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熒幕上的“鬼子”冢越博隆:八路可以撕人,日本人也可以

“冢越博隆”是誰?不認識。

那麼,下面這位呢?

熒幕上的“鬼子”冢越博隆:八路可以撕人,日本人也可以

哦,這不是那個“鬼子”嘛!

對!就是他,他就是冢越博隆。2001年,在北京廣播學院漢語專業學習的他偶然的機會“觸電”,然後深深喜歡上了演員這個職業,後來又到北京電影學院、中央戲劇學院進行了專業的表演學習和訓練。

熒幕上的“鬼子”冢越博隆:八路可以撕人,日本人也可以

最近這幾年冢越博隆的确是頻頻在影視劇當中出現,都是扮演日軍的士兵啊,軍官這些角色,也成了熒幕上一個熟臉。而這一切,肯定是要歸功于井噴般湧現出來的那麼多的抗日劇,有個段子是這麼說的,有一個侵華日軍的後裔來中國,想要祭奠一下他不知道死在什麼地方的祖輩,于是請計程車司機帶他到日軍死傷最慘重的戰場舊址去,結果計程車司機直接就把他給拉到橫店影視城了。

熒幕上的“鬼子”冢越博隆:八路可以撕人,日本人也可以

據統計,作為國内最大的影視外景拍攝地,僅僅是2012年,橫店接待了150個劇組當中就有48個是涉及抗戰題材,60%的群衆演員都演過鬼子,有人最多一天得死八次,而正是在這樣的“抗日熱潮”當中,像冢越博隆這樣的原來普普通通的日本青年,也就在中國找到了他新的機遇,新的位置,那就是“鬼子專業戶”。

熒幕上的“鬼子”冢越博隆:八路可以撕人,日本人也可以

徒手撕鬼子,一箭射三寇,手榴彈炸飛機,這些誇張的場景并不是武俠片或科幻片,而是螢幕上不斷上演的抗日神劇,在情愛、槍戰、武打、超能力等元素的包裹下,抗日英豪們無一例外被塑造成無所不能的超級英雄,與鬼子展開了一場場“力量懸殊”的鬥争。

冢越博隆:中國的那個主演打打打砍的時候,他們會飛起來的,我們是不能飛起來的,中國人牛,厲害,日本是比較弱,很笨,有一個男主角,我們三個人給他開槍,打不準的,但是他開了一槍,就打死了三個人了。

面對戰無不勝的各路英豪,飾演鬼子的冢越博隆幾乎每一次的下場都是不得好死。

冢越博隆:挺慘的,有幾部戲的我死法,自己覺得挺可憐的,他是拿什麼刀還是什麼東西,先刺我的那個腿,然後,出血,然後最後一捅,死了,最後一定要死了,不然的話,故事也不會結束,我們最近拍完的一部戲,本來說是我不死的,但是後來改了還是得死。

熒幕上的“鬼子”冢越博隆:八路可以撕人,日本人也可以

目前像冢越博隆這樣專門來中國演戲的日本演員,大約有20人,90%的角色都是侵華戰争中的日本兵。生于1978年的冢越博隆是出于對中國的好奇和尋找謀生機會,于2000年來到北京,在北京廣播學院學習漢語,初到中國,眼前的一幕幕令這個異國小夥新奇不已。在中國待了兩年,冢越博隆因為在留學期間偶然“觸電”,而喜歡上了表演,他又去中戲北電等教育訓練班學習,但畢業後兩年間,他都沒有得到演戲的機會,“北漂”的他每天琢磨的就是吃拉面,還是吃便當更省錢,此時的他沒有想到,自己特殊的身份和面孔有一天會成為他們日後的飯碗。

