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圖說南非領土變遷,一戰後新增82萬平方公裡,二戰後接收馬裡恩島

南非地處非洲大陸最南端,三面環海。十九世紀後期,在這片頗為神秘的土地上存在着互相對立的兩股勢力,他們分别是英國人建立的開普殖民地和納塔爾殖民地以及布爾人(荷蘭移民後裔)開創的德蘭士瓦共和國和奧蘭治自由邦,後來英國人經過曠日持久的英布戰争,将南非各個地區連成了一片。但戰争在帶來高昂經濟利益的同時,也使英國人感到精疲力竭,更使英國人認識到,戰争雖然可以帶來土地和财富,但是收攏人心才能真正做到“長治久安”。是以英國給予了布爾人同等的政治地位,并支援布爾人關于建立一個“統一的南非”的願望。1910年5月31日,英國将開普、納塔爾、德蘭士瓦和奧蘭治四個殖民地合并為南非聯邦。

圖說南非領土變遷,一戰後新增82萬平方公裡,二戰後接收馬裡恩島

一.接管那密比亞

南非聯邦最初的身份是自治領,其主權和獨立是不完整的。是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南非追随英國加入協約國一方作戰,并派兵占領了德屬西南非洲(此時由于英國皇家海軍的封鎖,德國并沒有大規模跨區域作戰的能力)。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的殖民地和奧斯曼帝國的領地被剝奪,它們被國際聯盟交給英、法、日等國進行統治,其中南非獲得了德屬西南非洲。國際聯盟的委任統治地分為三種類型:第一類要求委任統治國給予“适當行政指導和幫助”;第二類要求委任國“負地方行政之責”;而交給南非的德屬西南非洲屬于第三類,即委任國可将它們視為本國領土的一部分,并根據本國法律進行統治。由此,南非掌控的陸地面積達到了204萬平方公裡,其中西南非洲(1968年更名為那密比亞)為82.5萬平方公裡。

圖說南非領土變遷,一戰後新增82萬平方公裡,二戰後接收馬裡恩島

二.接收馬裡恩島和愛德華王子島

毗鄰南極的愛德華王子群島與南非開普敦相距1900多公裡,其由兩個小島組成,即45平方公裡的愛德華王子島和290平方公裡的馬裡恩島。二戰後,為尋求國防以及航海安全,南非将希望寄托在了英國的慷慨解囊之上。根據1947年轉讓協定,愛德華王子群島在1948年1月12日從英國的海外領地成為了南非的一部分。

愛德華王子群島毗鄰銀裝素裹的南極冰蓋,而且地處非洲大陸闆塊和南極洲闆塊的聚合帶,是以其戰略價值和科研價值都極為突出。現如今,南非已經在愛德華王子群島的馬裡恩島北部建立了一個氣象研究站,而且在可預見的将來,該群島必将肩負更多科研和監管之責。

圖說南非領土變遷,一戰後新增82萬平方公裡,二戰後接收馬裡恩島

三.放棄那密比亞

南非版圖的形成得益于帝國主義殖民體系的建立,那麼在殖民體系崩潰和民族獨立國家體系建立的過程中,南非也絕不會獨善其身。但南非卻似乎想憑一己之力,逆曆史潮流而動。

1949年南非公然違反有關托管規定,以國聯解體為借口,制定《西南非洲事務修正法》,将那密比亞非法吞并了。後來當地人民為反對南非殖民統治,相繼成立了許多民族主義組織。1960年,薩姆·努喬馬上司的民族組織正式定名為西南非洲人民組織,該組織遊擊隊在1966年8月26日襲擊了卡普裡維地帶的南非軍隊,打響了那密比亞人民武裝反抗南非非法占領的第一槍。

圖說南非領土變遷,一戰後新增82萬平方公裡,二戰後接收馬裡恩島

那密比亞人民在争取民族獨立的過程中并不是孤單的,他們的抗争活動赢得了國際社會的普遍支援。聯合國大會在1966年10月通過決議宣布取消南非對西南非洲的“委任統治”;1973年12月又承認西南非洲人民組織是那密比亞人民唯一合法代表。1978年9月29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435号決議,再次要求南非從那密比亞領土上撤走。但南非當局一再拒絕相關決議,處心積慮地采取種種倒行逆施的政策和措施,以達到繼續掌控那密比亞的目的。後來受困于巨額軍費開支和财政補貼,以及國際社會的經濟制裁,南非強硬的态度開始松動。1988年末,南非、安哥拉、古巴和美國四方簽署了西南非洲和平協定。1990年3月21日,那密比亞正式宣布獨立建國,進而成為了非洲的第51個成員國和聯合國的第160個成員國。那密比亞的獨立标志着非洲大陸非殖民化曆史使命的徹底完成。

至此,南非的疆域又回到122萬平方公裡的水準。可以說,南非的領土變遷是一段殖民者争相掠奪的過程,也是一段殖民體系崩潰的過程。今日的南非已經終結了種族隔離制度,正在平等和諧的道路上探索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