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車輪戰、雙線戰下的“荥陽供電”

作者:大河網
車輪戰、雙線戰下的“荥陽供電”

災後重建的荥陽力量

河南商報記者郭佳慧通訊員周二嚴丁雅楠文/圖

最近一個月來,鄭州人很難,而洪災來臨時、災後重建時沖在首位的荥陽電力人更不容易。

作為7·20洪災受災嚴重的區域之一,荥陽電網克服一切困難快速完成全面搶修複電,尚未喘口氣,疫情再次來襲……

非常時期,車輪戰、雙線戰下的國網荥陽市供電公司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廣大黨員幹部争當主力軍、排頭兵,把非常時期作為檢驗黨史學習教育成效的“試金石”,讓黨旗在防汛和防疫一線高高飄揚。

【洪災+疫情】災後的鄭莊村

雨過天晴,對于荥陽人來說,這是久違的平凡日子。雲鵬飛是一家具廠小老闆,4年前,他來到荥陽市崔廟鎮的鄭莊村租了一塊地,蓋起一棟三層小樓和幾間廠房。小本生意,雖不能大富大貴,但孝敬父母、養活全家,并不是難事兒。

不過,回想起7月20日那場突如其來的洪水,仍讓他後怕。“也就5分鐘時間,水沖進了院子,沒過俺胸部。”“我和父母都在廠區,幸好有一名勞工先爬上了屋頂,把我們七八個人都拽上去,這才逃生。”

第二天一早,雲鵬飛從借住的村民家趕回廠房檢視,洪水退了,然而廠區損失嚴重。

災後第四天,雲鵬飛的工廠牆體上依稀可見大水漫過的痕迹,有2米多高,院子裡污泥橫流,他和勞工們卷着褲腿,忙着清理現場;房頂曬滿了被褥、衣物等物品,都是全家人匆忙逃生時來不及整理的……

“人沒事也算幸運了!”面對損失,雲鵬飛自我寬慰道。

是啊,生活還得繼續。在雲鵬飛和勞工們忙着災後修整的同時,屋後的山路上,國網荥陽市供電公司勞工們忙着重新架設線杆。

“這一排的電線杆,倒的倒,塌方的塌方,損壞不少,我們根據公司指揮中心制定的方案,重新在道路另一側架設線杆。”國網荥陽市供電公司配網辦王建偉介紹。

和雲鵬飛一樣,災後10千伏邵鄭線沿線居民家裡停水停電已4天。村民們不時爬上屋頂,聚集到村頭張望,了解路邊的搶修進度……

【聞“汛”而動】集中優勢兵力攻堅克難

災後搶修中的10千伏邵鄭線,隻是荥陽電網受損的一個側面,據國網荥陽市供電公司運維檢修部專責蔣琛介紹,受7·20特大暴雨災害影響,荥陽電網175條配電線路中,78條線路受損。

洪災發生後,國網荥陽市供電公司黨委精準研判、果斷決策,李忠魁總經理挂帥“總指揮”,火速部署;董俊峰副書記擔任“總協調”,深入一線,統籌協調,公司其他上司班子迅速下沉一線,嚴格遵守“水進、人退、電停,水退、人進、電通”原則,嚴守安全底線,按照“各個擊破、先易後難、先大後小、保應急保民生”原則,啟動72小時攻堅戰。

“先易後難,急事急辦”“集中兵力,攥緊拳頭,全力加快搶修進度”……在公司每天的抗洪搶險會商會議上,指揮部都會給出明确的工作要求。

在環翠峪、崔廟鎮王宗店、汜水鎮廖峪村崎岖的山道上,搶修勞工們忙着定位、挖坑、立杆、埋杆、安裝線杆零件、放線、架線等,一系列操作下來,可不是一件小工程,不僅需要大量的物資和機械裝置,更需要大量勞動力。在一些山路不通的地方,車輛和機器進不去,搶修隻能打“人肉”戰。

面對急難險重任務,電力搶修勞工們穿着厚重的工作服,奮戰在高溫酷暑下,汗水濕透衣背,疲憊爬滿臉龐,有的人“泡”在搶修現場已經5天5夜,平均每天隻休息兩三個小時……

作為此次抗洪保供電的荥陽搶修主力,鄭州祥和集團荥陽分公司馮喜軍連日來派出搶修人員高達1100多人次。最讓他難受的是:山區配網受損嚴重,搶修難度大。“有一次在崔廟鎮王宗店村,五六十位電力勞工扛着高壓線翻了一個大山溝,整整忙了一夜。”馮喜軍坦言,勞工們疲憊不堪,車輛機械使不上勁兒,非常艱難。

