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起來兒童電影,我們可以列舉出一大堆,《巴黎淘氣幫》,《陽光姐妹淘》,《普羅旺斯的夏天》當然還有最最經典的《小鬼當家》。但是提起來國産兒童片,我們能想到什麼呢?《喜羊羊與灰太狼》?《熊出沒》天呐,我們明明是有很多優秀的作品啊,但是為什麼現在提起兒童作品就隻能想到這些呢?或許是哪裡出了問題了吧。
本來這個領域是一個非常容易開發且可以長久的保持經濟效益的圈子,但是現在很多的影視創作者對于兒童片這一領域并不是很重視。原因當然有很多,比如說兒童的消費能力比不上大人,一部《複仇者聯盟4》可以炒到上千的票價,但是一部《喜洋洋與灰太狼》僅僅是一杯星巴克的價。這樣的差距,處于經濟考慮,使得諸多電影制作人們對于兒童片這個領域并不是十分感冒。
再有一點就是在沒有明确的電影審查制度的規定下,對于兒童片的定義是十分模糊的。我們很多電影人根本摸不清兒童片的分界線在哪裡。是以,為了保證拍攝的作品可以順利通過,就隻能永久性的将内容範疇停留在0~6歲。是以,我們的兒童電影很多時候看上去永遠是那麼的弱智。
但是所有的兒童電影都是這樣嗎?顯然,這是一個可以舉出來很多否定的答案的提問。莫不說上述舉出來的例子,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部電影,就是一部活脫脫的兒童片,而且本片一度可以成為成長電影,因為他表達的資訊遠比一個正常孩子接觸到的要多的多。
首先,你聽片名就會感覺很有趣——《雙腿生風》。這聽上去就是一個正在進行時的動作。一個小孩風一樣跑過,仿佛雙腿虎虎生風。當然,這也是一個活潑好動的孩子,對于這樣活潑的孩子,自然有着一段獨一無二的成長經曆。毫無疑問,本片記錄的就是這個活潑的孩子,與衆不同的經曆。
這是一個講述兩個陌生小孩從偶然熟悉到後來成為好友的故事,切瑞爾是一個被母愛包圍着的孩子,母親無微不至的關愛,使得她感覺喘不上氣。直到有一天,她遇見了一個腦子裡裝滿了奇思妙想的,活潑好動的孩子瓦萊麗。這個孩子跟一般的孩子不一樣,她的母親是一個單身媽媽。但是她卻表現出來了前所未有的好動。很快,兩個人就成了好朋友。
随着兩個人的交好,兩家人也漸漸地熟悉了。切瑞爾的爸爸幫助瓦萊麗的媽媽修好了廚房,是以瓦萊麗的母親對于這個能給予自己幫助的男人有了好感。切瑞爾一家面臨了一次家庭風波。但是危機并沒有持續多久,最終父母重歸于好,但是不幸卻又降臨到這個小孩的身上。瓦萊麗因為生病永遠的離開了這個世界,切瑞爾又開始孤身一人了,不過這一次,她不再感覺到孤單。
本片并沒有什麼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有的隻是倆個小孩子之間單純的快樂時光。他們不了解成人的世界,同樣的在一開始都選擇了不與自己的父母交談。切瑞爾能和心理醫生敞開心扉,而瓦萊麗對于任何的對自己好的成熟男人投去豔慕意。她分别愛上了切瑞爾的父親和自己的主治醫師。這是一種對于父愛渴求的表現。而切瑞爾再遇見瓦萊麗之前,對于自己的生活是沒有任何的興趣和激情的。因為這樣的生活中總是充滿着自己的母親的規定,她甚至期望父母和親人都離開,自己一個人生活。
成長的煩惱在本片中展現的淋漓盡緻。這不僅僅是一個遠在法國的家庭需要解決的問題,這個問題在全球的許多國家都存在。父母對于自己的孩子的關心或者是愛護從來都沒有一個固定的正确的方式。家長們在禁止孩子們做很多事情的時候,是沒有辦法能周全的考慮到自己的孩子真正喜歡的是什麼的。而這個時候沖突就産生了。就比如切瑞爾的媽媽總是要求她帶着水果等等。
還有就是孩子們對于生理知識的疑問,通常大部分家長會拒絕回答這樣的問題,但越是拒絕,很多時候就會産生相反的結果,我們不能接受孩子們這樣發問,孩子們就在這個年齡段失去了一次正确面對生理知識的機會。這不是洪水猛獸,隻不過是孩子因該擷取的知識的一種而已。
還有就是生老病死,一個孩子或許接受這樣的事情太過于殘酷,但是有時候的這樣的突發事件就是他生活的一部分。并不是每一個孩子都能自由自在的成長的,當這樣的結果到來的時候,我們這個時候才應該顯示出來自己的關心才對。
不過很可惜,對于這樣的兒童電影,對于我們來說卻有着諸多不可能。有時候不禁要發問,我們究竟什麼時候才能拍出來這樣的兒童電影?但願有這個可能。
……
歡迎留言
明天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