的,或者說,存在着普世價值。《清秀佳人》在加拿大電影的世界中,堪稱“美”。在中國的觀衆眼中,何嘗不也是“美”嗎?
一部電影的訴說,并沒有曲折的情節,卻有感人的瞬間和情節,讓觀衆沉浸在這種跨文化的視覺和心靈體驗中,往往能夠溫暖如春,這便是電影賦予人的價值所在吧!
叁
《清秀佳人》又翻譯成安妮,或者綠山牆上的安妮。這是女主角想象之中,自己的住所的樣子:綠山牆。那該是何等美好的場景呢?就像她比喻的那些句子一般,充滿詩意和美好。
在一個充滿多元的世界裡,電影作為藝術的形式,理應多元。有深刻的電影,有膚淺的電影;有風景秀麗的電影,有人性善意的電影。無論哪種電影,都應該有自己的觀衆,自己的市場。
像《清秀佳人》這部電影,也足以帶來心靈之安慰。世間再紛繁蕪雜,人心再叵測,其實也能夠找尋到那片屬于心靈深處的家園,人們能夠在那裡享受到歲月之靜好,人性之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