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年前的打勞工教你如何發橫财

20年前的打勞工教你如何發橫财
20年前的打勞工教你如何發橫财
20年前的打勞工教你如何發橫财

朋友,聽說過鐵西區嗎?

鐵西區位于遼甯沈陽,曾是中國最大的機械加工業基地,後來鐵西區跟着東北老工業基地一起衰落,有一部紀錄片《鐵西區》,說的就是工廠關門了勞工們怎麼辦的事,還拿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A類,歐洲四大,牛逼)的金豹獎。

20世紀末,國企改革掀起下崗潮,不僅在東北,更是席卷全國。體制一變,整整一代人的曆史命運随之改變,《鐵西區》就是最好的一面鏡子,但如果你看不下來九個小時,推薦你看另一部代餐好片。

20年前的打勞工教你如何發橫财
20年前的打勞工教你如何發橫财

go broke

《橫豎橫》這個片子有點意思,既不是紀錄片,也算不上劇情片。它改編自一些真實的創業經曆,但這個故事并沒有多少戲劇性波折,選擇它是因為導演王光利覺得“這個故事是個平凡的傳奇”。

20年前的打勞工教你如何發橫财

豆瓣8.0,僅462人看過

《橫豎橫》是一個關于上海下崗勞工集體下海創業的故事,但故事的主演們都不是職業演員,而是一群真的下崗職工。

20年前的打勞工教你如何發橫财

電影裡,張寶忠原來是江南造船廠的勞工,下崗後成立了一家建築公司,帶着一些工友一起跑工程。工廠在有鐵飯碗,工廠沒了每天西裝領帶,談談生意數數鈔票,自己做老闆,看着也蠻好。

20年前的打勞工教你如何發橫财
20年前的打勞工教你如何發橫财

快樂男孩必備小梳子

但實際上,市場經濟是殘酷的,尤其對一群白手起家的下崗勞工來說。

20年前的打勞工教你如何發橫财
20年前的打勞工教你如何發橫财
20年前的打勞工教你如何發橫财

一次工程款出了問題,張寶忠被騙走幾十萬,公司瀕臨倒閉,催債的堵到了公司門口,寶忠找來大夥吃飯商量,都覺得未來一片茫然,沒有出路。

20年前的打勞工教你如何發橫财
20年前的打勞工教你如何發橫财

這裡吃飯的段落特好,本來電影走的是紀實風格,像紀錄片似的,但在這裡穿插進來一段詩意:衆人工資發不出,還在欠債,馬上面臨二次失業,氣氛很沉重。結果吃過飯後人都走了,錄影機還在,對着一個空桌子,剩飯菜冒着氣兒。

生活還在熱氣騰騰。

20年前的打勞工教你如何發橫财

吃過這頓飯,張寶忠一夜沒有回家,在上海街頭流浪,第二天決定橫豎橫,拼了幹。橫豎橫是上海方言,意為橫下心,豁出去了。

20年前的打勞工教你如何發橫财

這也太能共情了,每一個在北上廣996的打勞工一定都會有這種時候吧,下班看着這個城市,心想我太難了,還要為了音樂夢想繼續堅持嗎,不行回老家考公吧……可張寶忠又不一樣,他自己就是上海人,沒地可逃,連退路都沒有。

片子裡有幾處地方都不經意地表現了人和城市之間的關系,人和城市或是一種依附關系,或是一種對立關系,但二者一直不相容。張寶忠和他的工友們不被上海包容,獨立在這座繁華大都市之外。

20年前的打勞工教你如何發橫财

畫面從失落寶忠搖到城市夜晚

20年前的打勞工教你如何發橫财

計程車映照的上海

下決心之後,張寶忠和工友們又忙活起來,當時國内有陣彩票熱,張寶忠也給大家買了集體彩票。結果真的中了!

20年前的打勞工教你如何發橫财

轉,歐,懂?

彩票中了四十萬,公司危機緩解,寶忠一陣大宴賓客,朋友們舉杯擁抱吹牛逼的時候,甚至能看出一種劫後餘生的狂歡感。就因為這樣一張彩票,資金周轉問題解決,所有人不必再次失去工作,生活又出現希望。

