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去年開始,國内多家中小型乳企紛紛啟動上市計劃,包括溫氏乳業、紅星美羚、騎士乳業等。而這股風到了今年還未消散,就在近期網紅乳品品牌“認養一頭牛”正式向A股發起沖刺。但令人擔憂的是,過分依賴營銷賣貨,在産品上無差異化優勢,認養一頭牛的上市之路能走的順嗎?
認養一頭牛沖刺IPO
據中國證監會披露的《認養一頭牛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輔導備案公示檔案》(簡稱“《檔案》”)顯示:認養一頭牛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認養一頭牛”)已于9月30日和中信證券簽署上市輔導協定,并拟定在A股挂牌上市。
據了解,一般情況下,企業自籌劃改制到完成發行上市總體上需要3年左右。主要包含改制與設立股份公司,盡職調查與輔導,申請檔案的申報,發行稽核,路演、詢價與定價,發行與上市。如果企業各方面基礎較好,發行上市所需時間可相應縮短。
從天眼查獲悉,從今年7月開始,認養一頭牛就已經開始了沖刺A股的布局,直至9月才正式變更為認養一頭牛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而根據《檔案》可知,本次輔導時間大緻為2021年9月至2022年4月,但也有可能根據中國證監會、中國證監會浙江監管局,以及輔導對象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綜上,認養一頭牛的上市之路才剛剛開始。
需要注意的是,在《檔案》内并未披露認養一頭牛IPO的募資用途,但有業内人士猜測:“募資是為了投建生産基地、擴充産能、加強營銷網絡建設、完善管道建設等,進而提高自身競争力和風險抵禦能力。”
同時,細心的投資者還發現,認養一頭牛公示的前五大股東中,除卻三位高管外,還包括兩家國際知名私募股權投資機構KKR、德弘資本(DCP)。而這兩家機構正是今年4月認養一頭牛A輪融資的聯合領投者。對于此次融資,認養一頭牛創始人徐曉波曾表示:主要用于擴大上遊優質奶牛養殖規模和數智化産業鍊的建設。
公開資料顯示:企業想在A股上市需要一定的條件,其中有一條就是财務名額,需要企業前3個會計年度淨利潤均為正數且累計超過人民币3000萬元,發行前股本總額不少于人民币3000萬元。目前一期末無形資産占淨資産的比例不高于20%且不存在未彌補虧損。
那麼KKR、德弘資本(DCP)在4月份的融資,是否就是為了助力認養一頭牛達到A股上市資格?而融資用途是否就是上市募資用途?認養一頭牛的上市是否又如猜測的那樣,為了提高自身競争力和風險抵禦能力?這些都是消費者的疑惑。
洗牌期已至,上市募資求解
事實上,在消費更新和國家政策助推下,國内乳粉行業向頭部集中的趨勢正在加速,同時消費者又對産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以中小乳企不僅要應對大型乳企對奶源和管道的控制,還要在品牌提升、産品研發等方面投入大量資金。在這其中,就包括“認養一頭牛”。
雖然在網際網路流量的裹挾之下,認養一頭牛憑借奶源概念及網紅營銷模式進入大衆視線,為品牌自身帶來了肉眼可見的銷量和熱度,但從奶源實力、産品差異化優勢、線上或線下管道話語權、科研創新等方面來說,認養一頭牛内功似乎還不夠紮實,并且還要面臨居高不下的營銷費用。
在《檔案》中,認養一頭牛提到,自己非常注重差異化、高端化産品的開發與營銷,并以現代化、規模化奶牛養殖的精細化營運為基礎,推出了基于“A2型奶牛”的“A2β酪蛋白純牛奶”産品、基于珍貴“娟姗奶牛”的“娟姗牛純牛奶”産品。
然而,在當下“A2β酪蛋白純牛奶”并不稀有。除了衆所周知的,網紅品牌a2外,在過去的幾年中,國内外多家乳企均推出了自有品牌的A2牛奶,譬如:伊利金典A2β-酪蛋白有機純牛奶、三元極緻A2β-酪蛋白純牛奶、紐仕蘭A2 β-酪蛋白全脂純牛奶、凱蘭牧場A2Β-酪蛋白純牛奶。
從終端産品的價格來看,認養一頭牛A2β-酪蛋白純牛奶250ml*20盒的價格為299元,單價約合14.95元/盒;金典A2β-酪蛋白有機純牛奶250ml*10瓶的價格為109元,單價約合10.9元/瓶;三元極緻A2β-酪蛋白純牛奶200ml*20盒的價格為169元,單價約合8.45元/盒。
通過對比不難看出,認養一頭牛無論是産品,還是價格優勢都不高。
此外,認養一頭牛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公司具體财務資料暫時不友善透露,目前公司線上銷量占比70%左右。”這也意味着,認養一頭牛要面臨高昂的流量成本。因為要知道,當下電商的競争已經非常激烈,早期的線上流量紅利正在消散,線上線下獲客成本的剪刀差日漸彌合,線上獲客的成本甚至還會超過線下門店。
但為了增加品牌影響力,認養一頭牛抓住了網際網路時代的管道紅利,通過與薇娅、羅永浩、汪涵等衆多KOL、明星,老爸評測、爸媽營、十點讀書等自媒體合作進行品牌推薦,與吳曉波頻道、喜茶、康師傅、敦煌IP、醉鵝娘等品牌進行内容互動等新營銷迅速崛起。可随着新營銷管道開始常态化,線下管道弱勢,産品力、品牌力不足的認養一頭牛是否也會淹沒在滾滾向前的市場洪流之中呢?