熒幕上的“鬼子”冢越博隆:八路可以撕人,日本人也可以

90年代末,進入到老外混中國的黃金時代,據法國歌手戴亮說,那時候中國演藝界四處發掘洋人,并開出了不菲的報價,跑龍套一天400元,角色可以拿到兩千到五千元,遠高于同類中國演員的片酬。2005年是抗戰勝利60周年,中日關系由于靖國神社參拜事件陷入低谷,而兩國的敏感關系恰恰成了日本演員事業上的突破口,當年抗日題材作品大規模上映,此前隻演過4部抗戰劇的日本演員矢野浩二,成了當仁不讓的熒幕霸主,最多的時候他飾演的鬼子,充斥了黃金時段的17個頻道,與此同時,塚越博隆也等來了自己的第一個角色。

熒幕上的“鬼子”冢越博隆:八路可以撕人,日本人也可以

塚越博隆:拿到那劇本的時候,每一次寫那句話,狡猾、冷血什麼什麼的,見誰就殺,見誰就罵,預備一二,開始,我說話的時候的聲音也,那種,嗓子特别啞的那種聲音的,也比較多。

在“鬼子”生涯初期,塚越博隆塑造的形象大多千篇一律,愚蠢、猥瑣、殘暴不仁,導演告訴他,不需要多餘的心理表演,隻要單純的表現惡就行,一喊開機,馬上就要兇起來。

熒幕上的“鬼子”冢越博隆:八路可以撕人,日本人也可以

可塚越卻對此越來越困惑,在他心裡許多角色别說像日本人,連人都不像。

塚越博隆:有一部戲,那場戲是大冬天,應該是零下十幾度的時候,我騎馬過來,看到了一個小姑娘,然後我要強奸她,在馬路上強奸,這是不太可能吧?為什麼大冬天的,零下十幾度的時候,特意在外邊街上要做這個,跟導演去溝通,然後導演也沒想到我提這個,可能他有點不高興了,他也說,當時的日本人就是這樣,見誰就是在那幹這個。

熒幕上的“鬼子”冢越博隆:八路可以撕人,日本人也可以

抗議無效,塚越博隆還是妥協了,隆冬時節,他的褲子還沒脫下來,屁股就凍僵了,還有一次他試圖和導演交流,八路軍是不是被設計得太強了,雙方勢均力敵一點,片子會更好看,這時男主演走過來對他說:“中國人無敵!”

熒幕上的“鬼子”冢越博隆:八路可以撕人,日本人也可以

經過十年奮鬥,塚越博隆也由一個“鬼子新星”更新為“鬼子前輩”,前些年他終于在一些高品質的中國影視作品中,看到了一些更複雜,也更人性化的日本人形象,這令他滿懷希望。然而2012年,因釣魚島争端中日兩國關系再度降至冰點,中國爆發反日遊行,強烈的民族情緒投射到螢幕上,日本人的形象再次被臉譜化,一些“抗日神劇”雖制作粗糙,卻榮登收視冠軍,成為市場的寵兒。

熒幕上的“鬼子”冢越博隆:八路可以撕人,日本人也可以

塚越博隆:有一個粉絲跟我說,我們的工作是非常的偉大,是給觀衆教曆史的,但是我說這個是,并不是教材,就是個娛樂作品,娛樂節目的最大的目的是什麼呢,好看,好玩,是以按這個我的标準來講,這個手撕(鬼子)的什麼的,也挺好的,因為有這個,很多人不是看了嘛,成功了。

在中國飾演“鬼子”的日本演員,從決定接手這個角色開始,就選擇了一條和别的演員不同的路,塚越博隆既要在鏡頭之中面對民族仇恨,在鏡頭之外也會時時遭遇特殊身份帶來的尴尬。

塚越博隆:有一部戲,我要踢一個演員,然後鏡頭是拍他的,就我是背着的,是以裝一下就可以了,然後那個演員突然開始說,不能讓日本人踢我,為什麼我要被日本人踢呢?我一直懷疑他是不是不喜歡我?但是後來還是明白了,他不喜歡的并不是我,而是日本人,是整個的日本人。我打車,那個司機随口開始說,現在什麼日本人,什麼小日本,他不知道我是日本人,打開微網誌的時候,有一個人給我留個評論,你們小日本什麼的滾走,滾走吧,死吧,看到這些,心裡還是會有一點點不舒服的感覺,還是會影響到自己的生活。

