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非裔美國人在服役期間經曆了不公種族歧視和隔離。是以的引發的種族主義的拒斥,引發了二十多年來非裔美國人的支援,他們希望招募并訓練成為軍事飛行員。這一抗議由全國有色人種協會的Walter White、工會領袖A. Philip Randolph和法官William H. Hastie等著名民權領袖上司。
最後,在1939年4月3日,國會通過了撥款法案18,其中包含了參議員哈裡·h·施瓦茨的修正案,指定了訓練非裔美國飛行員的資金。戰争部門設法将資金投入到願意訓練非裔美國人的民用飛行學校的資金中。
本傑明·戴維斯
在很多人認為黑人缺乏智力、技能、勇氣和愛國主義的時候,有一群緻力成為美國第一批黑人飛行員的年輕人應征入伍。他們來自全國各地,其中大多數人來自紐約、華盛頓、洛杉矶、芝加哥、費城和底特律等城市。他們每一個人都有着強烈的個人願望,就是盡其所能地為美利堅合衆國服務。那些身體和心理素質較好的的人被接受為航空學員,他們最初受訓為單引擎飛行員,後來成為雙引擎飛行員、領航員或投彈手。這些人中大多數是大學畢業生或大學生。而其他人則通過綜合入學考試用來證明他們的學術資格。
這些黑人飛行員在阿拉巴馬州的塔斯克基的塔斯基吉訓練基地接受訓練。第一次軍事航空課程開始于1941年7月,并在9個月後的1942年3月完成訓練。這次訓練共有十三人參加,最終有五人成功地完成了訓練,其中一名就是西點軍校畢業生本傑明·戴維斯上尉(美國空軍中第一位非裔将軍)。其餘四位都被委任為少尉。他們成為了第99戰鬥機中隊的第一批軍官。據統計,從1942年到1946年,共有九百九十二名飛行員畢業于塔斯基吉。
印有塔斯克吉飛行員的戰争海報
1944年6月,99中隊與第100、301和302戰鬥機中隊合編組成第332戰鬥機中隊,作戰人員全由黑人組成。由于他們習慣将戰機垂直尾塗為紅色差別于其他中隊,“紅尾”也就成為了該中隊的代号。
他們就是美國軍事曆史上最早的非裔美籍的空軍力量。
在一架P-40戰鬥機的前面有8個塔斯克吉飛行員
在戰場上,第332戰鬥機中隊的“紅尾”戰鬥機提供的頑強的轟炸機護航掩護,常常使敵方戰鬥機飛行員不願攻擊他們所護送的轟炸機,成功的護航記錄确實引起了轟炸機機組人員的贊賞。有消息稱美國陸航曾為此專門調查驗證,發現凡有該中隊隊參與護航時,盟軍損失率都明顯較低(近200次護航任務中,隻有25架轟炸機被敵方擊落)。美軍轟炸機部隊紛紛點名要求其提供護航。在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塔斯克基空軍共擊落112架敵機,其中包括最好的德國戰鬥機。塔斯克基飛行員們用實際行動證明了非裔美國人是有能力駕駛盟軍最好的飛機去戰勝德國最好的戰機的。
随着1945年歐洲戰争結束後,黑人飛行員回到了美國,盡管他們的戰争記錄很出色,但他們仍然面臨着種族主義和偏見。大量的黑人飛行員選擇繼續服役,但由于種族隔離,他們的任務仍被限制在第332戰鬥機中隊和第477轟炸機大隊。晉升和晉升的機會非常有限,很影響士氣。盡管如此,這些黑人飛行員仍然表現出色——1949年,來自第332戰鬥機中隊的飛行員在内華達州拉斯維加斯空軍基地舉行的空軍國家戰鬥機射擊比賽中獲得第一名。
第332戰鬥中隊機組人員
在此期間,許多白人部隊人員不足,需要有經驗的人員,但由于種族隔離政策,無法得到經驗豐富的黑人人員。直到1948年,哈裡·杜魯門總統簽署了第9981号行政指令,要求美國所有武裝部隊的待遇和機會平等。這一秩序最終導緻了軍隊種族隔離的結束。這也是美國邁向種族融合的第一步。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以及之後,黑人飛行員卓越的成就和經驗以及良好的品性是在美國實作種族平等的曆史性社會變革開始的重要因素。
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塔斯克吉飛行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