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5月10日晚9點起在BBC二台播出的《查爾斯三世》是一部想象查爾斯王子登上王位的90分鐘迷你劇。之前有報紙報道稱BBC的理事長Lord Hall of Birkenhead應該因叛國罪在倫敦塔被處決。現在來看,他更有可能得到的“傳票”是明年BAFTA的獎項,屆時BBC一定會榮獲“最大膽戲劇委員會”的稱号。

不少托利派的政治家和皇室傳記作家對這部作品有過非議,包括片中伊麗莎白二世葬禮遊行,以及威爾士王妃戴安娜的亡魂向她的前夫和大兒子講述預言等内容;康沃爾公爵夫人卡米拉因威廉王子謀劃奪取其父親的寶座而掌掴他等情節。反對者還沒有看到完整的劇本,但認為單是想法,推出這部劇的BBC就有叛國罪的嫌疑。
那些沒有要求砍了總幹事腦袋的人也許已經意識到,這個劇本并不是由廣播電台地堡中那群瘋狂的共和黨人策劃的。《查爾斯王三世》改編自邁克·巴特利特(Mike Bartlett)的一部舞台劇。這部舞台劇已經在倫敦和紐約演出了大約400次,2014年在倫敦北部的阿爾梅達劇院首演後,轉入了倫敦西區和紐約百老彙演出。
像卡米拉被掴耳光以及戴安娜亡魂身着白衣站在詭異的搖擺木馬旁這些情節,通過電視播出将帶來更多震撼,而可能被冒犯的人也更容易發現這些内容;相反,在劇院中,回應則是起立鼓掌和獲得提名。
然而,電視觀衆現在已經看到,這部戲劇并不是仿真人物諷刺劇那樣的風格:演員們從溫莎人物原型中挑選出一些特性,對人物進行富有想象力的塑造,而不僅僅是布雷曼式的滑稽模仿。
腳本也不可能被誤認為是一個文獻電視片。《查爾斯三世》是一個将來式的假設——故事情節設定在2022年——如果新君主拒絕簽署他不喜歡的議會法案,造成憲政危機和内亂,這就會變成一個政治驚悚片,或者英版的《紙牌屋》。劇本的差距不僅在時間上,還有風格上,它是用無韻詩的形式寫的,巴特利特認為莎士比亞如果能活下來一定也會為查爾斯三世創作文學作品,就像他塑造了各種理查德和亨利。
被認為是戲劇性悲劇的模仿之作,這部劇現在也變成真的了。4月7日,在舞台和螢幕上都扮演查爾斯三世的演員蒂姆·皮戈特-史密斯(Tim Pigott-Smith)突然死亡,他的表演成為他的絕唱,他還參演過《唐頓莊園》和《V字仇殺隊》。
蒂姆·皮戈特-史密斯(Tim Pigott-Smith)的表演和巴特利特(Bartlett)的劇本避免了傳記作家筆下查爾斯任何狹隘,脾氣暴躁和自我放縱的迹象,而是展現出一個貌似合理的有感情的等待了王位70多年的查爾斯,他随後發現自己并不能隻做郵票和鈔票上象征性的一張臉。“我是誰?”他問道,伴随着一個令人痛心的歎息,皮戈特-史密斯(Pigott-Smith)将這句台詞演繹出現實的如同哈姆雷特To be, or not to be般的内心掙紮。
即便是查爾斯引發的憲政危機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巴特利特并沒有構思出他上司着軍事專政或是殘害現代主義的建構者,而是主張新聞自由(現實中威爾士親王似乎并沒有把這一點看得很重要)。
而且,從某種意義上講,該劇是樂觀主義的,也能讓君主主義者放心。在此宣下的加冕誓言使得英格蘭國王仍然是包括蘇格蘭,北愛爾蘭,威爾士,澳洲,紐西蘭和加拿大在内的領土的君主,隻有膽大的保皇黨才會用自己的仕途在這一點上打賭。
大部分的劇情已經被删減——90分鐘的電視劇比戲劇演出時間短了一個小時——而且一些删減緩解了原有文本對BBC編輯指南産生的沖擊。在兩種媒體上都擔任導演一職的魯伯特·戈爾德(Rupert Goold)在接受采訪時承認,廣播公司曾對戴安娜幽靈嘲笑查爾斯王子統治合适性的情節表示不安。那一段已經删掉了。
選舉政治家或許也可以放松一下了,劇中的一位烤肉賣主哀悼英國萎縮(“削減軍隊……削減國民保健服務……郵局關閉……權力下放。越來越少”)的台詞在電視上則變成一個隐喻,意思是女王把英國凝聚在一起就像用金屬扡子劈開一片旋轉的烤肉。
劇中有些部分确實挺讓人震驚的,觀衆的态度取決于他們是否相信現實中的皇室應該因為人物的虛構性而受到保護(就像他們在英國一直到20世紀80年代實際上都受到了這樣的保護一樣),或者認為被戲劇演繹和溫莎皇室經常遭受的隐私侵犯一樣糟糕。
一次早先發生的公衆騷動來自一段文本,内容是夜總會重複着關于哈裡王子父親的八卦。但是,在故事的上下文裡,這個流言是由一位效忠共和黨的人所說,後來他承認有誤,這些流言清楚地展現了繼承王位所必須忍受的東西。理查德·戈爾丁(Richard Goulding)演繹的懦弱而惹人同情的哈裡王子似乎是對這位王位繼承人的心理進行的合理猜測。巴特利特給哈裡王子編排了一段和一位活潑局外人之間的浪漫轶事,局外人由塔瑪拉·勞倫斯(Tamara Lawrance)扮演,這段感情發生在真正的哈裡王子與梅格曼·馬克爾(Meghan Markle)确立關系之前。
黛安娜亡魂的出現以及對莎士比亞式風俗的認可,似乎都是查爾斯,威廉和哈裡被已故王妃陰影籠罩的合理呈現,這是一種曆史發展上的影響,也是心理上的影響,就像她的兒子們在采訪中坦言的那樣。
無論您是否相信威廉和凱瑟琳會像麥克白一樣發動宮廷政變,奧利弗·克裡斯(Oliver Chris)和夏洛特·萊利(Charlotte Riley)卻在為家庭成員解決義務間的沖突上提供了有說服力的建議。
在電視上播出的《查爾斯三世》帶給不同觀衆的感受是不一樣的:對于那些相信君主制應該永遠被推崇的人來說,尤其是BBC,這部劇讓人震怒,但它同時也是一部具有高品質表演,編劇和拍攝的戲劇。奇怪的是,這些不同的評價有時是共存的:一份首頁批評BBC質疑哈裡王子DNA的報紙在同一天給了這部劇五星評價。
文中圖檔來自Robert Viglasky/BBC/Drama Republic
翻譯:丁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