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駐美代表處”政治組組長趙怡翔。(圖/摘自趙怡翔個人首頁)
媒體報導,兩年多前鬧得滿城風雨,派任台灣“駐美國代表處”政治組長的“口譯哥”趙怡翔,準備辭職返台參選台北市議員。消息一出,輿論嘩然。也再次突顯蔡英文當局以外事官員職位做政治酬庸的荒謬。
趙怡翔沒有通過外事特考,不具駐外人員任用資格,派駐美國誠屬政治任命。當時蔡當局為了辯護此項任命的“正當性”,聲稱趙怡翔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同為政治任命的“駐德國代表”謝志偉也在個人社交賬号上為口譯哥背書,強調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吳钊燮在為台灣培養一位“萬中難得取一”的對美人才。
事實上,“口譯哥”缺乏外事實務曆練,在台灣外事部門工作不到兩年,期間僅僅負責行政庶務的部門聯系工作,隻是因為英語流利,又擔任台當局外事部門主管吳钊燮的機要秘書,于是獲得重用。
日前民進黨中執委鄭宏輝在媒體投書,聲稱蕭美琴可能是“台美建交”前最關鍵的“駐美代表”。既然趙怡翔是不可多得的對美人才,如今拜登新政府就任,豈不是“口譯哥”一展長才,協助蕭美琴一舉完成“台美建交”曆史大業的大好時機?可是趙怡翔說來就來,想走就走,美國之行宛如兒戲。能不令台灣群眾尤其是職業外事人員為之氣結嗎?
蔡當局為了政治酬庸,大量政治任命外事職位,以外行上司内行,且不尊重職業外事人員專業判斷,以緻經常發生種種有違外事常軌的事件。台灣“駐日代表”謝長廷的諸多表現便是典型案例。
政治任命外事職位,并非不可,但必須有特定宗旨及任務,尤須以維護台灣利益為己任。2018年“九合一”選舉之前,謝長廷請假回台為民進黨候選人助選。此事在“法規”上沒有問題,但在政治責任及道德标準上卻有可議之處。“駐日代表”的首要工作是強化台日關系,回台助選與對日工作毫不相幹,顯然是把政黨利益置于台灣利益之上。
4月13日日本政府決議2年後将福島第一核電廠内含氚廢水排放入海,引起鄰近國家及地區強烈抗議。謝長廷則僅表示“關切”,甚至還說台灣自己也排核廢水,以緻出現“秘雕魚”,很難指責日本。事實上,台灣“中研院”早已證明“秘雕魚”肇因于高水溫,而非核污染。謝長廷即使想“助日”發言,也該事先做功課。
政治任命外事人員的重要意義,在于借重這些政治人物的聲望及人脈,促進台灣地區與駐地關系。反之,若無法增進實質關系,這種政治任命隻能算是酬庸,而非拓展外事交流。蔡當局政治酬庸職位,根本是把“外交”當“内交”,不但打擊職業外事人員的士氣,更拿群眾的福利做賭注。蔡當局恐怕不是一句“對不起”就能向台灣群眾交代了事。(作者為島内退休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