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灌籃》第四季,火熱進行中,增添了很多不一樣的元素,比如職業球員增多了,還有一些職業外教、海外球員和知名街球手,以及“網紅”球員,看點十足。

但籃球畢竟是競技運動,相對于其他類球員而言,街球手在這檔節目中,更加得心應手,在第一期的節目中,就得到了完美的印證。當著名街球手楊政、曹芳、白晶一起組隊後,兩個字形容,就是強勢。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便是CBA職業球員,和想象中的差距明顯。
<h1 class="pgc-h-arrow-right">關于三名街球手組合</h1>
曹芳三人組,開場面對沈陽zero廠牌的挑戰,雙方開局前1分鐘還是有來有回,對抗強度很高,但當曹芳連續命中強投三分時,分差迅速被拉開了。個人能力方面,專業街球手實力還是更強,即便溫佳龍最後時刻接連命中遠投,但也于事無補了。第二局面對網紅“砸哥”組,更是風卷殘雲般拿下勝利,整局隻讓“砸哥”個人得到5分。第三局面對CBA職業球員,當對方将分差追平是,曹芳的三分,楊政的強突有效幫助隊伍的勝利。從三場對決來看,楊政、曹芳和白晶在進攻端,優勢明顯,即便有階段性防守漏人,依舊輕松連勝。
<h1 class="pgc-h-arrow-right">關于CBA職業球員</h1>
在第一期的節目中,有兩個CBA組合,一個是由曹岩、李京龍和王向彬組成的“繼承者們”,一個是由谷玥灼、馬泳和司坤的組合。首先,第一個組合的對手,就是最強街球組合,這場對決強度很大,但CBA球員多次空位不中,反觀曹芳手感依舊火熱,加上楊政和白晶的身材優勢,李京龍即便有驚豔的“3+1”,還有很犀利的突破,但整體上卻遠不如對方。
第二個組合的對手更強,他們是由專業的三人籃球運動員著稱,除了我們熟知的浙江隊的李耀強,還有國際球員戈蘭和米蘭,加上這個CBA組合比李京龍那組星味更少,整局都是被壓制着,李耀強還送出了3到4次蓋帽,讓場邊的郭艾倫和馬布裡都面露苦色。因為這幾名球員,郭艾倫都很熟悉,而馬泳更是CBA北控隊的一員,在馬布裡的麾下效力,場面一度非常尴尬。
<h1 class="pgc-h-arrow-right">為什麼CBA球員不如街球手呢?</h1>
縱觀第一期的全貌,個人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點,窺探楊政、白晶和曹芳這個組合,可以發現,三人的個人能力都很強,随時将比賽轉化為一打一,并且取得優勢。反觀CBA球員,比這部分的能力,大部分球員都不是最擅長的,因為在5v5的比賽中,更強調跑動、對抗和一些戰術的執行。
第二點,基本功的差距,街球手賴以成名的技術,就是娴熟的運球,和投籃能力。反觀CBA球員,運球隻有後衛才會專項加強訓,一般的投手、内線熟練掌握這部分技能的球員不多,至于投籃能力,從他們的罰球就可以看出來,平時訓練成果甚微,即便是李京龍也出現罰球不中,馬泳這一組面對楊政等人,多次空位投籃不中,罰球命中率也僅在50%左右。
第三點,場地适應和搭配的默契度,三人籃球的攻防速率都很高,不是一般籃球運動員可以适應的,相比較CBA球員,街球手對于3v3更熟悉。另外,這幾名CBA球員都是臨時組隊,而楊政等人在東單早已出名,彼此熟知,也合作過很多次。
綜上,對于《這就是灌籃》中,CBA球員不如街球手,個人覺得術業有專攻,并不能否認CBA球員能力不足,但也必須承認,這幾名球員,除了司坤和李京龍,其他4名球員,都是邊緣球員。當然,通過這檔節目,再次提醒了大家,是不是該特殊重視一下基本功了?#這就是灌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