好在,他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正當國網荥陽市供電公司主要搶修力量晝夜奮戰的關鍵時刻,來自省内外的電力支援力量——天津、湖南、山西、吉林、河南各地多支國家電網隊伍會師荥陽,合力打響攻堅戰。

“兄弟機關的援兵們紛紛雪中送炭,我們很明顯地感覺到國家電網上下一條心、全網一盤棋的規模優勢和體制優勢。”國網荥陽市供電公司李文華說,在省市公司的統一指揮、八方支援下,國網荥陽市供電公司鉚足勁兒、擰成繩,挺過來了。

【疫情疊加】中風險區域供電人24小時待命

7月25日17時,經過72小時的鏖戰,荥陽主幹線路全部恢複供電。

不過,受暴雨天氣影響,考慮到道路坍塌,線路施工工期長等因素,荥陽市幾個受災嚴重的鄉鎮,如賈峪鎮、崔廟鎮、劉河鎮、高山鎮、汜水鎮等都不同程度采取了臨時性供電方案,長期來看,這種嫁接到其他線路上暫時性“借電”的做法,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急需喘口氣後進行電網重建。

“荥陽的災後重建預計需要投資2億多元,從本周開始,市公司已經下撥近5000萬元資金用于災後重建。”李文華告訴記者,如果說災後第一時間的搶修恢複送電是第一階段的話,從現在開始進入災後重建的第二階段,按照上級部門的統一規劃、統一部署,真正把受災的線路修複重建到位。

就在該公司大規模調集搶修力量,投入災後重建的時候,又遭遇嚴峻的疫情。

8月10日,在鄭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上司小組辦公室召開的新聞釋出會上,荥陽有3個地方被列為中風險地區。其中一中風險村莊位于受災最嚴重的賈峪鎮。與此同時,為妥善安置部分住院患者,鄭州市骨科醫院荥陽宜居健康城院區連夜收治了鄭州六院部分患者。

一方面要確定荥陽一些醫療機構、中風險社群不間斷供電;另一方面,對一些衛生防疫部門、物資生産企業,加強線路摸排消缺,提供可靠供電。按照省市公司防疫要求,公司專門抽調骨幹力量駐紮隔離區,搶修人員和車輛24小時待命,一旦發生線路故障,應急小分隊随即出動。

“有些職工剛忙完抗洪,接着就被派去防疫,可謂‘兩個戰場’無縫隙切換。”在李文華看來,抗洪+防疫,困難當頭,公司上下心往一處想、智往一處謀、勁往一處使,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經受住了前所未有的年度大考!

【雙重考驗】荥陽供電人用行動築起光明防線

抗洪結束開始抗疫,車輪戰、雙線戰下的荥陽供電人用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曲奮鬥的贊歌,為人民群衆築起了一道道光明的防線。

在國網荥陽市供電公司職工的朋友圈,有張刷屏的照片一度令大家唏噓不已。照片中,有位電力勞工來不及摘掉安全帽,直接躺在水泥地上睡着了……這張照片的主角是馮喜軍。

回憶當時的情景,馮喜軍說,那是在荥陽受災嚴重的崔廟鎮王宗店村,居民們停水停電,村子裡唯一的水源就在半山腰,急需送上發電機才能抽水。

“村民們沒水沒電,日子沒法過呀。”他和同僚們48小時沒合眼,終于協調來一台發電機摸黑送上山。“村民們有水吃了,我就稍微躺地上休息一下,卻不小心睡着了,被人偷拍發了朋友圈。”馮喜軍解釋。

“我家裡停水停電,媽媽一個人在家,我爸爸也是電力職工,我們倆都已經5天4夜沒回家了……”90後蔣琛說。

“明天必須恢複供電!”“不具備搶修條件,明天上發電車也得送電。”國網荥陽市供電公司賈峪供電所陳彬彬身處受災最嚴重的區域,每次接到這樣的指令,即使他和隊員們再疲憊,也都不顧一切全力以赴。

還有派駐荥陽市劉河鎮小寨村第一書記孫盈賓,從洪水中背出受災群衆,安置和照顧孤寡老人……

國網荥陽市供電公司黨委指出,抗洪保供電尚未結束,疫情防控再次來襲,兩場戰鬥,都是難啃的硬骨頭,但身在黨旗下,考驗的是荥陽供電人的忠誠、責任與擔當。

經過這兩次大戰,令人欣慰的是,關鍵時刻,基層黨組織充分發揮戰鬥堡壘作用,廣大黨員幹部挺身而出,奔赴抗洪戰“疫”一線,切實築牢抗洪保電和疫情防控的“紅色防線”。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廣大團員青年、青年志願者不畏艱險、沖鋒在前、真情奉獻,以實際行動踐行了“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铮铮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