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調理肝腎降血壓,試試這些中醫内養外調方法

作者:中國醫藥報
調理肝腎降血壓,試試這些中醫内養外調方法

中醫學認為,高血壓主要由于肝腎陰陽失調所緻,通過以下方法疏肝利膽、調和陰陽等,對于緩解高血壓有一定療效。

除此之外,高血壓患者要忌食辛辣有刺激性的食物,多食低鹽、低脂、蔬菜、水果等清淡食物,戒除煙酒;調适情志,保持樂觀的情緒;保證充足的睡眠,注意勞逸結合;加強鍛煉,提升身體素質。

并在眩暈、頭痛發作明顯時閉目休息,少做或不做旋轉、彎腰等動作,以免誘發或加重病情。

調理肝腎降血壓,試試這些中醫内養外調方法

取穴:曲池穴、太沖穴、合谷穴。

操作:

①用拇指尖點按曲池穴 1 分鐘,以有脹痛感為度。

②用拇指或食指指腹按壓太沖穴 1 分鐘,以有酸、脹、痛感為度。

③用食指、拇指夾住合谷穴捏揉,捏揉時緩緩呼氣,吸氣時手不要動。

每側按揉 2~3 分鐘,左右各 4~5 次。

調理肝腎降血壓,試試這些中醫内養外調方法

取穴:風池穴、肩井穴、曲池穴、足三裡穴、三陰交穴。

①在刮痧部位均勻塗抹刮痧油。用刮痧闆的凸面在皮膚表面呈45°由上至下,緊壓皮膚,用力壓刮。

②先刮風池穴及頭後部、肩井穴及肩部,再刮背部膀胱經,然後刮手臂曲池穴,最後刮下肢的三陰交、足三裡穴。

注意:每次刮痧時間約 10 分鐘,以出痧為度。待出痧退去、皮膚恢複後再進行下一次刮痧。連續 5 次為 1 個療程,根據具體情況考慮是否繼續使用。

調理肝腎降血壓,試試這些中醫内養外調方法

取穴:肝俞穴、太沖穴。

①肝俞穴懸起灸,每次 10~20 分鐘,感覺以溫熱為度,火力不宜過強。

②太沖穴懸起灸,每次 10~20 分鐘,以感覺灼熱為度。

注意:以上兩個穴位艾灸均隔日進行 1 次,5 次為 1 個療程,每個月進行 1 個療程即可。

調理肝腎降血壓,試試這些中醫内養外調方法

肝火偏旺導緻的高血壓

症狀表現:頭痛眩暈,面紅目赤,口幹口苦,急躁易怒,便秘尿黃,舌紅苔黃。

取穴:大椎穴、曲池穴、足三裡穴、陽陵泉穴。

操作:采用刺絡拔罐法,用梅花針在上述各穴輕叩刺,以具體皮膚發紅或微出血為度。之後拔罐,每個穴位留罐 10 分鐘,每天 1 次,10 次為 1 個療程。

注意:刺絡拔罐法最好找專業人士進行。

痰濁上擾導緻的高血壓

症狀表現:看東西時感覺物體在旋轉,頭重如被布裹住一樣,胸悶、惡心,嘔吐清水痰涎,脘腹不适,胃口差,精神疲倦。

取穴:中脘、内關、足三裡、豐隆穴。

操作:用正常拔罐法。每穴留罐10 分鐘。每天或隔日 1 次,10 次為 1 個療程。

腎虛火旺導緻的高血壓

症狀表現:頭痛頭暈,耳鳴,眼花,頭重腳輕,腰膝酸軟,失眠多夢,急躁易怒。

取穴:肝俞、腎俞、三陰交、太沖穴。

操作:先搓揉太沖穴,消毒後用毫針或三棱針快速點刺,擠出 5~10 滴血,用棉球按壓止血。其餘穴位用正常拔罐法,留罐10分鐘。每天或隔日 1 次,10 次為 1 個療程。

調理肝腎降血壓,試試這些中醫内養外調方法

芹菜粥

芹菜 50 克,大米 100 克。芹菜擇洗幹淨,切丁;大米淘洗幹淨。大米放入鍋中,加入适量水武火煮沸,放入芹菜丁,轉文火繼續煮至熟即可。日常佐餐常食,可以防治高血壓。

松花蛋淡菜粥

松花蛋 1 個,淡菜 40 克,粳米 100 克,鹽少許。松花蛋去皮,切小塊;淡菜浸泡洗淨;粳米淘洗幹淨。以上材料放入鍋中,加水煮粥,粥将成時加鹽調味,繼續煮至粥熟爛即可。每早空腹用,連服 7~10 天。可以防治高血壓,緩解高血壓導緻的耳鳴、眩暈等症狀。

冬瓜草魚湯

冬瓜 250 克,草魚肉 200 克,鹽、味精各适量。冬瓜去皮,洗淨,切片。草魚肉放入油鍋中煎至兩面金黃色,撈出放入砂鍋中,加冬瓜和适量水,文火煲 3 小時,加鹽、味精調味即可。

羅布麻五味子茶

羅布麻葉 6 克,五味子 5 克。羅布麻葉、五味子放入杯中,開水沖泡代茶飲。每日 1 次,可降血壓,改善高血壓症狀。

來源/微信公衆号“科普醬紫蛙”

調理肝腎降血壓,試試這些中醫内養外調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