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産恐怖片,如今還能吓到誰?

印象裡目前還能引起好評的國産恐怖片還是2016年出來的小成本電影《中邪》,也是罕有的以僞紀錄片形式拍攝的關于民間“請仙”為題材的恐怖片。

國産恐怖片,如今還能吓到誰?

演員表演确實到位,場景轉換自然,故事線也清晰。

雖然跟國外同行相比依然有一定差距,但跟國内其它熱衷于拍此類題材的同行比,已經算是“拔大個兒”了。

但雖然口碑還可以,水準也還達标,但總覺得少了一點味道。最落寂的是,自此之後,連“水準勉強”的作品都沒有了。這裡說的“沒有”并不是說沒有“拍”,而是“拍”了之後能再度引起口碑稱贊的真沒有。

國産恐怖片,如今還能吓到誰?

年初有些視訊網站忽然發過一陣剪輯片段,是一部國産網大的片花,叫《大興安嶺獵人傳說》,也是恐怖片,氛圍渲染得很好,且主演演技也都線上,可惜是一部網大,倒沒有瞧不起的意思,隻是覺得,像若幹年前大家紛紛買票進影院看《京城81号》的那種場景很久不見了。

國産恐怖片,如今還能吓到誰?

而放眼内地以外的世界,外面的同行卻依舊風生水起,雖然港版恐怖片依舊沒落,但東南亞和歐美、日韓乃至中國台灣地區的恐怖片市場依舊熱鬧。

是以對于“恐怖片”這一類型的探索,國内影視工作者依舊處于“又愛又恨”的階段。

“愛”是因為确實有一部分觀衆愛看;

“恨”是因為人家愛看,我們拍不了。

以前我認為是因為一些衆所周知的原因束縛住了國内同行的手腳,但最近忽然想明白了:

可能還是思維和創意被自己束縛住了。

國産恐怖片,如今還能吓到誰?

做夢嗑藥發神經 固定不變三闆斧

改革開放後,國産恐怖片還是曾經支棱過的。

1989年曾有部《黑樓孤魂》轟動一時,現如今都能在很多視訊網站上找到這部電影的資源,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看看,此外《夜盜珍妃墓》、《聖保羅醫院之謎》、《情人的血特别紅》、《夜半歌聲》、《銀蛇殺人案》等都有不錯的觀衆回報。

國産恐怖片,如今還能吓到誰?
國産恐怖片,如今還能吓到誰?

對于眼界剛剛開放不久的内地觀衆來說,别說恐怖片了,就連看到銀幕上男女接吻都會愣神半天,但用今天的視角審視當時的影視作品題材和拍攝角度,不得不驚歎,那時的同行們真“野”,從批判社會現象到對未來天馬行空的想象、從對生活的歌頌到對牛鬼蛇神的具象化表現,放在今天必然都令人咂舌,但反而在當時的環境下,文藝工作者的創意似乎在被禁锢許久之後一下迸發出源源不絕的靈感。

當然,因為國情所限,真正的牛鬼蛇神隻能在古代展現,發生在現代的各種匪夷所思的事情最終都必然會有一個科學的解釋,但無論怎麼解釋,肯定合情合理,至少不會像《走近XX》那麼尬。

隻是限于當時影視市場的現狀以及版權意識的淡薄,在錄像廳時代,人們依舊可以看到自己生活之外的魑魅魍魉,且都因為被導演和編劇安排在了現代都市中而恍惚:

莫非?真的有那些怪力亂神的事情?

對此,筆者特别有發言權:

有一年回老家過年,在滿堂賓客聚集聊天時,筆者曾跟幾位小夥伴們又怕又想地看完了一部台灣電影,我們都以為那“鬼宅”裡飄來飄去的女人最後不是敵特就是壞分子,但可惜的是,直到“劇終”後我們才發現:

人家玩真的。

國産恐怖片,如今還能吓到誰?

于是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内,筆者晚上都不敢關燈睡覺。

這種脫離于生活常識和學校教育以外的世界,真的是給予了筆者以及當時很多觀衆最直覺的震撼——

六合之外,存而不論,但架不住那“玩意”真的“存在”啊!

國産恐怖片,如今還能吓到誰?

是以以今天一個标準成年人的角度來看待當年曾特别火的國産恐怖片,再以一種波瀾不驚的表情翻找着網絡上的世界各地最新的驚悚時,心态早已經發生了變化:

昔日的恐懼變成了今天的懷舊,那年的害怕轉為了童年的記憶。同影響了整個青春期的“四大天王”、“周董”們一起收藏進了電腦D盤中。

此時再看近十年來内地生産的國産恐怖片,卻依舊擺脫不了“做夢嗑藥發神經”的套路。同三十年前一模一樣。可無論創意還是演員表演,以及氛圍的渲染,反而顯得愈發“可愛”起來。

曾有段時間,某著名“小破站”有位UP主就特别講解國内“爛片”,并廣受網友歡迎。這位UP主講解的“爛片”中,居然超過一半以上都是國産恐怖片,以至于我真的以為,在内地,恐怖片就是“爛片”的代名詞。盡管這樣說實在是有些羞辱艱辛的主創團隊和演職人員,但看着螢幕上各種為了烘托而烘托的BGM,以及某些主演尬到摳腳的演技,還有開篇五分鐘就可以直接跳到劇終的故事情節,很難在表示不忍之餘暗自贊同。

國産恐怖片,如今還能吓到誰?