熒幕上的“鬼子”冢越博隆:八路可以撕人,日本人也可以

一次在山西一個小鎮拍戲時,群衆演員找的都是當地百姓,那一天塚越飾演的“鬼子”被打昏,正被遊擊隊員用擔架擡走時,意外發生了。

塚越博隆:人都暈了,都沒有意識,有一個奶奶,她沖過來,然後開始掐我的脖子,導演看螢幕,感覺不對勁,不對不對,停停停停。

塚越博隆後來得知這個老奶奶是當地村民,也是侵華戰争的親曆者,透過老人臉上的淚水,塚越深切地感覺到當年戰争的陰影仍在人們的心頭揮之不去,而他沒想到的是第二天老人主動找來向他道歉。

塚越博隆:因為我拍戲的時候的狀态,不是她所想的日本鬼子的形象了,就是坐着,乖乖的坐着,然後聊天的時候,也有禮貌地說話,然後她那個掐脖子之後,也沒有發脾氣,沒有生氣,可能看我的這個狀态,心态,她明白了,我不是那種她所想的那個壞的人,是以我覺得不管我是什麼國家的人,如果我做的事情沒有錯的話,别人不會再誤會我了。

熒幕上的“鬼子”冢越博隆:八路可以撕人,日本人也可以

多年的演藝生涯,塚越博隆也走遍了中國的城市鄉村,如同中國人對他的印象,有一個由刻闆到全面的過程一樣,塚越對中國這個龐大複雜國家的認識也由淺及深。

塚越博隆:農村有很多小孩子,會有唱歌好的,會有學習方面會好的,然後運動方面會好的孩子,但是因為他們的條件,生活的條件上,沒有人發現他的才能,自己也沒有發現,周圍的人更不能發現,然後就這樣過一輩子,覺得挺可惜的,是以這樣的時候,人的最大的幸福是什麼呢,有選擇,自己想做的可以選,我是選擇來中國,選擇上什麼學校,學中文,選擇上那個中央戲劇學院,選擇做演戲,自己的人生是挺幸福的。

塚越博隆說起來則更像是一個中國的“北漂兒”,他在北京16年,一直是租房子,搬了很多次家,他說因為房子太貴了,他根本買不起,不工作的時候,他就是個标準的宅男,曾經交過一個中國的女朋友,後來分手了,到現在還是單身,他每年總是回一次日本,母親總是會因為他在中國電視裡演的那些“不得善終”的角色而唠叨他,在塚越的日常生活裡,中國已經不再那麼的新奇,那麼的陌生了,而他呢,也希望自己所扮演的“鬼子”的角色,也終有一天能夠像眼前的中國一樣,複雜微妙,也生機勃勃。

熒幕上的“鬼子”冢越博隆:八路可以撕人,日本人也可以

2015年中國已成為僅次于北美的全球第二大票房市場,巨大的财富吸引着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前來淘金。閑暇時,塚越博隆和其他幾個常年在中國演戲的日本同行會在北京小聚,老前輩矢野浩二早已厭倦了刻闆化的“鬼子”形象,嘗試進軍主持界和錄制綜藝節目,塚越則幻想着能多接一些現代戲,不用故作殘暴,不用穿着髒衣服連滾帶爬,最重要的是不用“不得好死”了。

塚越博隆:一部戲裡,我們的任務是我非常明白的,我們是不能比那個中國的那些主演厲害,我們是一定要敗,一定要弱勢的那種感覺,比如說廚師要做宮保雞丁的時候,我是什麼,是花生,是配料。是以我明白自己的任務是什麼任務,我是靠這個生活的,作為一個演員來講,有演戲的舞台,那不是挺幸福的事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