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讀郁達夫小說《春風沉醉的晚上》:草木無情人有情

1922年7月,郁達夫回到上海,結束了其在日本十年的留學生涯。初到上海,他就與郭沫洛、成仿吾等投入到創造社的建設中。可一篇《創造季刊》創刊号的出版預告卻意外地引起了創造社與文學研究會的論戰,郁達夫身心疲憊,為此攜妻一起去安慶擔任教職,雖是如此,可生活還是捉襟見肘。1923年春,他把妻子和兒子送回富陽,自己則隻身去上海,繼續投入到創造社的建設中。這段時間也是郁達夫事業的低迷時期,雖發表了幾篇小說,但詩作數量卻為零,可見郁達夫内心的苦悶。

讀郁達夫小說《春風沉醉的晚上》:草木無情人有情

郁達夫曾在《茑蘿集自序》中這樣描寫當時的心理狀态:

“我本來原自知不能在藝術的王國裡,留戀須臾,然而惡人的世界,塞盡了我的去路”

“半年來因失業的結果,我的天天在做夢的腦裡,又添了許多經驗。以己例人,我知道世界上有不少悲哀的男女,我的這幾篇小說,隻想在貧民窟、破廟中去尋那些可憐的讀者。”

讀郁達夫小說《春風沉醉的晚上》:草木無情人有情

在這樣的背景下,郁達夫把目光放到身邊的底層勞動者身上,用小說來描寫他們的生活經曆,《春風沉醉的晚上》便是其中之一。

小說以第一人稱來進行叙述,叙述了一位失業的作家與煙草勞工陳二妹從初次見面的拘謹到産生誤會再到最後誤會冰消的故事。

小說中的作家因為失業,而搬到這所寓所,因為工作性質的原因,他經常白天待在家中譯稿,晚上出去散步,放松心情。

小說中陳二妹是一名紙煙工廠勞工,從小在上海鄉下長大,父親早已去世,雖早早地步入社會,但内心卻十分善良和淳樸。

小說中這樣描寫兩人的差别:“她是不想做工,而工作要強迫她做,我是想找一點工作,終于找不到。”

陳二妹發現作家一直待在家中時,便主動伸出善意的援手。

“這一包是葡萄漿的面包,請你收藏着,明天好吃的。另外我還有一包香蕉買在這裡,請你到我房裡來一道吃罷!”

在和作家的聊天中,得知作家吸煙,便勸道:

“我勸你頂好還是不吃。就吃也不要去吃我們工廠的煙。我真恨死它在這裡。”

看到作家穿衣不錯,晚上經常出去,以為是愛慕虛榮,晚上出去是和惡棍待在一起,便勸他不要去外面和惡棍玩,請他改過。

當得知真相後,發現是自己誤會了他,道歉之餘也不忘鼓勵他繼續努力。

“噢,我錯怪你了,我錯怪你了。請你不要多心,我本來是沒有歹意的。因為你的行為太奇怪了,是以我想到了邪路裡去。你若能好好兒的用工,豈不是很好麼?你剛才說的那——叫什麼的——東西,能夠賣五塊錢,要是每天能做一個,多麼好呢?”

讀郁達夫小說《春風沉醉的晚上》:草木無情人有情

這篇小說與郁達夫之前發表的小說相比,雖也暗含着“口袋無錢,心頭多恨”的情感,但小說主題并不昏暗,反而向我們展示出了勞動人民與知識分子之間美好的友情。

也是從這篇小說開始,郁達夫不隻是關注自身的苦悶,也開始關注社會現實。

學者對這篇小說評價很高,

夏志清先生則在《中國現代文學史》這篇小說描寫一對為貧窮所困的男女,主要表達的是人道主義的意味,但也寫出人遇到純潔的人,欲念會化除。

《郁達夫傳》作者方忠認為“《薄奠》和《春風沉醉的晚上》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描寫勞動人民形象的優秀的短篇小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