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熱心“老漂”他鄉揚名立萬

他鄉沒法安放晚年?“老漂”在外地無法發揮餘熱?……這些對“老漂族”的刻闆印象,被67歲的何星輝全部擊碎。從四川廣安來湖南長沙的5年裡,他把他鄉當成故鄉,組建志願隊護送小孩上學,寫信促成人行天橋落地……因為“好管閑事”,他獲得了長沙市“最美志願者”等諸多榮譽。

組隊護學,5年風雨無阻

2014年底,何星輝來到長沙市梅溪湖街道金茂社群幫忙帶孫,負責接送孫女上學放學。梅溪湖路附近有兩所學校,路上人多車多,路口常有人和車搶道的現象。擔心小孩子遭遇危險,他每天送完孫女上學後便回到路口,幫忙指揮交通、護送小孩過馬路。他堅持一個星期後,幾位熱心家長被感動,也加入了護學行列。何星輝給家長們分組排班,“集資”買來口哨和紅馬甲。從2015年開始,每天早上7點到9點,下午3點到5點,何星輝都會出現在護學的路口。

何星輝說,他在護學時經常會收到家長們送來的禮物,有蔬菜、感冒藥等,下雨時還有人送來雨傘,“禮物雖普通,但令我很感動”。

寫30封信促人行天橋落地

在管“閑事”的過程中,何星輝感覺自己成了這個陌生城市中的一員。

2017年,何星輝翻到一則“學生在放學時被貨車撞倒”的新聞,他突然想到,“如果路口有一條過街天橋就好了!”何星輝立馬找到學生家長們咨詢意見,大家一緻認為:修建過街天橋很有必要。在家長們的推選下,何星輝成了“推動建設天橋”小組的牽頭人。何星輝從專業人士那裡了解到,申報修建天橋,需要擷取高峰期的車流量、人流量資料。于是他拿着紙、筆、計時器在路口統計了半個月。做完調查後,何星輝又花了兩天時間起草了建議書。為了增加說服力,何星輝發動幾百位家長聯合簽名,并找到兩所學校的負責人,請求他們一起給職能部門寫信。“最終,我們一共給各職能部門寫了30多封信,很快引起了相關政府部門的重視。”何星輝說。

2018年5月,在孩子們經常穿行上學的路口,一座嶄新的人行天橋正式啟用。

主動抱團,他鄉變主場

在何星輝看來,“老漂”想要發揮餘熱,離不開組織。于是他主動向社群鄰居們靠攏。

在護學同時,何星輝還常去社群做服務。2017年,在社群支援下,何星輝成立了580(我幫您)志願服務隊,“志願隊分成七個組,設定了隊長、副隊長、秘書長等崗位,便于分工”。最近,何星輝在巡查時發現社群的共享單車亂停亂放問題嚴重,他就帶頭在公交站旁劃定黃線固定停放區域,為共享單車“安家”。

今年,何星輝被長沙市相關部門評為“最美志願者”,其社群也獲得了“最美志願服務社群”稱号。“生活在哪個城市,就要把它當成家鄉。”何星輝說。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下傳“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