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在你心中,哪部美國電影最火?
漫威家的《婦聯3》《黑豹》《蟻人2》《死侍2》,還是…..
如果讓我選擇,我一定會說這部大黑馬:
《摘金奇緣》
Crazy Rich Asians

作為一部全亞裔主演的好萊塢電影,它的走紅确實意外,但是又十分揚眉吐氣!
3000萬成本賺了2個億!亞裔演員也終于在好萊塢霸氣了一回!
爛番茄新鮮度92%,從上映開始,口碑就一直被刷爆。
美國媒體都在瘋狂力挺,把它吹上了天!
《滾石》:它正在創造曆史!
《紐約郵報》《美國周刊》《名利場》...也跟着各種吹爆。
ABC、NBC、FOX等電視台也給予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和高度評價。
影評家把能用的贊美之詞全都用上了,還不夠!
看來,不僅把它吹上了天,還要吹出銀河系!
明星也變成了自來水,為火爆的場面添了一把火。
溫子仁:“每一個人,去看看這部十分優秀的愛情喜劇吧!”
瑞茜·威瑟斯彭:“吳恬敏在《摘金奇緣》裡的表現太閃耀了!”
“星爵”克裡斯·帕拉特:“哇哦!好久沒看到這麼精彩的電影了!”
“勞模姐”傑西卡·查斯坦:“我知道我這個周末要看什麼電影了。”
“赫敏”艾瑪·沃森:“我的兩位好閨蜜,演的無可挑剔,愛你們喲~”
賈斯汀·比伯:“這個周末,你們一定要去看《摘金奇緣》!”
在不俗的口碑、媒體、明星們的力捧之下,觀衆吃了一顆大安利。
尤其是亞裔群體,他們紛紛包場組團,一家老少都進影院。
《摘金奇緣》的票房猶如坐上了火箭,節節攀升!
從8月份上映以來,它成為擊敗《碟中諜6》,實作北美票房三連冠。
是以,它也成為北美票房收入第六位的愛情喜劇片。
除了票房創曆史之外,收獲的獎項也是一波接一波...
2018年國家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群戲。
第22屆好萊塢電影獎最佳突破群戲。
這還沒有完!奧斯卡頒獎季才剛剛開始,它還會繼續有所斬獲。
《摘金奇緣》的火爆更是讓演員紅到發紫。
男一号亨利·戈爾丁,被評為2018 GQ 年度男士,他也成為首位登上GQ封面的亞裔男星。
身高186cm,英俊硬朗,身材有型,再加上英式口音,他迷倒了很多迷妹。
GQ評價他:“他很英俊、文雅,還有英式口音。整個國家為之神魂颠倒。”
你要知道,亨利·戈爾丁可不是專業出身的演員,沒有一點的表演經驗。
他曾經是BBC旅遊節目主持人,還當過發型設計師。
能吃演員這份飯,連他自己都沒有想到。
女一号吳恬敏也登上了《時代》封面。
這個曾經“一邊試鏡、演戲,一邊端盤子長達10年”的女孩,沒想到自己成為亞裔演員中的風雲人物。
憑借美劇《初來乍到》走紅的她再一次嘗到當紅辣子雞的感覺。
《摘金奇緣》是“繼1993年《喜福會》之後,第二部以全亞裔美國人為班底的電影。”
等待了25年,終于等來了一部高票房、火遍全美的“亞裔電影”。
這樣一部在北美不斷刷爆屏的電影,11月30日終于進入内地院線。
姗姗來遲的它企圖借着内地市場再火一把。
但是,從定檔那一天起,我一直對此保持消極不看好的态度。
果不其然,剛剛上映,豆瓣評分已經跌倒6.2。
院線方面,各大院線排片量不足,排片占比僅有5.5%。
從評分、排片到票房,整體啞火,甚至還杠不過一部印度片《老爸102歲》。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多,我歸結出以下兩點:
一方面,相比北美地區,上映時間晚了3個月,網上高清資源早已經熟透,許多網友都看過了。
另一方面,電影自身的問題(如果片子好,觀衆還是會二刷)導緻觀衆的興趣下降。
雖然它打着亞洲文化的旗号,但是那隻是“美國人眼中的亞洲”,離着我們的生活太遙遠!
《摘金奇緣》,港台地區的譯名叫《我的超豪男友》《瘋狂亞洲富豪》。從電影名字上就能看出,電影主要圍繞了一個字:“壕”。
Wealth-X曾經統計,全球的超級富豪數量已經達到25.6萬人(裡面沒有我)。
其中,亞洲富豪數量增長最快,身家3000萬美元以上的富豪占全球的25%。
55歲富豪辦真人秀選妻,從2000人中挑中29歲窮姑娘。
富豪們在ins上耍起#Falling Stars Challenge的“炫富摔”。
他們高調地活在鎂光燈之下,生活也一直飽受大衆的非議。
在西方人的眼中,亞洲土豪的形象就是:揮金如土、買買買!
這種刻闆印象已經成為很多美國人心中的“奇觀”。
為了滿足西方觀衆的這種獵奇心理,《摘金奇緣》集中展現了亞洲富豪的“壕”。
值得一說的是,電影中關于富豪生活的真實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同名小說的作者關凱文。
美國版高曉松?
