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解放軍報
勇士傳人高擎光榮戰旗

陸軍第74集團軍某旅“大渡河連”官兵傳承發揚“大渡河精神”,争當“勇士傳人”,矢志打赢,勇往直前。圖為在實戰化演習訓練中,該連吹響沖鋒号。吳俊傑攝
長征是人民軍隊的光榮。在那場偉大的遠征中,紅軍将士用生命和鮮血鑄就偉大長征精神,湧現衆多英雄模範和英雄部隊,寫下壯闊的英雄史詩。時光荏苒,當年“大渡河十七勇士”所在的“大渡河連”,如今已是聞名全軍的英雄部隊。幾十年來,他們發揚長征精神,讓紅色基因融入官兵血脈、沉澱成一支部隊的文化品格,續寫着勇者必勝的新篇章,成為我軍官兵弘揚長征精神、推進強軍事業的一個樣本,值得關注。
——編 者
“氣為兵神,勇為兵本。”唯有勇氣者,方能所向披靡、戰無不勝。長征途中,“大渡河十七勇士”以有我無敵、舍生忘死的血性膽氣,彰顯敢于壓倒一切敵人而不被敵人壓倒的英雄氣概,成為我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光輝典範。英雄的事迹鑄就了寶貴的“大渡河精神”。作為長征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熔鑄在一代代勇士傳人的血脈之中,成為陸軍第74集團軍某旅官兵矢志打赢、勇當先鋒的制勝密碼。
一
“大渡河,波濤湧,十七勇士肩重任……”伴着铿锵的歌聲,我們走進該旅“大渡河連”連隊榮譽室,映入眼簾的是一艘大渡河上獨有的翹首木船。船後背景牆上,栩栩如生地刻畫了17名紅軍将士撐着竹竿、高舉着槍,在驚濤中奮力沖鋒的渡河場景。
站在長征勝利85周年紀念日的節點上,再回首大渡河畔的那場戰鬥,革命先輩的英雄壯舉讓我們驚歎不已。
“大渡河連”是1927年秋收起義中誕生的紅軍連隊,是“支部建在連上”最早的連隊之一。1935年5月23日,該連随中央紅軍第1軍團1師1團長征途中,奉中革軍委指令迅速奪取大渡河安順場渡口,為被大股敵軍尾追的紅軍殺開一條生路。
5月25日,1營2連連長熊尚林等17名勇士組成突擊隊,每人攜帶一把駁殼槍、一支沖鋒槍、一把馬刀和若幹手榴彈,乘坐渡船,冒着敵人猛烈的炮火,頂着湍急咆哮的惡浪,不懼生死,勇往直前。
經過英勇奮戰,十七勇士擊潰200多名守敵的反擊,幫助連隊成功登岸并鞏固了灘頭陣地,突破了“天險”大渡河,為中央紅軍北上開辟了通路,書寫了長征史上光輝的一筆。戰後,17名勇士均被中革軍委授予“紅星獎章”,連隊被命名為“大渡河連”,自此享譽全軍。
敵人認為我們不可能突圍的絕境,竟被裝備落後的紅軍硬生生打開了一條通道;看似不可能打赢的惡戰,卻被處于劣勢的紅軍奪得了勝利。紅軍強渡大渡河的勝利,充分說明一個道理——一支軍隊,一旦有了崇高的精神,便挺起了鋼鐵般的脊梁,就會迸發出不可估量的力量,進而取得一個個看似不可能的勝利。
首戰平型關、血戰大龍華、激戰黃土嶺,轉戰遼沈、攻打平津……在黨旗的指引下,該連在戰争年代參加大小戰鬥1000餘次,南征北戰,戰功卓著。其在戰鬥過程中淬煉出以“聽黨指揮、勇往直前、敢打必勝、顧全大局”為要義的“大渡河精神”,則成為激勵一代代“大渡河連”官兵勇往直前的力量源泉。
二
86年前,大渡河畔炮火連天、槍林彈雨;86年後,大渡河水依舊洶湧翻滾、濤聲震天。今年5月初,該旅挑選“大渡河連”8名優秀官兵代表前往四川安順場,追尋先輩足迹,感悟偉大的長征精神。
“正是鐵心向黨的忠誠信仰,激勵着勇士們舍生忘死、一往無前……‘大渡河精神’是革命先輩用生命鑄就的豐碑。我們要繼承好這筆寶貴的精神财富,将其發揚光大。”大渡河畔,該連現任指導員李澤凡通過視訊連線的方式,與營區官兵共上一堂别開生面的“黨史課”。
