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13年前,中國獨步全球的國寶級保密技術“烏金紙”,突然遭到洩露。這項頂級絕密技術,曾經被外國人恥笑:再給他20年也搞不出來。</h1>
2008年7月,南京金線金箔廠廠長李寶祥突然接到電話:“市面上有人在賣你們廠的“烏金紙”,是不是從廠裡直接進貨,價格比較便宜?”

李寶祥心裡咯噔一下:“烏金紙”可是國家機密,唯有我們廠擁有這一獨門技藝,外面怎麼會有呢?
早在2001年,“烏金紙”生産工藝和技術就被國家科技部和保密局,正式确定為第一批國家秘密技術項目并且加以保護。隻授權了南京金線金箔廠保密生産。
而掌握“烏金紙”核心生産技術的人,全國隻有5個,他們分别是該廠廠長、副廠長、總工程師、4号技術員以及5号技術員。
如此機密的國家核心技術,竟然被洩露了?此事非同小可,金箔廠立即報了案,國家保密局迅速派出精幹力量,科技部也立即成立專家組,火速趕往南京徹查此事。
“烏金紙”這個名稱可能有些人連聽都沒聽過,它究竟有何神奇之處,竟然如此勞師動衆。
不過有一種在生活中應用十分廣泛的材料“金箔”,可能大家都聽過也見過,它是由黃金錘成薄片制作而成。黃金性質穩定,永久不變色,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可塑性,一克黃金可以打制成約0.5平方米的純金箔。
1999年,在轟動世界的老山漢墓挖掘中,竟然發現了大量貼有金箔的陪葬品,也就是說,兩千年前,古人就在廣泛使用“金箔”工藝了。
進入現代,“金箔”被廣泛地應用到食品包裝、醫藥美容、裝飾工藝、航空航天、精密儀器、軍事裝備等領域,在現代科技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烏金紙”就是制作“超薄金箔”的關鍵所在。
1998年,南京金箔廠數位核心技術人員艱苦鑽研,經數百次試驗,參考中國古代金箔制作工藝,攻克一步步難關,終于在2000年一舉突破金箔制造技術,研發出傲視全球的“烏金紙”,令海外專家目瞪口呆。
厚度為0.3毫米的金箔膜,其對紅外線的反射率可達到98.44%,而南京研制的“超薄金箔” ,對紅外線的反射率竟然高達100%,這在各種高科技軍事領域以及反導裝備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是以,此技術一經問世,就轟動海内外。它将我國“金箔”在全球市場佔有率猛然提升到60%,在這之前,國際市場上的“金箔”銷量,我國還占不到1%。
如此迅猛的增長,讓海外幾個“金箔”大佬,幾乎經曆了毀滅打擊。
德國、意大利等國的“金箔”頂級供應商,紛紛宣布倒閉。而日本的世界“金箔”重要生産基地金澤市,其最大的“金箔”生産商無奈之下隻得将生産環節全部委托給南京金箔廠,他們隻負責向外銷售。
如此獨霸世界的絕密技術,怎麼能說洩露就洩露呢?此等絕密技術一旦流落海外,那将給軍事及重要工業造成嚴重後果,聯合應急偵查組到南京後迅速展開調查。
首先,偵查組喬裝打扮後,來到南京龍潭古鎮“金箔”市場,裝作“金箔”進貨商,秘密打探在外銷售的“仿烏金紙”情況。調查其是否與境外情報部門特務有關,盡一切可能摸清“仿烏金紙”的最終來源地究竟在哪裡。
經過近一個月的秘密調查,偵查組們終于找到了一個重要的線索,一個隐藏于江蘇句容市寶華鎮銅山半山腰上的一家秘密工廠,這個叫做“方圓博葉” 的可疑工廠,平時大門緊鎖,門裡兩條大狼狗站崗,外人從不允許進廠半步,據“知情人”透露,一個叫“徐老闆”的人在這裡負責。
如此可疑的隐秘工廠,很可能就是“仿烏金紙”的來源地。偵查組立即從“知情人”處取得“徐老闆”聯系方式,以買家身份對其表示想購買一些“烏金紙”。
“徐老闆”在電話裡答應可以賣給,不過交貨地點由他來定。可是接下來發生的事,讓偵查組真是累得夠嗆,“徐老闆”通過電話4次改變交貨地點,把偵查組兜了很大一個圈子,不過最終還是将貨拿到了手。不得不說,這“徐老闆”也是夠謹慎的。
偵查組立即将這批“仿烏金紙”送到南京大學進行檢測,結果其成分和南京金箔廠産品幾乎一緻。
毫無疑問,這個隐蔽的“方圓博葉”紙廠,就是“仿烏金紙”的生産基地,可是,如此機密的技術究竟是如何洩露的呢?很快偵查組就有了答案。
原來,他們在接下來的偵查中竟然驚奇地發現,有兩個熟悉的人出現在了這個廠裡,他們就是僅有的5個掌握“烏金紙”生産技術的其中兩個:4号技術員陸某和5号技術員黃某。
原來,在4号技術員陸某的丈夫陶某的蠱惑下,秘密拉攏5号技術員黃某,準備合夥生産“烏金紙”實作發财夢。
他們從廠裡實驗室中盜取了2種至關重要的添加劑,用了整整5年的時間,花費5萬多元,終于在2007年破解了添加劑的成分,開始秘密生産銷售。
但是好景不長,很快就被一網打盡,美好的發财夢也終究破滅。
他們如此铤而走險,難道很缺錢?明星藝人都1.6億片酬了,如此機密的尖端科研人員難道還不如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