20年前的打勞工教你如何發橫财
20年前的打勞工教你如何發橫财

影片尾聲,建築工地,一群勞工圍着看演出,其中一名大喊“我中獎了”飛奔而出。

他也中了彩票,但是那張彩票黏在了門闆上,又被他撕壞,最後他直接把門闆卸了下來扛走……

20年前的打勞工教你如何發橫财

張寶忠中了四十萬,下崗勞工獲得新工作,另一個下崗人擁有了一面彩票門,他們都有光明的未來。

20年前的打勞工教你如何發橫财

走向朝陽

<h1 toutiao-origin="h1">

20年前的打勞工教你如何發橫财

</h1>

導演王光利拍這部電影就跟拍紀錄片似的,極度克制,像一個旁觀者,什麼蒙太奇、場面排程那些花裡胡哨的東西,都用不着,太耽誤客觀。

正常電影中展現一段人物對話,常用“正反打”機位,即是說,架兩個機器分别拍雙方的說話和反應,能看出戲劇性來。拍攝手法不光是怎麼拍的方法問題,它就直接關乎一個态度。在《橫豎橫》這兒,直接就跟拍,誰說話拍誰,特有家庭DV那味兒,很真實。

20年前的打勞工教你如何發橫财

雖然影片的故事有些平淡,并沒有多少戲劇性沖突,但并不悶,裡面可以看到一個完整的20世紀末上海的市民生活圖景,非常生動。

20年前的打勞工教你如何發橫财
20年前的打勞工教你如何發橫财

裡面還有一些挺逗的老百姓智慧,或者說小聰明。

張寶忠的裝修隊給人幹活,要運建材上樓,但沒和民工談攏價格,就自己動手在樓外一層接一層地把木闆順上去了。

20年前的打勞工教你如何發橫财

人均成龍

還有客戶說夢見風水不好,要砸牆重裝,勞工們說可以得加補償費。

大家管客戶叫高工,高工其人,特别中國,遇到問題說不急啊,咱先吃飯,吃飯說。飯桌上和勞工兄弟們傳授發财秘訣,一頓忽悠,等裝修完工結款,勞工們要補償金,高工說,咱們不是吃過飯了嗎。牛。

20年前的打勞工教你如何發橫财
20年前的打勞工教你如何發橫财

影片尾聲段落,有一場建築工地舉辦的演出,主要給勞工們看,表演項目包括雜技、耍大刀、噴火、時裝走秀,演出周圍是手腳架和施工一半的建築,太TM荒謬了,但是也真生龍活虎,真生活啊!

20年前的打勞工教你如何發橫财
20年前的打勞工教你如何發橫财
20年前的打勞工教你如何發橫财

影片這麼真實,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演員的表演,他們都是真的下崗勞工,自己演自己,非常自然協調,連孫淳都說“職業演員演到最好的時候也不過如此”。

這事挺有意思,電影史上有一部留名的影片叫《偷自行車的人》,是意大利導演德·西卡的作品,這部影片的演員也都是非職業演員,男主角就是一個失業勞工,在街邊被導演發現拉來演電影,讓他在電影裡同樣演一個失業勞工。

20年前的打勞工教你如何發橫财

《偷自行車的人》故事并不複雜,說一個男人終于找到工作,但是工作必須的自行車丢了,為了生計他決定偷一輛别人的車。

當那個失業勞工的臉出現在螢幕上時,效果非常令人震撼,誰看了都得和他一起心碎。

20年前的打勞工教你如何發橫财

盡管這兩部電影都不是紀錄片,不是新聞片,不是對一個事件的完整描述,沒有真實的事件,但它們都觸及了一個更深層次的真實:事實的真實。

即是說,它們是虛構的,是編排的,但看到它們,就看到了最本質的社會現實。

這就是真實的力量。

20年前的打勞工教你如何發橫财

賈科長有過一句名言:“當一個社會急匆匆往前趕路的時候,不能因為要往前走,就忽視那個被你撞倒的人。”

像賈樟柯、王小帥、婁烨、張元等等第六代導演就是專門拍那些為了社會發展而犧牲的個人或群體,尤其是賈樟柯,他為飛速變化的中國留下了曆史影像,代表某一時期的中國。第六代導演和他一樣,在電影裡充滿了對現實的關注。

《橫豎橫》導演王光利不算是嚴格意義的第六代導演,但和他們的風格特征一樣,社會紀實,關注現實普通人的艱難生存處境。

20年前的打勞工教你如何發橫财

導演王光利

他的首部實驗紀錄片《畢業了》就是以北京92屆大學畢業生的情态展現那一代年輕人對生活、愛情、性的種種觀念。

20年前的打勞工教你如何發橫财
20年前的打勞工教你如何發橫财

《畢業了》

到了《橫豎橫》,王光利把鏡頭對準失業下海的人。

截至1999年底,全國國有企業下崗職工總計652萬人。

20年前的打勞工教你如何發橫财

國家改制,帶來全國範圍的集體性失業,原本正在恢複平穩的社會情緒再次激蕩惶然。《鐵西區》導演王兵曾說:“我們想創造一個世界,但最終這個世界崩潰了。”