關凱文的家世可不簡單。
他的曾祖父是新加坡華僑銀行創辦董事,祖父也是一位有名的眼科醫生。
洗澡、系鞋帶都不需要自己親自動手,簡直就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
據說,他小時候還養過30萬美金的金龍魚。
有這種個人經曆,刻畫富人的生活就可以逼真還原、無比真實了!
關凱文祖父的别墅
為了表現亞洲富豪的“壕”字,《摘金奇緣》大把撒錢,打造出奢侈、遍地撒錢的排場。
一不高興,就把别人家的酒店給買了!真闊!
大包小包瘋狂買,一群仆人來伺候。
普通耳環看不上眼,要買就買百萬美刀的。
特别怕擠,要住就住2億美金的豪華大别墅!
為了慶祝單身派對,在私人島嶼免費購物狂歡,甚至直接去公海上盡情暢遊。
一場婚禮就要花4000萬美金,壕氣側漏!
除了視覺奇觀的獵奇之外,《摘金奇緣》也是一部新瓶裝舊酒的好萊塢流水線作品。
它擁有一段俗套土味的瑪麗蘇愛情。
“灰姑娘”+“拜見嶽父大人”的套路,隻不過是換了一張黃皮。
一個灰姑娘愛上超級富豪的繼承人。
為了童話般美好的愛情,她被迫見家長。
豪門哪是那麼容易進的!她需要過好多關,跟未來的婆婆鬥,跟拜金女争……
女主角就像是一隻陷入童話愛情的無助小綿羊,為了愛情,她需要做出艱難的犧牲,還要被許多人欺負。
這裡有一個bug:
堂堂一個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竟然不知道男友背後的家族。
拜托!那可是全球最出名的富豪啊,你說這是傻呢,還是傻呢?
男主角則是一個各方面都優秀、帥氣多金的優質男。
他的任務就是必須要把女主角變成花癡。
于是,電影裡就經常散發出一股隔着螢幕都能聞到的荷爾蒙。
以男主角為首的男子代表隊瘋狂地露肌肉、曬身材。
這可讓有瑪麗蘇幻想的女生哈拉子淌一地。
當然,豪門愛情之路各種崎岖,更何況還是在亞洲文化氛圍下的家庭裡。
在亞洲家庭文化中,婆媳關系一直是冰與火,為了争同一個男人,總是各種抓馬。
這就必不可少出現與婆婆“宮鬥”的戲碼。
婆婆離不開兒子,看不上平凡的兒媳婦。
但是兒子又死心塌地,對她癡情。
你說咋辦?勸也勸不動,威脅恐吓也不行,那就打麻将吧。
有一句已經被說爛的話:有一種愛情叫做放手。
電影中的瑪麗蘇還算是有腦子、有獨立的人格。
作為美國的現代女性,她思想獨立,維護自己的尊嚴,完全不需要大豬腳子。
借用導演的話說,“最後兩位女性坐下來,互相平等,因為都深愛着同一個人,是以才願意作出讓步。”
是以,《摘金奇緣》更像是一部迎合西方、俗套、土味的流水線電影,其中的亞洲文化元素變味成了一種獵奇。
我認為,一定程度上,這隻會加深西方對亞洲文化的一種誤解,而不是真正地去了解。
雖然電影俗套,但是并不是說它一文不值。
美國一直标榜自由和多元文化,但是好萊塢還是存在根深蒂固的種族主義歧視。
黑人群體經過多年的鬥争,才在好萊塢争取到了一定的地位。
但是反觀亞裔,一直處于邊緣化的地位,一直承受着不平等的待遇和偏見。
很多時候,亞裔演員沒有戲接,即便能接到戲,角色還是書呆子、性工作者等刻闆形象。
有一份研究還指出:2017年票房前100的電影中,大約2/3的影片沒有一個亞裔女性角色。
楊紫瓊曾說:“亞裔演員之前在好萊塢電影中是沒有生活,沒有夢想,都是一些膚淺、表面的角色。你不會看到兩個中國人談戀愛,我們就很奇怪在美國我們沒有愛情的嗎?”
如今,亞洲文化日益壯大自己的影響力、亞洲票倉的貢獻力度也越來越大。
借着《摘金奇緣》的爆紅,亞裔可以向好萊塢發出自己的聲音。
是以,“這不隻是一部簡單的電影,這是一次改革。”
這就是它的曆史意義!變革的意義遠遠大于電影本身。
目前,這部電影正在院線上映中,有興趣的可以去影院感受一下“壕”的味道。
溫馨提醒一下:據說,電影中有輕微删減内容。
電影中關于楊家發展史的橋段被調整;海上單身派對的葷段子橋段也被調整。
雖然,《摘金奇緣》全球票房已經達到達2.36億美元,華納大賺了一筆。
嘗到甜頭的華納也宣布,續集《中國富豪女友》将在上海進行拍攝,原班人馬也有望回歸。
但是,這次在中國市場,“水土不服”的它是摘不了金,已經徹底涼涼了。
看不完的美劇,說不完的電影,想看更多優質佳片,關注公衆号“影探”(ttyingtan),你想看的都在這裡!
(《摘金奇緣》正在院線熱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