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一個失物招領,在成都電子科技大學的校内論壇上鬧得沸沸揚揚,隻因為拾取者使用了中英雙語,就被部分校友戴上了“崇洋媚外”的帽子,甚至性别也被預設為“女生”。3月12日,自稱拾取者的網友“阿西西的聖弗朗西斯”釋出長文解釋稱,自己是一名大一男生,看到iPad Pro内語言設定為英文判斷失主可能是留學生,故釋出了雙語失物招領,隻是出于熱心,沒想到是以遭遇了“網暴”。
這本來是一個展現拾金不昧者的美德,增進中外民間友好情誼的佳話,卻因失物招領使用了中英雙語,遭到部分校友的惡意猜測、攻擊,并不斷上綱上線,給拾物者扣上“崇洋媚外”的大帽子,實在是令人費解。而且,這件事發生在一所著名高校内,失物人、拾物者、惡意攻擊者均是大學生,都在校園裡生活,本該秉持校友之誼,理性看待雙語失物招領一事,不料部分學生不問情由,劈頭蓋臉一頓惡罵,實在是有辱斯文。
衆所周知,拾金不昧是傳統美德,乃是政府和社會一直倡導的文明行為,也是人類共有的道德觀,大學生都接受過道德與法治教育,寫過拾金不昧的作文,對此應有深刻認知。在日常生活裡,我們也經常見到拾金不昧的新聞報道,經過耳濡目染、道德教化,多多少少都會了解,拾金不昧乃是良善之為,普遍存在于人類社會,與國籍、性别、身份、地域等并不相幹。
網友“阿西西的聖弗朗西斯”之是以在失物招領裡使用了雙語,據其解釋是因為看到iPad Pro内語言設定為英文,判斷失主可能是留學生,由此乃是基于為失主的友善考慮。至于其在座位上留下紙條,在多個平台轉發失物招領,亦是出于熱心,畢竟失物價值近萬元,對于學生而言,可算是貴重物品。這一解釋合情合理,也是拾金不昧新聞裡常有的事,實則是基于人的同理心,換位思考就能了解了。
由此可見,“網暴者”對雙語失物招領的無理猜測和惡意攻擊,不僅毫無根由,缺乏最起碼的邏輯性,反而暴露出自己的偏見和粗鄙,以内心陰暗去肚诽他人,給其潑髒水、戴帽子,難免要贻笑大方。大學生接受的是高等教育,在專業素養方面,要比普通人高出一截,而在社會道德和法治精神方面,也需有所增進,不應過于偏狹,言談舉止都要注意,不可失了體面,即便是争辯是非,也應以理服人。
這本是一件小事,卻溢出校園之外,引起社會輿論的廣泛關注,部落客的一番解釋引發衆多網友的共鳴,也折射出社會上存在着的類似問題。部分人遇到涉及外國人的事,就不問事理,習慣性扣帽子,充當“鍵盤俠”,表面看非常強硬,實則暴露出缺乏自信心,以及内心的脆弱。民族自強并不代表要盲目排外,恰恰相反,我們身處全球化時代,應在努力奮進的同時,以積極開放、包容并蓄的心态,去學習和吸取國外先進理念、技術,提升自己的文明水準,方可長久屹立在世界之林。
作者:江德斌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下傳“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