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軍襲擊珍珠港,為什麼定性為偷襲?

日本和美國的外交溝通一直持續到1941年11月還是沒有停止。日本拿出來最後的談判方案,大緻意思是同意立即撤出印度支那,通商門戶開放,除華北,内蒙,海南駐兵25年外,日軍兩年内撤出中國。

而1941年11月27日,美國高層在讨論日本的提案時,美國海軍發現,台灣沿海發現了正在南下的日本艦隊,數量很龐大。美國高層頓時火冒三丈,立即通告日本,你這個方案不行,我來給你一個,大緻的内容是:趕緊從東南亞和中國以及滿洲撤軍,美國不會承認什麼垃圾汪精衛政府,更不會去承認什麼滿洲國!

日軍襲擊珍珠港,為什麼定性為偷襲?

日本收到這份通告,也緊急召開會議,會上想了三個對策: 

1.卧薪嘗膽,即使外交交涉失敗也避免戰争。

2.立即開戰。

3.進行新的一輪外交努力

會議定調的是兩個人,一個是永野修身海軍軍令總長,他說:“美國的戰備在每天加強,而日本在慢性貧窮(海軍每小時要用400噸油料),現在并不是在讨論和美國開戰的時機,錯過了今天的時機,開戰就取決于美國人了,再也回不倒日本手裡”。陸軍參謀總長杉山元說得更為具體:“開戰以12月初最為合适,隻有一個月了,這一個月不可能打開外交僵局。如果一定要進行外交交涉,那應該作為掩蓋開戰企圖的手段。”

日軍襲擊珍珠港,為什麼定性為偷襲?

日本聯合艦隊

到這個地步,陸軍和海軍的大佬都決定要打,戰争已經不可避免,1941年12月1日的禦前會議上,全體一緻決定的對美開戰得到了天皇的許可。會議上順便還決定了一件在當時人看來的小事,決定在開戰前30分鐘向美國遞交宣戰布告。但是這件小事,最終的執行卻改變了珍珠港事件的性質。

12月2日,日本戰時大學營向太平洋上的日本聯合艦隊機動部隊發出了ニイタカヤマノボレ一二〇八(1208攀登新高山)的開戰指令。意思是12月8日開戰。12月8日淩晨3點15分(夏威夷時間7日上午8點15分),日本聯合艦隊機動部隊的350架艦載機對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基地珍珠港進行了奇襲,在付出29架飛機被擊落,74架被擊傷,戰死55人的代價後,擊沉擊毀美軍戰列艦8艘,驅逐艦兩艘的戰果。

應該說這是一個戰争史上的奇迹,日本海軍勝利了,但是日本海軍取得的隻是戰術上的勝利,在政治上,道義上及戰略上應該說是失敗了。

從政治上來說,和美國開展本身就是愚蠢透頂的行為。更不用說在道義上已經失了一招。12月1日的禦前會議有關開戰前30分鐘宣戰的決定,由于日本駐美大使館從業人員的失誤,宣戰書真正遞交給美國政府的時間是開戰後兩小時!是以現在說起珍珠港事件,都是講的是偷襲珍珠港。

從戰略上來說,奇襲行動僅僅對太平洋艦隊的戰列艦形成了打擊,而對港灣設施和燃料供應設施則沒有形成打擊,留給了美軍迅速修好受損的戰艦的活動空間,更加不要說恰好不在港内的航空母艦絲毫未損了。

人類曆史上至今最大規模的海空大戰正式開始。

日軍襲擊珍珠港,為什麼定性為偷襲?

偷襲珍珠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