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最好的還未到來》影評:一部用喜劇風格描寫友情可貴的溫暖作品

互助相長的公路電影,說實在是屢見不鮮,即便對我而言,它與青少年電影相同,總是有着極大的魅力和吸引力,但每當遇到新上映的作品時,擔心還是大過于期待,因為樹立在眼前的好作品實在太多太多。很少導演能像維姆·文德斯來得探索細膩,像托德·菲利普斯來得無比瘋狂;很少作品能像《神奇隊長》來得非凡與哲思,像《綠皮書》來得别具時代意義。于是當見到本片的劇情簡介時,腦中其實有着「我知道它會是什麼樣子」的既視念頭。

今年由于疫情的緣故,造成許多美國商業大片撤檔,使得歐系電影成為院線上映作品的構成主力之一,其中也确有許多值得一看的佳作,像《最好的還未到來》就是一例。這部法國片用喜劇風格包裝男性友誼的可貴,不但全片多半時間的内容充滿了輕松、诙諧的調性,且處處可見對二位主角交情的細膩描寫,是個屬于幽默中帶有正經與感動的溫暖故事,好看沒話說。電影有着今年名列前茅的聰慧編排和對話内容,并打翻以往對絕症題材的情節與預測,愈加引發一段實為真誠、溫馨的難得友誼。

《最好的還未到來》影評:一部用喜劇風格描寫友情可貴的溫暖作品

《最好的還未到來》劇照

《最好的還未到來》的編導透過Arthur和Caesar 兩人對于究竟是誰生病的認知差異設定,作為本片故事發展的基調。由于認知差異造成兩人的行為和各自的實際期望産生些許落差,而且其中一個是「有口難言」,另一個卻是「自以為是」,更讓雙方互動變得趣味橫生。

電影開場五分鐘,兩位主角已經擁有鮮明性格,甚至家庭背景。陰錯陽差,木讷結巴的研究人員讓粗枝大葉的罹癌好友,誤認是自己将要面臨生死别離,于是罹癌好友提出了陪伴完成生前夢想的約定,甚至搬進與自己同住,并介紹了互助會的女子協助。

《最好的還未到來》影評:一部用喜劇風格描寫友情可貴的溫暖作品

然後愈瞞愈深。但他欺騙着自己這不是壞事,若能一同把握剩下的相處時光,此外不必擔心身體的病況加重,可能才是真正的愉快,如同以往。不過影片的公路之旅不是重心描繪,而是引爆點,讓兩人看清,自己隻是等待舊愛的小狗,以及逃避過往的兔子。與此同時,影片從剩下的光陰,拉拔到了攸關「此生」的層次。倒采的是,當彌補過錯,跨越陰影,真相揭露,才發覺諒解已經不是重點,因為生命不變的莫測,留下的是誰,那又如何。

你把這個世界留給了我,但少了你,世界好渺小。

從偷車闖蕩、餐館調情、家庭協調到吊文遺書,《最好的還未到來》是獻給至親和生命的溫柔篇章,也是既和緩又抓心的卓越之作。法布萊斯·魯奇尼和帕特裡克·布魯爾演得美好,前者将猶豫心事演得糾結難解,後者在疏懶身旁灌注予友情的呵護照料,尤其看着滿含白發皺紋的二人情如手足,甚至越過時間與生命,又令人加以痛心。

《最好的還未到來》影評:一部用喜劇風格描寫友情可貴的溫暖作品

《最好的還未到來》編導在這部分的處理,成功掌握了「陰錯陽差」和「将錯就錯」的原則。前者讓各種偶然因素湊在一起形成非預期的誤會,後者則是因為前面提到的「有口難言」因素,不是讓那些非預期的誤會不停發生,就是變成錯上加錯的窘境,兩者交織為本片不時提供笑料。雖然本片幽默橋段并不像有些好萊塢作品屬于「強烈剌激」型,但确也成功令人嘴角不時上揚或開口大笑!

