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視訊|學者梁鴻談抑郁症:一定要勇敢地去尋求幫助

作者:澎湃新聞

梁鴻

【編者按】

每年的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近些年,由于抑郁症患病率越來越高,它成為了“世界精神衛生日”裡最受關注的一種精神性疾病。

在今年的“世界精神衛生日”到來之際,我們邀請作家、學者、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梁鴻教授來談談抑郁症,并介紹一本有關抑郁症的書《正午之魔:抑郁是你我共有的秘密》。

特别提醒大家的是,視訊裡的背景音樂中,有一首新歌《潛泳》。這是網易雲音樂聯合理想國,和歌手馬頔合作的一首關于抑郁症的公益歌曲,将在10月10日零點正式上線。

抑郁症,隻是一種正常的疾病,就像是心靈得的感冒,并非什麼洪水猛獸。讓我們正确地面對抑郁症,幫助那些不幸的患者“浴火重生”,走出陰霾。

視訊|學者梁鴻談抑郁症:一定要勇敢地去尋求幫助

06:31

視訊加載中...

學者梁鴻談抑郁症(06:31)

現在全球範圍内抑郁的人越來越多,有純粹生理性的,也有生理和心理相結合的,我覺得确實是一個必須要正視的問題。

梁莊裡抑郁症患者的故事

我當時在寫《梁莊十年》,跟梁安交流,當他說到他抑郁的時候,(抑郁)其實還是一個比較陌生的名詞。對于鄉村而言,我們很多時候,都不把精神疾病作為一個真正的疾病來看待,而是覺得像洪水猛獸一樣,一旦得了就變成一個另類了。

我前幾天還聽到我的家人給我講的一個故事,就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小姑娘,她的父母長期(在外)打工,她跟着她奶奶生活。可能從十歲左右,她就有點壓抑,一開始不說話,後來到半夜就起來在村莊裡面跑,可能也會有打人或者是哭泣、自殘的行為,(再)後來就被送到我們縣城的一個精神病院。其實我聽到這個故事的過程中,最讓我沉重的還不單單是這個女孩子生病,而是家人對她的态度,覺得她一旦得了這個病就是治不好,家人對她幾乎處于一種放棄的狀态。因為她太小,她不像梁安一樣已經20多歲能夠自救。她就住在精神病院裡,而她自己本人又想回家,她父母還在外面打工,用打工的錢來支付她住院的費用。當時我就在問,她的母親或者是父親哪一方能不能回來照顧一下,但是沒有,都覺得她已經得病了,已經這樣子了。他們還是得掙錢去讓她住院。當時聽得我心裡真的是非常難過,幾乎可以說,如果沒有人關注她,沒有人去真的給予她家庭的或外部的援助的話,可能她真的就這樣迷失掉了。

我朋友因抑郁自殺

我自己的朋友也有患抑郁症然後自殺的,是一個非常著名的翻譯家,他從來沒有告訴過任何一個人。我不知道他的精神壓力、自我的封閉會造成多大的(影響),讓他走向這種極端的狀況。

但是反過來說,我們這個社會還沒有能夠(讓人)挺直腰身說,哎呀我精神上不太好,我需要吃藥。我覺得這實際上就像感冒一樣的。首先我們要正視自己,任何人都有這樣的困境時刻,我們要尋求專業的幫助;另外還有一點,在心理上,比如說朋友、父母、醫生、心理老師,都是非常好的支撐,從另外一個層面可以讓我們的疾病能夠得到緩解。

如果說我們整個社會的輿論環境變好了,當我們說某一個人生病,得了抑郁的時候,我們沒有另眼相待,那麼這個疾病反而不是什麼了,它就是一個正常的疾病。

視訊|學者梁鴻談抑郁症:一定要勇敢地去尋求幫助

電影《丈夫得了抑郁症》劇照

年輕人抑郁了該怎麼辦?

尤其是年輕人,我覺得我們可能會遭遇到很多很多困境啊、艱難啊,比如說被别人否定,比如說工作不順,比如說愛情、情感不順,它都會導緻抑郁情緒。我們要時刻關注自己的情緒,一旦覺得到了某種臨界點的時候,一定還是要勇敢地去尋求幫助。這個時候隻有(靠)自己,沒有别的辦法。是以你不舒服了,你感覺沒有快樂,你感覺很累或者怎麼樣,一定要去找醫生、找朋友。抑郁,它是人類一個非常正常的疾病,和任何疾病一樣,整個社會包括我們自身,都應該用一種非常正常的态度、正常的觀念去面對它,尤其是如果你陷入到這樣一種困境之中的時候,要尋求幫助,然後讓自己精神強大。

把抑郁祛魅化

最近有一本書叫《正午之魔》,它通過很多案例來告訴我們,抑郁的社會狀況、心理狀況和整個疾病的狀況。它裡面就舉了一個例子,說一對夫妻,雙方都在因為抑郁看醫生,但是彼此居然都沒有告知對方,因為覺得羞恥。我覺得這實際上是一個特别重要的啟發,就是作為最親密的夫妻雙方,居然都不能夠坦誠。整個社會都把疾病看作一種羞恥,這可能是一個特别讓人思考的事實。這本書也通過很多的案例,很多的切實的講解或者說解讀,讓我們知道抑郁到底怎麼回事,也讓我們把它祛魅化。抑郁是一種正常的、伴随人類很久的疾病。我希望大家如果有時間可以讀讀這本書,也可以和身邊的朋友交流,可能你身邊就有一個朋友在隐藏自己的秘密,可能你自己就在隐藏你的秘密。其實沒什麼。

【延伸閱讀】

視訊|學者梁鴻談抑郁症:一定要勇敢地去尋求幫助

《正午之魔:抑郁是你我共有的秘密》

安德魯·所羅門/著 屠彬、張哲/譯,上海三聯書店·理想國,2020年10月版

這是一本極度個人化的書。作家安德魯·所羅門一直為《紐約客》、《時代周刊》、《紐約時報》等雜志撰稿,關注文化、心理學及公共權利方面的内容。寫作本書,讓他成為了“專業抑郁者”,有着30年抑郁症經曆的他,在書中講了自己的抑郁症故事,也讓其他人講述他們自己的故事,這些抑郁症患者的經曆,有的相似,有的不同,有的則是完全不同背景下的抑郁。

責任編輯:顧明

校對:張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