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檔
“可惜寬宏大量的人,背後不多生一個眼睛;心腸太好的結果不過害了自己。”這樣的句子,恰如其分地總結了泰門的遭遇。
威廉▪莎士比亞一生創作了許多部悲劇,揭示了人們在紛繁複雜的世界上所必須思考的問題。關于榮譽、私利、公德、戰争、正義、親情、懷疑、友愛等的發問和思索,展現了莎士比亞對于人情世态的敏銳觀察,以及世界舞台上光輝燦爛景象下的虛假與污穢。
作為莎士比亞創作的最後一部悲劇,《雅典的泰門》主要圍繞“友情”二字展開。雅典貴族泰門生性豪爽、樂善好施、慷慨無私、揮金如土。在他家财萬貫、金玉滿堂之時,那些貪圖錢财、尋求庇護的人們蜂擁而至,竭盡巧言令色、阿谀奉承之能事,從泰門這裡騙得了大量财産。
等到泰門傾家蕩産、窮困潦倒之時,昔日的“朋友們”立刻翻臉無情,對已然落魄的泰門敬而遠之。看清了“朋友們”虛情假意的醜惡嘴臉之後,泰門決定最後宴請一次昔日的“朋友們”。
在管家指出泰門已經家徒四壁,無力再舉辦一次像樣的宴席時,泰門思索再三後決定用一頓“溫開水”來招待貴賓。在這次“盛宴”上,泰門疾言厲色地叱責了各位前來赴宴的“朋友”,表達了自己對于這群勢利之徒的嘲諷和鄙視。
泰門說道:“請你們永遠不再見到比這更好的宴會,你們這一群口頭的朋友!蒸汽和溫水是你們最好的飲食。這是泰門最後一次的宴會了;他因為被你們的谄媚蒙住了心竅,是以要把它洗幹淨,把你們這些惡臭的奸詐仍舊灑還給你們。
(澆水于衆客臉上)願你們老而不死,永遠受人憎惡,你們這些微笑的、柔和的、可厭的寄生蟲,彬彬有禮的破壞者。馴良的豺狼,溫順的熊,命運的弄人,酒食征逐的朋友,趨炎附勢的青蠅,脫帽屈膝的奴才,水汽一樣輕浮的麼麽小醜!一切人畜的惡症侵蝕你們的全身!什麼!你要走了嗎?且慢!你還沒有把你的教訓帶去,——還有你,——還有你;等一等,我有錢借給你們哩,我不要向你們借錢呀!
(将盤子擲衆客身,衆下)什麼!大家都要走了嗎?從此以後,讓每一個宴會上把奸人尊為上客吧。屋子,燒起來呀!雅典,陸沉了吧!從此以後,泰門将要痛恨一切的人類了!”
以上這幾段話,是怒火中燒、艴然不悅的泰門對于一幫酒色之徒的控告、挖苦,由此可見其對巧言如簧的依附者們所産生的憎惡與鄙視是多麼深重。在對這幫所謂的“朋友”徹徹底底地失望以後,泰門離開了人群,遠離了城市,躲進荒涼的洞穴,以樹根充饑,以泉水解渴,過起了野獸般的生活。
有一天,泰門在挖樹根時發現了一堆金子。他把金子發給過路的妓女、乞丐和竊賊。在他看來,虛僞的“朋友”比竊賊更壞,比妓女更可恥,比乞丐更可憐。他惡毒地詛咒人類和黃金,最後拒絕了元老們的邀請,堅決與人類社會決裂,最後在絕望中孤獨地死去。
起初,泰門對于友情是抱着純真的感情和美好的向往的。他對于圍繞在自己身邊的溜須拍馬之輩毫無戒心,還以為他們是值得坦誠相待、同甘共苦的好朋友,哪怕為了大家的歡樂散盡千金也毫不可惜。
誰知道這些人在得到自己所圖謀的金銀财寶之後,就立即一反常态、傲慢無禮起來,找盡各種借口推脫,堅決無視泰門的困境,不借給他一文錢。這樣的劇情設定,不由得引人思考:到底金錢會對友誼産生怎樣的影響?
筆者此時所想到的,是《哈姆雷特》中老臣波洛涅斯的一段台詞:“不要向人告貸,也不要借錢給人;因為債款放了出去,往往不但丢了本錢,而且還失去了朋友;向人告貸的結果,容易養成因循懶惰的習慣。”
比之于泰門,突然覺得上面這段話很有道理。人與人之間最美好的情感,不應該摻雜着金錢等利益關系,而隻是出于情意相通、趣味相投,純潔的友誼同樣如此。如果隻是為了占便宜、撈好處而親近一個人,那早晚也會因為這個人的利用價值喪失而分道揚镳。
人生中能夠擁有幾個莫逆之交,何嘗不是一種幸運。願我們在漫長的人生之旅中,有幸遇到志同道合、肝膽相照的好朋友,共同欣賞天地間美不勝收、蔚為壯觀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