優質奶源被鎖定,兩級分化日趨嚴重
在認養一頭牛的品牌故事中,更是給消費者灌輸“奶牛養的好,牛奶才會更好”的思想,并表示認養一頭牛專門引進了帶有澳洲血統的荷斯坦奶牛,吃的是進口的、自己種植的、獲過獎的優質牧草,喝的是380米的深井水,一天夥食費将近80元,每一個奶牛身上還都配備智能項圈,實時監測奶牛健康情況,等等一系列操作下來,認養一頭牛宣稱“其牧場的蛋白質(3.3g/100g)、微生物(<2萬CFU/ml)、體細胞(<20萬個/ml)都遠遠優于歐盟及日本标準”。
然而,在業内人士眼中,認養一頭牛無論是從奶源還是從配方以及生産環節上來看,都與市面上常見的乳制品沒什麼差別。并且其引以為傲的澳洲進口荷斯坦奶牛及其飼養方式、優于歐盟及日本标準的原奶品質,在國内也早已成為了“标配”。
就例如:君樂寶牧場原奶的蛋白質含量高達3.5g/100g,微生物低于1萬/ml,體細胞小于5.5萬/ml等各項核心名額;伊利生鮮乳蛋白質平均含量為3.28g/100g,微生物(菌落總數)為1.77萬cfu/ml,體細胞為19.52萬/ml。
此外,認養一頭牛曾對媒體表示:“目前認養一頭牛所有産品使用的均是自有奶源。”但是其卻出現在山西首家乳制品上市企業“牧同科技”的财報中,并且以18%的年度銷售占比,和4500萬的銷售金額成為該公司2020年度的第一大客戶。
對此,認養一頭牛表示:“今年年初已經結束與牧同科技的合作,目前公司的奶源大部分來自自己的牧場,也有一部分來自行業知名的合作夥伴牧場,但公司也正在不斷提高自有奶源的比例。”
在此之下,也變相承認了“認養”隻是一個概念。同時,認養一頭牛一直引以為傲的奶源追捧也不攻自破,如何保證不同牧場的奶牛品種都是澳洲血統的荷斯坦牛,食用的都是進口優質牧草,實時監控到每隻牛的健康資訊呢?
說到奶源,近年來國内奶牛養殖的存欄數不斷下降,奶牛存欄數從2014年的840萬頭下滑至2019年的610萬頭,原奶供應的緊張、飼料成本的上漲,促使着乳企加快上遊布局的步伐。
截至目前,上市的大型養殖奶源企業已被下遊奶企瓜分,現代牧業和中國聖牧被蒙牛收入麾下,賽科星和中地乳業成為伊利股份囊中之物,原生态牧業被飛鶴乳業拿下,輝山乳業被越秀集團收購。
随着優質的奶源基地接連被鎖定,不難想象,未來乳粉行業兩級分化将更為嚴重,一方面中小乳企獲得原奶的成本和難度都将提高,另一方面随着常溫奶市場競争格局已趨于穩定,低溫鮮奶更加具有優勢,而擁有奶源的頭部乳企将更好的布局。
雖然在發展初期,認養一頭牛用高營銷投入擷取更高的曝光度,實作流量變現,快速占領市場無可厚非,但在後期如果還無法突出自身差異化優勢,即便上市也早晚會被打回原形。
資料參考:《“認養一頭牛”融資為堵虧損缺口?》——傅三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