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自然曆史博物館首次展出新發現的“泰坦巨龍”(圖檔來源網絡)
參考消息網1月15日報道 外媒稱,除了霸王龍和藍鲸,紐約的美國自然曆史博物館又多了一個必看的展覽:37.2米長的“泰坦巨龍”。這是該博物館首次展出這個新發現的龐然大物。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1月15日報道,“泰坦巨龍”展于15日正式對遊客開放。由于體型過于巨大,近6米高的四樓展廳都無法将之完全容納,“泰坦巨龍”碩大的頭部不得不伸出展覽大廳,似乎要和遊客打招呼。
科學家推斷,這隻“泰坦巨龍”站起來肩高約6.1米,如果它約11.9米長的脖子以45度角擡起,将有約14米高。
古生物學者說,這個巨大的食草類恐龍重約70噸,相當于十頭非洲大象。據介紹,由于真實骨架太重難以安裝,展廳現場呈現的“泰坦巨龍”骨架并非真的恐龍化石,而是由3D列印的玻璃纖維組成。
生物學者推斷這頭恐龍屬于泰坦巨龍,但由于它是2014年才在阿根廷巴塔哥尼亞地區的沙漠中被發現,古生物學者還來不及給它命名。據稱,當時在挖掘現場共找到223塊化石,其中包括一個約2.44米的巨大腿骨,它獨特的形狀和尺寸使古生物學者相信他們找到了一個新的物種,這也是已知最大的恐龍化石之一。
據介紹,古生物學者當時在現場找到了六具恐龍化石,都是成年不久的食草恐龍。根據推斷,這些恐龍生活在距今一億年前,屬于白垩紀時期。
【延伸閱讀】阿根廷發現史上最大恐龍:體長達37米(組圖)
近期,古生物學家挖掘發現一種雷龍骨骼化石(圖右模型),其長度達到37米,時間可追溯至1.02億年前,它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恐龍。該挖掘地點位于阿根廷,考古學家大衛·艾登堡(David Attenborough)負責此次挖掘工作。
如圖所示,這是紀錄片攝制組在挖掘現場進行拍攝。
與體形龐大的梁龍相比,雷龍身體比梁龍長11米,意味着雷龍的身體是4輛雙層巴士公交的長度,圖中是考古學家艾登堡與雷龍的身體對比。考古學家認為,這種雷龍的心髒重量相當于人體體重的3倍。
從業人員發現的第一個骨骼化石是2.4米長的股骨,這是迄今發現最大的股骨,在後期的挖掘工作中,他們發現了220多個骨骼化石和80多顆牙齒化石。
從業人員通過分析股骨化石發現這個體形龐大的雷龍處于年輕時期,身體仍在生長,是以成熟期的雷龍體形會更大。這具雷龍骨骼化石具有重要考古價值,證明其精确的身體長度,其精确性遠超過之前發現的阿根廷龍(圖中所示),考古學家僅發現數十個阿根廷龍骨骼化石。
如圖所示,艾登堡躺在地下,與雷龍股骨化石形成鮮明的對比。
如圖所示,這具雷龍骨骼化石發現于阿根廷丘布特省沙漠地區的La Flecha農場。
這種素食雷龍新物種是地球上最大的陸地動物之一,體重達到70噸。
(2016-01-14 10:10:00)
【延伸閱讀】阿根廷發現史前雕齒獸甲殼化石:形似恐龍蛋(圖)
中新網12月31日電 據外媒報道,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市郊發現了史前巨獸雕齒獸的甲殼化石。
當地男子涅瓦斯于聖誕節當天在一條小溪旁發現這個1米長的甲殼,他還以為是恐龍蛋。