《橫豎橫》中,張寶忠被舊世界抛棄,新世界也并不接納他,市場經濟不像大鍋飯,他負債、被騙,一度周轉不開,徘徊在破産邊緣。

幸虧他買的彩票中獎了,把他的問題都解決了。

彩票,彩票是一種理想的安慰,是電影裡想象性的滿足,和想象性的願望實作。現實和電影不同,現實中有無數想中獎暴富的人,但幾乎所有人都默默成了一個悲哀分母。

20年前的打勞工教你如何發橫财

《橫豎橫》中的彩票市場

20世紀末,國内确實掀起過一股彩票熱,那時福彩宣稱募集的福利資金将用于洪災地區恢複生産、重建家園,用宣傳語“買一套彩票,奉獻一份愛心”來鼓動市民買彩票。

1998年,上海的彩票每天銷售量達到2萬套,福利彩票在滬發售了2.4億元。

20年前的打勞工教你如何發橫财

1996年,山西太原

彩票本身是一個博彩遊戲,代表着一種财富夢,在市場經濟确立的新時代初,彩票是成為富豪成為新成功人士的最低成本途徑,也是社會整體失望氛圍裡一次破釜沉舟的嘗試,都這樣了,試試呗,萬一有用呢。

但如果幸運張寶忠沒有中獎,也未必不能翻身,他欠債最難的時候,還是能橫豎橫,上海有那麼好的地緣優勢和開放政策,他能活下去。

相比起來,同時期的東北勞工階級兄弟們處境更加艱難。沈陽工業區繁盛的時候,是國内最早實作“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的地方,大下崗給他們帶來巨大落差,更難緩過勁兒來。

東北又處于中國交通末梢,沒有外貿出海口,沒辦法另找生計,最終隻能像《鐵西區》裡粉豔街的少年們一樣,未來一片茫然,每天混在工廠的廢墟裡百無聊賴。年輕女人則集體下海,賣身養家,以至于在大下崗時期,東北出現這樣的民謠:

下崗妹,别流淚,挺胸走進夜總會;陪大款,掙小費,不給國家添累贅。爹和媽,半生苦,老來待業很凄苦;弱女子,當自強,開發身體養爹娘。

除了《鐵西區》,還有很多電影也在描述那些被淘汰的下崗人都去了哪兒。

20年前的打勞工教你如何發橫财

《耳朵大有福》下崗老範

20年前的打勞工教你如何發橫财

《下海》失業後站街養家

20年前的打勞工教你如何發橫财

《鋼的琴》東北老工業區

20年前的打勞工教你如何發橫财

《地久天長》“現在我宣布下崗名單”

90年代,蘇聯解體,國企改革,當時中國的核心階級——勞工階級面對一個曆史巨變,體制倒塌,信仰破碎,不知道以後怎麼活。同時,改革開放程序觸及深水區,一輪下海經商潮湧進内地,沿海城市私營工廠崛起,中國城鎮化速度加快,貧富差距開始出現……

那時,整個政治經濟都在經曆劇烈變化,社會心理複雜晦暗,許多中國刑偵史上的大案特案都集中在90年代爆發,非常邪乎。

20年前的打勞工教你如何發橫财

色魔李兆明奸殺案

20年前的打勞工教你如何發橫财

深圳六魔女仙人跳殺人案

20年前的打勞工教你如何發橫财

讷河賈文革奸殺案

20年前的打勞工教你如何發橫财

廣州“雨夜屠夫”殺人案

20年前的打勞工教你如何發橫财

靳如超特大爆炸案

《橫豎橫》導演王光利的主要創作年份就是20世紀90年代到21世紀初的10年,正好趕上社會大亂套,也趕上了第六代集體出場那一茬。電影導演有個事挺有意思,他們創作都是一撥一撥的。

像中國第五代導演,以張藝謀、陳凱歌、田壯壯為代表,他們那一撥的主題是曆史反思;到了第六代這撥,世紀之交風雲變幻,張元、王小帥、賈樟柯他們就是關注現實,揭示社會的黑暗面。

王光利曾說:“我沒那麼嚴肅。到現在也是,不像很多電影人有很神聖的使命。我是能做就做,不能做就算了。”他沒第六代導演那些沉重的社會責任感,電影也沒那麼苦大仇深。

《橫豎橫》裡全是被國家抛棄的人,時代交替,他們正好趕上曆史的夾縫,活不下去了,沒有人管,這是一種現實,是社會的錯誤,但不必為了批判社會殘忍,就對他們也殘忍。

回看精神集體空虛的90年代,尚有彩票給失業勞工精神支柱和大發橫财的希望,那麼,聰明的,當代打勞工你告訴我,你們又有什麼呢?

設計/視覺:SaiBO XiaOsI Men

歡迎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