漫談日韓美港台 不如打出創意牌

如今講“恐怖片”在内地的發展曆程,恐怕要出一部專門的論文著作了,隻簡單概述一下一個核心問題:

内地觀衆對于恐怖片的胃口是如何逐漸變“刁”的?

以前看過一篇講觀衆心理的文章,也曾提到過為什麼有人喜歡看恐怖片?文章裡講,喜歡看恐怖片的觀衆,平常的生活必然毫無變化,以至于沒有任何驚喜。而恐怖片帶給他們的感受無異于“吃辣”——我内心很清楚“我”是安全的,但我又喜歡那種“置身險地”的刺激,于是觀賞恐怖片就成了“葉公好龍”的不二首選。

國産恐怖片,如今還能吓到誰?

在沒有記載的觀影曆史中,率先傳進内地并俘獲、培養出一批恐怖片愛好者的地區必屬港台,在當時彼處正熱鬧的時代,林正英舞着桃木劍跟僵屍周旋,黃百鳴穿着清代官服演繹好幾部開心鬼撞鬼,當年正年輕的“五福星”們在協助警方破案之餘也摻雜了女鬼求歡的荒誕場景,連“肥貓”鄭則仕都帶着一代“鬼後”王小鳳穿着道袍來了一系列的人鬼鬥。

國産恐怖片,如今還能吓到誰?
國産恐怖片,如今還能吓到誰?
國産恐怖片,如今還能吓到誰?

更遑論還有美國血漿不要錢似的鬼玩人、人玩鬼,以及比賽互虐的電鋸狂人、飒爽屹立在衆屍之上的愛麗絲等。

國産恐怖片,如今還能吓到誰?
國産恐怖片,如今還能吓到誰?
國産恐怖片,如今還能吓到誰?

直到進入上世紀末本世紀初,當港台前輩們日趨凋零後,盡管美國的血漿依然廉價,可觀衆們卻逐漸被日本的幽暗貞子、南韓的神秘殺人事件、台灣地區的虎姑婆們吸引了過去。

國産恐怖片,如今還能吓到誰?

那時内地觀衆似乎從生理及心理上更加強調“氛圍”二字:

知道結果都一樣,可我就是喜歡你壞壞的樣子。

這一切,都伴随着泰國地區恐怖片的降臨而迎來高潮:

國産恐怖片,如今還能吓到誰?

東南亞神秘的叢林裡的藤曼滲透進現代的都市中,黝黑的皮膚掩藏不了驚恐的表情,聽不懂的梵語和輪回之道在強調報應的同時格外強化了對驚悚的觸碰。

國産恐怖片,如今還能吓到誰?

你說不上什麼時候會有“驚喜”,于是跟三十年前的内地觀衆們一樣,又怕又想地躲在被窩裡看着異域的神秘鏡頭一幀幀閃過,跳過去吧不甘心,直面吧又沒勇氣。

反觀此時已經進入智能手機時代的中國影視工作者,即便把南韓導演請來一口氣拍了三部《筆仙》,也還是會被人吐槽:

“我終于看見筆了,也算不錯。”

其實筆者覺得倒沒必要刻意去指責國内同行的死闆和抄襲,因為有些話,總是欲言又止的。

國産恐怖片,如今還能吓到誰?

客觀地說,最痛苦的并不是學不到東西,而是明明知道能學到東西卻“學無緻用”,起碼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恐怖片”這個概念漸漸成型時,對于封建迷信的嚴格限制,在引導大家不要相信子虛烏有的同時,也的确限制了一代創作者的想象力和創作力。

即便上文中提到的《京城81号》,也很難說不是借了當時因為參加《爸爸去哪兒》而更火的吳鎮宇的光。因為觀影後的口碑也确實表明——

我們,跟“他們”,差距依然明顯。

國産恐怖片,如今還能吓到誰?

因為羁絆,是以枯竭,因為枯竭,是以沒落。

無論網大或網劇再如何興師動衆,隻單純從内容和創意的角度上看,大家似乎都有些千篇一律,又有些力不從心。

國産恐怖片,如今還能吓到誰?

結 語

說個很客觀的事實:

上述與内地同行相比較的所有國家和地區的恐怖片,目前絕大多數還是上不了院線的。隻有一部分作品還能在專業的視訊站上付費觀看。

出于國情考慮,這個片種實在有些尴尬。

盡管筆者曾看到過今年依然有幾部國産恐怖片已經立項,但對于成片後的拍攝水準和故事水準,目前依然保留看法。

但南派三叔曾在《盜墓筆記》中寫了一句話:

比鬼神更可怕的,是人心。

國産恐怖片,如今還能吓到誰?

筆者相信不少創作者也是深谙其道的,否則就不會有經典曾經出現。

但在這種目前處境艱難的創作環境下,何難說有優秀的主創團隊願意耗費精力做産品内容,相比于留下經典,大家似乎更願意将創投的目光聚焦在人畜無害的喜劇和愛情片上。

國産恐怖片,如今還能吓到誰?

可能小衆片始終是留給置于陰影下枯燥無味的人,而刺激和安全的心理歸宿,已經逐漸被諸多網大和短視訊慢慢取代。

國産恐怖片,任不重,道未知。

國産恐怖片,如今還能吓到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