老船工帥仕高的孫子帥飛,為連隊官兵講述爺爺曾提起的細節:“那天晚上,紅軍就在安順場露宿,沒有驚動當地百姓。紅軍有組織有紀律,一舉一動百姓都看在眼裡。”為窮人打仗的紅軍官兵感動了當地百姓。在帥仕高等船工的幫助下,紅軍最終成功渡過大渡河,占領渡口。
據了解,每年的5月,“大渡河連”都會組織類似的文化活動,紀念紅軍勝利強渡大渡河,引導官兵學習光榮曆史、傳承英雄精神。每年的5月25日,是“大渡河連”連慶日。那天,他們會邀請戰鬥英雄來隊講述戰鬥故事,與官兵共話優良傳統。近些年來,該旅将“大渡河精神”作為一筆寶貴精神财富,通過戰地故事會、文藝演出等将其打造成旅隊特色文化品牌,引導全旅官兵從中汲取精神動力。如今,“大渡河連”榮譽室,已成為全旅官兵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陣地。
紅軍血脈一脈相承,勇士腳步從未停歇。黨的十八大以來,連隊官兵傳承弘揚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矢志強軍備戰,連續9年被上級表彰為“軍事訓練一級機關”,2次榮立集體三等功。2019年,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上,“大渡河連”榮譽戰旗光榮地通過天安門,接受黨和人民檢閱。
三
列甯說:“為了克敵制勝,無論如何要保持精神上的優勢。”這正是勇者無畏、血性無敵的道理。無論時代條件如何發展、戰争形态如何演變,“大渡河精神”所蘊含的堅定信念、堅強勇氣、堅韌意志等優秀品格永不過時,始終激勵着官兵在前進道路上跨急流、涉險灘,勇往直前。
2018年,該連班長、下士薛洲雲代表旅隊參加陸軍“精武-2018”比武。考核要求每個參賽班組人員負重25公斤,在36個小時内連貫完成10個課目作業。這本就是對人體極限的一次考驗,而且在賽前一次模拟考核中,薛洲雲不慎扭傷了膝蓋。正式比賽當天,戰友們都很為他擔心,他卻堅定地說:“放心,我能行!”他打完封閉即随隊參賽,在兩天一夜連貫考核中,作風頑強、發揮出色,獲得專業課目集團軍第一的好成績。“作為‘勇士傳人’,我們要敢于啃下硬骨頭,堅決克服一切困難。”當戰友向他豎起大拇指時,薛洲雲這樣說道。
英雄連隊哺育英雄的士兵。連隊敢打敢拼、勇争第一的戰鬥血性,蘊含在一次次功勳中,镌刻在一塊塊獎牌上。新時代“大渡河連”官兵用實際行動傳承着勇士精神、用成績續寫着勇士傳奇。
去年,該旅“決勝尖兵”比武場上,一個堅毅的身影揮汗如雨。一次次屈伸、一回回翻騰,下士車培督以優異成績再次重新整理旅紀錄,不出大家意外再次獲評旅隊“決勝尖兵”稱号。而這已經是當兵4年的他,第9次獲得這一稱号。
從入列“大渡河連”之日起,他就踏上了逐夢尖兵的征程。日複一日起早貪黑、周複一周繭生繭破,手套磨破了一雙又一雙……車培督說,來到勇士的連隊,就不能當慫兵,必須有勇氣不斷挑戰極限、超越自己。
這正是該連官兵的共識。幾十年來,“大渡河連”官兵始終沖在旅隊前列。比武競賽中,該連連年名列全旅建制連第一名,保持着數十個課目的比武紀錄。僅去年,該連就有35名官兵獲評旅“決勝尖兵”。新軍事訓練大綱頒布後,連隊擔負多個課目組訓法研究并在全旅示範普及;支部帶頭開展某課題研究,形成多套研究成果;創新性開設“精武大講堂”,去年完成了17個精品課目研究示範授課……
大渡河水源遠流長,紅軍精神代代相傳。如今,勇士傳人們擎起先輩用熱血染紅的光榮戰旗,在鍛造成為不畏艱險勇沖鋒、不懼強敵敢亮劍鐵血軍人的道路上,續寫着勇者必勝的新篇章。 【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吳俊傑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周俊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