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河北武強:創新“村企戶聯帶互利發展”模式 村企戶抱團促發展

長城網·冀雲用戶端訊(記者 張梅勝 通訊員 李影)“村集體蓋上工廠中的房間,我便與村集體簽了協定,将手套加工廠從自家搬到了集體工廠中的房間,”說到集體工廠中的房間,武強縣吳沙窪村二臣手套加工廠負責人吳海艦滔滔不絕,“不僅經營管理便利規範了,而且經濟效益實作了翻番,帶動了更多的鄉親打工掙錢……”

這是武強縣推行“村企戶聯帶互利發展”新模式的一個縮影。

河北武強:創新“村企戶聯帶互利發展”模式 村企戶抱團促發展

勞工正在縫制手套。長城網·冀雲用戶端通訊員 蘇小立 攝

河北武強:創新“村企戶聯帶互利發展”模式 村企戶抱團促發展

樂器企業的勞工正在組裝薩克斯。長城網·冀雲用戶端通訊員 蘇小立 攝

近年來,武強縣創新抓黨建促鄉村振興這個有力抓手,探索确立了“村集體+個體企業+農戶”的模式,實作村企戶聯帶互利發展。村黨支部為主導,以樂器、手套、儀表等特色産業為依托,引導村集體靈活運用政策、資源、資金、人才等要素,因村制宜建設集體工廠中的房間,租賃給村内小作坊、企業,實作村集體經濟創收、企業借機發展、群衆務工增收三者共赢。

依照典型引路、試點先行的原則,在地域相鄰、産業相近的基礎上,武強縣委組織部篩選确定43個傳統産業聚集村作為試點,争取上級财政扶持資金1000餘萬元,籌措社會資金600餘萬元,按照“村集體+個體企業+農戶”的發展經營模式,村集體“築巢”,建設集體産權工廠中的房間,企業“入巢”,利用集體工廠中的房間開展生産經營,由村集體按年度收取承包經營費并全部計入村集體經濟賬戶,同時企業就近吸納農民群衆進場務工,實作增收緻富。近年來,武強縣先後建成譚封莊樂器加工、吳沙窪手套加工、丁莊儀表加工等産業工廠中的房間62個,在建工廠中的房間16個,務工群衆2600餘人,人均年增收1.2萬元。

河北武強:創新“村企戶聯帶互利發展”模式 村企戶抱團促發展

樂器企業的勞工正在調試吉他。長城網·冀雲用戶端通訊員 蘇小立 攝

為充分發揮入駐企業在促鄉村振興方面的示範引領作用,村黨支部以産業為核心,精心确立村莊發展規劃,引導集體工廠中的房間實際經營者以“領富帶富”為己任,以“先鋒軍”的姿态高站位、高水準投身村莊建設,做到安全生産、守法經營,充分保障村集體與務勞工員合法收益,推動産業向着優質精細化、集約高效化方向發展,推動村集體經濟持續壯大、農戶持續增收、産業持續發展。同時村黨支部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積極落實相關政策法規,協調處理相關事務,為企業發展壯大提供堅強有力的保障。截至目前,43個試點村的集體經濟年收入平均增加3萬元,其中村集體經濟年收入超過10萬元的村莊達到35個。

為進一步做大做強“村企戶聯帶互利發展”模式,該縣以換屆為契機,選配了133名優秀企業家擔任村黨組織書記和集體經濟負責人“一肩挑”幹部,将895名緻富能手選進村“兩委”班子,每村落實一名緻富能手作為項目負責人,培育集體經濟“領頭羊”,實施了新一屆村(社群)黨支部書記和農村緻富帶頭人教育訓練,進一步提升領富帶富能力,使村企戶聯帶互利發展鍊條更加穩固,在推動産業振興、共繪鄉村振興美好畫卷的道路上步伐更為穩健、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