阿根廷古生物學家克拉馬日說,這個甲殼極有可能是雕齒獸的甲殼。雕齒獸(glyptodont)是犰狳(armadillo)的祖先,生活在250萬年前的南美洲。
雕齒獸的體型和一輛福士偉根甲蟲車差不多,體重達1噸,是草食性哺乳動物。它們的甲殼像龜殼,但它們不能把頭縮入殼内。
它們在1萬年前與其他大型動物一同滅絕,近親犰狳則生存下來并開枝散葉。
(2015-12-31 10:28:01)
【延伸閱讀】蘇格蘭發現大量恐龍足迹:淩亂如同跳迪斯科舞
新浪科技訊 中原標準時間12月10日消息,這些大型食草蜥腳類恐龍的腳印位于蘇格蘭的天空島上,數量有數百個之多,時間則要追溯到1700萬年前。圖為其中一個腳印,上面放了一個鏡頭蓋,用來比較該腳印的大小。
由于此處有大量亂糟糟的恐龍足迹,這一地點被研究人員稱為“恐龍舞場”,其中有些腳印的直徑寬達2.3英尺(約70厘米)。這也是全世界目前為止發現的最大一處恐龍遺迹。古生物學家早就根據一些細小的骨骼和牙齒碎片推斷出天空島上有蜥腳類恐龍的存在,現在他們可以确定這一點了。
科學家無法确定天空島上這些恐龍的具體身份,但在分析了這些足迹的結構之後,研究人員發現,這些恐龍是雷龍和梁龍的早期遠親。蜥腳類恐龍都有着長長的脖子和尾巴、小小的頭、還有四條粗壯的腿,留下的足迹接近于圓形。
這些足迹的位置尚未對外界公布。研究人員表示,侏羅紀中期的化石“極其罕見”,而天空島便是世界上少數幾個發現了這一時期的化石的地點之一。
在分析了這些足迹的結構之後,研究人員發現,這些恐龍是雷龍和梁龍的早期遠親,而這兩種恐龍的大名對于我們來說要熟悉得多。
其中有些腳印的直徑寬達2.3英尺(約合70厘米)。圖為研究人員湯姆•查蘭茲博士(左)和史蒂夫•布魯薩特博士(右)。
天空島上發現的這些足迹,再加上世界上其它地區最近發現的相似的足迹,說明蜥腳類恐龍在海邊和淺水地區生活了很長一段時間。而人們此前一直認為,體型最大的恐龍都是陸生的。
這些腳印是愛丁堡大學的研究人員和天空島上的斯達芬博物館(Staffin Museum)及其它蘇格蘭研究機構一起進行實地考察時發現的。(葉子)
(2015-12-10 09:26:15)
【延伸閱讀】雲南發現1.8億年前恐龍化石:侏羅紀最早的恐龍
參考消息網12月8日報道 台媒稱,雲南近日發現兩具1.8億年前的恐龍化石。經大陸科學院古嵴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專家初步鑒定,推斷這兩具化石分别為“巨型祿豐龍”和“許氏祿豐龍”,是侏羅紀時期最早出現的恐龍之一。
台灣ETtoday東森新聞雲網站12月8日引述新華網消息稱,雲南省祿豐縣地質遺迹保護管理所所長王濤表示,發掘到的“巨型祿豐龍”儲存部分為背椎13個,薦椎3個;左右髂骨、尾椎等部位有22個。而“許氏祿豐龍”化石則是在祿豐縣恐龍博物館11月的科考過程中被發現,地點為距離“巨型祿豐龍”化石約500公尺的山坡上。
據了解,祿豐龍是大陸發現最早的原蜥腳類恐龍之一,在分類上屬于古腳亞目闆龍科,體型輕巧,尾巴健壯,後肢比前肢長許多,生活在湖泊邊或沼澤地區。
而“許氏祿豐龍”是第一隻在大陸組架并定名種屬的恐龍,牠目前出土的化石體長約4.5公尺,“巨型祿豐龍”骨架則長約6公尺,從形體分析來看,兩者除了體型大小不同外,并無明顯的差異。
雲南發現1.8億年前恐龍化石。(新華社圖檔)
(2015-12-08 17:2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