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科幻小說我是從凡爾納開始的,從《地心遊記》、《海底兩萬裡》和《神秘島》開始,這個人特别厲害的地方就在于,非常會講故事,善于在科學的構架下,展開對人物設定和對未來的想象的合理延展。

凡爾納
“默揣世界将來之進步,獨抒奇想,托之說部,經以科學,緯以人情,離合悲歡,談故涉險,均綜錯其中,阃雜譏彈,亦複譚言微中,……比事屬詞,必洽學理,非徒摭山川動植,侈為詭辨者比”
這個評價不是我說的,是來自近代著名文學大師魯迅先生對凡爾納的評價。
科幻小說可以看做是奇幻小說的一種,畢竟是要存在着超越當時身處那個年代的科技認知的幻想嘛,但是幻想是需要建立在實際上,這對作者本身就提出了很嚴格的要求。
但是凡爾納的小說特點就是——“現代科技隻不過是将凡爾納的預言付諸實踐的過程。”比如《海底兩萬裡》裡面出現的以電力做動力的潛艇,就是現在的核動力潛艇,為了紀念凡爾納這一偉大的構想,世界上第一艘下海的核潛艇就叫做“鹦鹉螺号”。裡面用空氣壓縮的槍發射帶電的子彈即現在的電擊槍,還有潛水艇、電能、完善的潛水裝置……
順帶一提,凡爾納絕對是個博物學家,他的地理和生物實在是太好了。基本上當一條魚或是一隻鳥飛過面前的時候,我們的第一反應是:卧槽,吓我一跳。而他筆下的人物都已經開始在分析這魚是什麼綱目什麼科了。然後接下來,不論是什麼綱目的生物,如果能抓到的話,就要做成一頓佳肴,在這方面,凡爾納有一百種方式來告訴你怎麼做會好吃,果然“世界上最珍貴的是一個清醒的頭腦和充實的胃”,是以在逆境裡也一定要吃好喝好是凡爾納主人公的座右銘。
科學能使幻想的雙翼飛得更遠,科技的發展也成為了凡爾納的萬花筒,他筆下的世界是以呈現出了充滿無限可能性的缤紛色彩。地球的天空可以縱橫往來,地球的核心可以直穿而過,海洋的深處可以供人散歩,而遙遠的太空也可以自由地航行。
凡爾納過後呢,我又開始迷上了《衛斯理》,嚴格意義上來說,這個應該是帶有科幻的冒險故事,畢竟有解釋不通的地方,都交給外星人就完事了。那時候看的科幻小說基本上是以單個故事為主。真正看到有獨立世界觀和一套體系的,我是從《銀河英雄傳說》開始的。
我看了百度對《銀河英雄傳說》的定義,說是太空歌劇式科幻,我個人了解是在這種科幻大背景下,個人宿命和群體命運有了更多展現的空間,個人的故事已經被宏大叙事政權鬥争所替代,比如偌大的銀河系,是萊因哈特和楊威利對戰的舞台,銀河帝國,自由行星聯盟,與費莎自統領,彼此征伐不斷,就當成是擴充版本的《三國演義》吧。
楊威利與萊因哈特明憑借着各自的力量左右當時三方勢力持續百年的戰争,雙方都沒有絕對意義上的正派反派,而是對獨裁與共和兩種體制的深刻探究,這種設定極大地擴充了科幻的核心深度。
與此同時,本書主角——萊因哈特皇帝陛下的名言: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也流芳千古起來,成為諸多中二少年和企業雞血時的口号!(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