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個女犯在監獄絕食數日,還怼天怼地,因為她“沒罪”?

“我不吃你們的飯!”在上海市女子監獄裡,服刑人員孫某尖聲叫道,她瞪大眼睛,頭發淩亂地翹着。孫某因為涉毒類犯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0年,從被收監的一刻開始,她就“怼天怼地怼空氣”,拒不認罪。

這讓張軍感到棘手,她從事監管工作二十幾年,遇到過形形色色的服刑人員,但孫某眼神裡那股強烈的抗拒,特别與衆不同,第一眼就給張軍留下了深刻印象。

張軍每次都要對新管理的罪犯進行逐個談話,了解每個服刑人員的情況。在她看來,這是確定監管安全以及日後開展工作的基礎。她注意到孫某那雙“不認罪”的眼睛。

在按工作計劃對新收服刑人員開展個别談話時,那雙充滿不信任的眼睛又出現了。孫某走進談話室後,站在離張軍很遠的地方,側着身,發出了“三連問”:“你找我幹什麼?你找我幹什麼?你找我幹什麼?”幾句話有些結巴,還帶着質問的口氣。

多年的職業經驗告訴張軍,對這樣看似頂撞民警、不服管教的行為,不能簡單直接地采取強硬的管教方式,必須要制定針對性的教育方案。于是張軍先發制人,自我介紹道:“我是你的主管警官,想跟你談談你的案子。”

聽到“案子”一詞,孫某的情緒瞬間被點燃了,瞪起大眼睛,充滿敵意地瞪着張軍:“我沒罪,我沒罪的!你們抓我幹什麼?放我出去。”張軍意識到,對犯罪獲刑的不接受、不了解是孫某的心結,打開這個“結”需要時間。

可孫某很快就鬧起了“絕食”,她聲稱自己“絕不吃監獄的飯”。張軍平靜而嚴肅地說:“既然在這裡,就必須遵守規定,如果覺得自己沒有罪,是被冤枉的,可以申訴,絕食起不到任何作用,你自己想清楚。”孫某有一瞬間的愣神,但張軍說完就轉身離開了,沒有給孫某反駁的機會。

張軍明白,按照孫某的性格,如果硬要她吃飯,隻會讓她更抗拒,結果将适得其反。

孫某堅持不進食,隻是喝水,幾天後,她就不停咽起了口水,表現出對食物的渴望。張軍在與醫生商量後,她找到了孫某:“你這些天都沒吃飯,我帶你到醫務室檢查一下吧。”

孫某沒有拒絕,張軍知道,距離“突破”,現在隻差一個“台階”。果然,在醫生的配合下,孫某喝下了準備好的奶粉。接下去的一周裡,因腸胃恢複的需要,孫某一日三餐以粥為主。張軍教育孫某,她的絕食行為是違反監規紀律的,将受到相應的懲罰。可孫某對此表現得漫不經心,還向張軍抱怨吃不飽,但從此之後,她再沒有過絕食的舉動。

天氣轉寒後,張軍發現孫某仍穿着入監時的單布鞋,便申領了雙新棉鞋給她。孫某滿懷戒備:“幹什麼?”張軍看了一眼她,淡淡地說:“給你申領了雙新棉鞋。”

孫某默默收下棉鞋,沒說一句話,但之後寒冷的日子裡,都愛惜地穿着那雙棉鞋。張軍知道,“石頭”微微地裂開了縫。

之後的日子裡,張軍沒放過每一個對孫某進行教育矯治的機會,她傾聽孫某對案件的想法,耐心細緻地為她講解法律規定。孫某也表達了自己對家人的想念。為了讓孫某認識到自己的罪錯,更好地改造,張軍聯系到了孫某遠在他鄉的兒子,和兒子有了交流後,這位母親的眼神裡多了些柔和的溫度,以前的戒備、抗拒慢慢看不到了。

接受了監獄的管理和教育的孫某,在3個月後終于認識到自己的罪錯,遞交了認罪書。在之後幾年的服刑生活裡,孫某雖然還有些孤僻,但改造表現穩定,有事也願意主動與民警交流了。

“初見時那種對立的眼神再也沒有了,她看到我還會‘翻個白眼’打招呼。”張軍忘不了孫某眼神的變化,“她也讓我體會到教育矯正服刑人員時,不僅要以法律為準繩,堅守監獄工作準則,也要善于因人施教,發揮女性情感豐富細膩的優勢,走進她們心裡。”

欄目主編:王海燕 文字編輯:劉雪妍 題圖來源:女子監獄提供

來源:作者:劉雪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