加上「陰錯陽差」與「将錯就錯」在劇情結構上會産生意外發展的效果,也讓《最好的還未到來》的情節推動偶有轉折性的驚喜,與前述幽默元素相融,更增添了本片的可看性。重要的是,《最好的還未到來》的好看之處在于,這些幽默設定雖然都起因于「陰錯陽差」和「将錯就錯」,但之是以會如此,就是因為兩人太過重視與關心彼此,結果弄巧成拙所緻。是以,《最好的還未到來》可說是用喜劇風格描寫二人滑稽行為的同時,反襯出蘊含其内的情誼厚度。

《最好的還未到來》影評:一部用喜劇風格描寫友情可貴的溫暖作品

也是以,在那些令人發噱的情節之外,《最好的還未到來》也對Arthur 和Caesar的性格做了不少鋪陳,一方面建構這二個角色的立體性,一方面透過性格與行事作風不同的描寫來解釋何以會産生認知差異,一方面更交待了為何兩人會成為莫逆之交的原因。重要的是,本片也不是全然的诙諧調性,不少情節觸及二人對于各自跨不過去的難關,以及彼此對于重大問題的想法差異,之中的對立、退讓、執着及妥協,都顯現了「Arthur 和Caesar對朋友的重視大于自身原則的堅持」的正面意義。

這部分相對嚴肅的情節與前述輕松的部分相輔相成。如果說幽默片段是展現兩人的交情程度,那嚴肅部分則是更深入剖析兩人在這種深厚友情之下如何面對想法差異所帶的沖突,以及在這種情況下如何還能相知相惜。二種不同格或分别呈現,或熔于一爐,随着情節發展,一再堆疊觀衆内心對于Arthur和Caesar相知相惜的觸動。

《最好的還未到來》影評:一部用喜劇風格描寫友情可貴的溫暖作品

說到底,《最好的還未到來》是一個描寫「友情可貴」的溫暖故事。不管就心理需求還是實際效益的層面而言,人都需要朋友,因為情感的支援讓人感到即使全世界與你為敵或放棄了你,仍有面對一切的勇氣和存在的意義;實質的助力更是生命的加油站,不論是實作目标或解決問題,都有關關難過關關過的毅力與能力。

然而,每個人都可以認識很多人,但認識的人不見得都可以成為我們的朋友,因為各人不同的成長生命經驗,造成了性格喜好、觀念價值、人生态度和處世方式都有程度不一的差異,是以能成為朋友、甚至是摯友其實是相當不容易的事情,

因為所謂的摯友,是指雙方各方面的差異不但不會成為增長情誼的阻礙,反而是豐富及擴充各自生命與世界的共鳴因子,如同《最好的還未到來》的Arthur 和Caesar一樣。一個什麼都懂但對很多事情卻怯于跨出決定性的一步,另一個則是什麼都不會但勇于嘗試付出行動,然而這種看似各走極端的特質卻碰撞出相知相惜的生命共鳴。

《最好的還未到來》影評:一部用喜劇風格描寫友情可貴的溫暖作品

據此,《最好的還未到來》能如此好看,除了情節與角色的設定頗具巧思,以及導演叙事流暢成熟之外,最重要的是其主題元素是我們人類内心重視珍惜之事,而且本片最高竿之處在于,利用人生最後幾個月的設定所形成的時間壓力,逼迫兩人非要在最後關頭帶給對方無憾的人生不可,結果極化大友情中最純粹的核心,不僅充分發揮主題元素,更讓前面提到的幽默與嚴肅片段都充滿了感性觸動的基底。

總而言之,《最好的還未到來》将二個老男人的情誼刻畫得極為動人,透過诙諧與正經交織的情節,産生笑中帶淚、淚中有情、情起共鳴的觀影效果,是以從去年到目前為止,本片應該是繼《極速車王》之後将男人友情描寫得最為出色的作品,相當值得一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