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作為我國文學的瑰寶,即便有些人不曾讀過原著,也必然看過中央拍攝的電視劇,盡管各類版本層出不窮,但它們仍是無法撼動的經典。
一部經典總少不了要耗時耗力的去精心打磨,94版的《三國演義》便整整拍攝了4年,其場面震撼,竟然動用了40萬群衆演員,投資了1.7億元。
其中的數字無不令人震撼,慢工出細活,大概也是如今再難經典的本質所在吧!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到,有些角色,并不是一個演員從一而終,中途是有換人的。

在劇中我們記住了,足智多謀的諸葛亮,求賢若渴的劉備,忠肝義膽的關羽,勇猛善戰的張飛,但我唯獨對唐山趙子龍——趙雲,情有獨鐘。
趙雲,蜀漢五虎上将之一,身長八尺,姿顔雄偉,智勇雙全,白袍銀甲,白馬銀槍,令人過目難忘,趙雲單人獨騎殺敗文醜,槍挑鞠義救公孫瓒。
長坂坡風雲,他在曹操百萬大軍中殺了個七進七出,懷抱阿鬥力斬曹營名将五十四員, 士兵百人突出重圍,一戰成名;漢水之戰,他以寡敵衆,大破曹兵,被劉備稱贊"一身是膽"。
人到暮年,趙雲依舊老當益壯,英勇不輸當年,還曾力斬韓家五将,有詩雲:憶昔常山趙子龍,年登七十建奇功。獨誅四将來沖陣,猶似當陽救主雄。
在94版的《三國演義》中,趙雲曾先後有三位演員出演,我們常說做事要有始有終,為啥劇中會一再換演員呢?萬一觀衆看得出戲咋辦?
不過,這部劇在經曆了三位演員後,反倒成就經典,而每一次換角都恰如其分,劇中張山飾演了趙雲的青年,楊凡飾演了趙雲的青、中年,而侯永生則飾演了趙雲的老年。
不過由于劇組的拍攝原因,最先進組的卻是楊凡,不過趙雲後來變成了張山,卻有兩個不同的傳聞。
一種說法是在拍攝的途中楊凡被重金挖走了,才換成了張山;而另一種卻是,劇組總覺得楊凡飾演的趙雲英氣有餘勇氣不足,于是就想換一個人來出演趙雲這個人人喜愛的經典角色。
于是劇組想換角的消息不胫而走,大家紛紛牽線搭橋,推薦能人上任,最終由飾演了呂布的張光北,推薦出了張山,成功将角色"搶"了過來。
其中的因果我們不得而知,但我們卻看到了最經典的角色,張山飾演的趙雲戲份最多,很多馬上争戰的場面,都是由他出演的。
張山飾演的趙雲,血氣方剛,英勇無敵,将一個征戰沙場的将領演繹的淋漓盡緻,而楊凡飾演的趙雲多是中年,身上多了幾分文人的儒雅。
劇中的楊凡留起了長須,不過仍舊英氣逼人,曾有人形容楊凡的趙雲道:穩如山,溫如玉,當然,楊凡也曾出演過一部青年時代的場景,不過兩人的風格卻有不同。
趙雲雖然英勇,被稱作常勝将軍,但也被稱贊為有大臣局量的儒将,張山的趙雲更英勇,而楊凡的趙雲更儒雅,但兩人的結合卻相得益彰。
為了表演的更嚴謹性,在趙雲步入老年時,便由素有"老将專業戶"的侯永生接替了,畢竟老生也不是那麼好演的,在巨大的年齡跨度上,也是不好把握的。
三位不同年齡段的趙雲,為我們完美了再現了趙雲的一生,而趙雲也在很多人眼中是三國時期的完美人物,令人意外的是他還在劇中飾演了公孫瓒。
不過,見不少人在提起飾演趙雲的演員時,會忽略楊凡,今天便講講楊凡的往事今朝。
楊凡,出生于内蒙古通遼,不過卻是遼甯人,年輕時的楊凡是遼甯省人民話劇院的話劇演員,由于演技精湛,很快他便成長為劇院的台柱子。
不過,他一直在劇院中摸爬滾打了十年,也有機會走上大銀幕,而他第一部作品便是最為經典的《三國演義》。
他飾演的趙雲劍眉星目,豪情萬丈,令人欣喜不已,由于他在《三國演義》中的精彩表演,他還出演了98版的《水浒傳》并飾演了拼命三郎"石秀"。
雖然石秀在劇中的戲份并不多,但他依舊完美再現了石秀身上的勇猛和剛毅,人物形象非常的飽滿鮮活而生動。
他也憑借自己一步一個腳印的努力,獲得洪金寶的賞識,在《神州第一刀》中出演了大刀王五,而給他配戲的則是關之琳。
由于他英武帥氣塑造了不少,塑造了不少令人難忘的古裝角色,他也被稱之為最會演古裝戲的演員。
之後,他又在《武裝特警》和《中國特警》中,成功塑造了楊智一角,他的鐵骨柔情,也曾一度被觀衆津津樂道,還是以掀起了一陣參軍熱潮。
相比很多事業如日中天的演員來說,他并不曾真正的大紅大紫過,但很多他在劇中的角色,我們都很熟悉,他還曾在《曹操》和《呂布與貂蟬》中飾演過關羽一角。
後來的楊凡,也漸漸淡出了演藝圈,開始轉戰商場,開起了自己的影視文化公司,而且還經營得有聲有色的,之後,他又做起了院長,創辦起了一家自己的書院。
盡管他的事業做得有聲有色的,但不管在演藝圈,還是沉浮于商海,他都潔身自好,不曾傳出一點绯聞。
人生苦短,在有限的生命裡,我們總要做一點自己喜歡的事,而不是一味的計較得失,隻要用心做,生活總會帶給你意外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