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精神分裂症”?我在網上查詢了很多資料,也翻閱了很多書籍,很多都詳細的介紹了到底什麼是“精神分裂症”。現在就對“精神分裂症”的了解,我想淺顯地表達下我對于“精神分裂症”的幾點看法。
簡單來講,“精神分裂症”就是一種以“思維障礙”為主的一種精神疾病。肯定有人想問什麼是“思維”?在我看來,“思維”就是頭腦中的一些想法,而“思維障礙”就是我們頭腦中的一些想法出現的問題,與正常人有了明顯的差異,就顯得我們和正常人在外顯的言語行為上有了很大的不同。
沈漁邨第五版《精神病學》中“精神障礙的症狀學”是這麼描述“思維”的。思維是人類認知活動的最高形式,它使人們不僅能反映由感覺器官所直接感覺的事物,而且能夠反映出事物間内在聯系。例如,我們在日常診治疾病中,根據對病史的了解、症狀的觀察以及檢查,然後在思考中與其他病例作對照,又與過去的經驗相聯系,就可以做出對疾病性質的判斷。這種研究病情的整個過程,就是一種“思維”過程。思維障礙:思維障礙的臨床表現是多種多樣的,大緻可分為思維形式和内容方面障礙兩類。思維形式方面障礙以聯想過程的障礙為主的表現,如:聯想過程加快、減慢、表象和概念之間的非規律的結合。思維内容的障礙則表現為妄想、超價觀念及強迫觀念等。
“精神分裂症”除了主要的“思維障礙”外,也會有“情感障礙”及“意志障礙”。一般情感方面,患者會表現情感淡漠、情感反應與思維内容以及外界刺激不配合。一般看起來就像是面部表情變化較少,人顯得很呆滞,面部表情變化較為遲鈍。意志力方面,“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活動減少,缺乏主動性,行為被動、退縮,往往表現孤僻、離群。
除此之外,“精神分裂症”患者會出現“感覺覺障礙”,平時我們說的“幻覺”就是“感覺覺障礙”中的一種。
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思維出了問題,并不代表就是“智能”出了問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智能一般情況下是正常的,但“精神分裂症”患者如果長期症狀控制不理想,精神衰退較為明顯,長期與社會脫節,社會功能嚴重受損,智能也可能會出現衰退情況。同樣,“精神分裂症”患者一般不存在“意識障礙”,很多“精神分裂症”患者給人一種不認識熟人的假象并不是“意識障礙”,而是往往是“思維障礙”的表現。
大多數“精神分裂症”患者不願意承認他們的體驗源于精神疾病,而是常常将此歸咎于他人不懷好意的行為,是以導緻患者拒絕接受治療。
(以上是我對“精神分裂症”的一些個人觀點,如有不全,請多指正,本文主要參考文獻:沈漁邨第五版《精神病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