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日本正式宣布,退出管理鲸類資源的國際捕鲸委員會(IWC),力争時隔約30年重新開機商業捕鲸。這一消息,引發國際社會關注。

自商業捕鲸被禁止以來,日本打着“科研捕鲸”的幌子,不顧國際社會的反對,持續在南極海域及西北太平洋捕鲸。
如今,日本選擇“退群”,這是否意味着,血腥捕鲸的場面,會大規模重演?
此前,澳洲媒體披露的一段日本捕鲸船在澳洲南部海域虐殺鲸魚的血腥視訊,讓日本捕鲸陷入輿論漩渦,遭受強烈譴責。
然而,面對各國和動物保護組織的指責,日本卻決心當個“釘子戶”,對要求停止捕鲸的呼聲充耳不聞。
日本商業捕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捕鲸、食鲸國。東京南部千葉縣铫子市和田町毗鄰太平洋,是日本曆史最悠久的捕鲸漁村,目前日本四大捕鲸基地之一。
當地人捕鲸和屠宰鲸的手藝娴熟,鲸肉是當地人主食之一。南槌鲸每年6月會到和田町的房總半島附近海域覓食,當地漁民們的捕鲸忙季一直到9月為止。
現在捕鲸魚要有配額,和田町的漁民一年隻有26頭南槌鲸的配額,價格較以前提高。
1987年以前,日本有三種類型的捕鲸,即大型遠洋捕鲸、大型沿海捕鲸及小型沿岸捕鲸。
日本遠洋捕鲸始于1934年,當時第一支遠洋捕鲸船隊駛往南極洋。以後遠洋捕鲸事業不斷發展、壯大并采用國外捕鲸新技術。
1938一1939年6艘遠洋捕鲸船駛往南極洋,那年捕殺了2665頭藍鲸、3344頭長須鲸及883頭座頭鲸和647頭抹香鲸。
1944年又發展了北太平洋遠洋捕鲸隊,主要捕殺灰鲸及抹香鲸。
遠洋捕鲸業的發展為九州、四國等南部地區的漁民解決了就業問題。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遠洋捕鲸暫停。1945年底,為了改善日本國民的食品供應,美國占領軍司令部鼓勵恢複遠洋捕鲸。
2008年2月7日,澳洲政府公布日本船隻在南極附近海域捕鲸的照片。政府官員警告說,這些照片将用作針對日本捕鲸活動訴訟的證據。
遠洋捕鲸業在本世紀60年代中期達到最高峰,7支捕鲸船隊每年捕殺2萬頭鲸。
1962年南極洋鲸漁獲量達30.95萬噸,占鲸漁獲總量的78%。
1967年北太平洋3艘遠洋捕鲸船鲸漁獲總量達到9.14萬噸,占鲸總産量的34%。
1982年國際捕鲸委員會通過了“全面暫停商業捕鲸決定”,日本遠洋捕鲸開始走下坡路。1987年這一禁令出現松動,允許“以研究為目的”的限量捕鲸活動。
盡管遭廣泛反對,日本每年仍以科學研究為名大量捕殺鲸類。據了解,目前日本國内超過10萬人從事與捕鲸相關工作,包括世世代代從事捕鲸的漁民、食品加工行業勞工、餐飲從業者及科研人員等,捕鲸活動一旦被取締,勢必造成失業、公司倒閉、财政收入減少等地方危機。如今,日本選擇“退群”,引發國際社會對日本漁業捕鲸者再次殺害無數海豚血染海灣悲慘一幕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