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切如你啊

最近了看了一本有關弘一大師傳記的書,書中記載了很多有關弘一大師出家前,出家後的事實,我被他的多才多藝,以及生活、修行态度所感動。出家後,他甘于寂寞、享受孤獨,撰寫了很多的佛教著述,影響了很多的僧衆。他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了佛教事業,即使在生病期間,逝世之前都還筆耕不辍。他的生命光輝普照我卑微的生命,令我倍感虛度光陰,浪費生命的可恥。

我對佛教文化的接觸并不深入,多年以前,為了完成我的碩士論文,閱讀了不少有關佛教與生态的書籍,也了解了一些佛教修行和戒律,記錄了不少的資料,給我的生活和思想産生了一些影響。佛教的清規戒律,讓我生活變得簡單,消弭了不必要的欲望。這一次因個人興趣,讀了弘一大師的人物傳記,再一次接觸到佛家的清修。有一個問題始終萦繞在我的心頭:人活着究竟為了什麼?

對這個問題的哲學解釋已經鋪滿世界,古今中外的大家,闡釋了自己的了解,給了很多人心靈的指導,但多是抽象的說教,于我來說,好像沒有太多的印象。那些冠冕堂皇的話始終無法進入我的人生體驗。并不是說它不正确,隻是沒有get到我的痛點。

像我這樣的人,最容易走入思維的死胡同。如果一直想不通,最容易得精神疾病。人活着為了什麼?我有幾點思考。

人生在世活着本就不簡單,好好地活着更不容易。寒來暑往,每個人背負着沉重的行囊向前沖。懷抱着夢想和希望,有朝一日,衣錦還鄉,成就一番大事業,這是多數人想得到的。人活着就是為了這個嘛?我想人活着隻要生活有一定的保障,就不要拼了命地想要更多物質上享受,有比物質更重要的東西。比如陪伴。

最近看了一步小衆電影《一切如你》,用很多個短片組成的一部令人感動的有關陪伴的老年人和孩子的故事。每個都故事非常簡短,表現一個令人感動的瞬間。要麼是孩子忽視父親的夢想,要麼是老年人獨居,這些老年人都缺少陪伴。有一個短片,一個坐在輪椅上的老年人在陽光下曬太陽,主人公問他,在幹什麼呢?他總是回答:等死呢?這是陪伴老父親老母親。人生的路上,你還有夫妻、孩子、朋友、情人需要陪伴,陪伴他們走過一段段的人生路程,這才是真正的人生赢家。

我們都是普通人,既沒有李白的超凡脫俗,更沒有弘一大師的看破紅塵的壯舉,但總得有一個支撐你活下去的支點和勇氣。人是情感的動物,隻有情感能牽動着你的神經。再混蛋的殺人犯都有疼愛他孩子或者父母親一絲情感。再不堪的乞丐都有要人尊敬的骨氣。人為什麼活着,活着的意義是什麼?每個人有每個人體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