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舍得》田雨岚式雞娃焦慮刷屏:Ai時代,做個“通才”才會赢

作者:青檸親子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小舍得》,因太貼近現實,反應了父母對孩子教育焦慮的問題,引爆了網絡熱議。古人曾說:“父母之愛子,必為之計深遠。”但是,強迫孩子早早專注于一項知識,強調讓孩子赢在起跑線上,是正确的雞娃方式嗎?

《小舍得》田雨岚式雞娃焦慮刷屏:Ai時代,做個“通才”才會赢

看完2020年暢銷書《成長的邊界》,相信你會豁然開朗。這本書的作者在書中提出一個非常新穎的教育理論:去嘗試做一個通才,别給自己人生設限。

這本書的作者是戴維·愛潑斯坦。他是美國調查記者,在廣泛研究了包括體育、藝術、科學、商業等多種領域的領軍人物後發現,當今世界,大器晚成才是大多數成功人士走過的道路。

01 天才型人才少之又少,更多人适合允許自己多做嘗試後再專注于一個領域深更

作者列舉了高爾夫球世界冠軍老虎伍茲的案例。武茲是不可多得的天才型選手,在10個月大時,就表現出了對高爾夫球的熱愛。父親觀察到兒子的獨特天賦,做了一系列專業的教育訓練,讓小伍茲在2歲時就獲得了第一次勝利,3歲時打出了9洞48杆的成績。

《小舍得》田雨岚式雞娃焦慮刷屏:Ai時代,做個“通才”才會赢

随着孩子年齡的增長,他把業内各種獎項都收入囊中。伍茲的成功,令人向往,但是很難複制。

作者列舉的另外一個案例,是世界網球傳奇運動員傳奇羅傑·費德勒。

羅傑的媽媽是網球教練,但是她從來沒把羅傑刻意拉進網球運動的圈子,甚至是把兒子從網球運動中“抽離”。

羅傑少年時期,喜歡踢足球,也喜歡打網球。父母給了羅傑自由選擇的機會,允許他慢慢嘗試,17歲時他才開始打職業賽,真正找到自己的最愛,并慢慢發力成為世界網球四大明星之一。

如今36歲的羅傑,依然活躍在網球比賽戰場上,對陣十幾、二十幾歲的青少年。

02 “晚一步專業化,是成功的鑰匙。”

羅傑的慢熱型成長模式,更符合大部分人。

允許孩子涉獵廣泛的領悟,同時可以拓寬他們的各項潛能 。

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獨特成長時區的密碼,有可遇不可毀的創造力。

作者列舉了17世紀威尼斯共和國的一群世界著名的音樂家。她們是一群女性,而且是被從事不體面職業的母親,遺棄在教堂門口,由慈善人士養育大的可憐女孩。為了培養這些孩子獨立的能力,教堂教授她們各種樂器,每周二、四、六,才被允許學習一個小時,平時要做家務。

就是這樣一群再普通不過的女孩,有的因從母親那裡感染了梅毒,生下來就身體殘缺不全,有的因天花不敢到人多的地方。但是這些都沒有妨礙她們成為非常優秀的音樂家。一度因為這些女孩的演奏,讓她們生活的皮塔耶福利院成為世界矚目中心,變成旅遊勝地,一如今天的理塘,因為丁真,成為旅遊勝地。

03 做刻意的初學者

2007年度諾貝爾生物學和醫學獎得主、美國人奧利弗·史密斯,在談及科學家的素養時說,擁有“快樂文化”是科學家成功的秘訣之一。

他有個非常享受的“星期六早上的實驗”,是工作日之外可以做的,與研究課題無關、自己感興趣的實驗。

史密斯研究胰島素分子分離,一度被卡住。還是他記起12歲時,看到的媽媽用澱粉漿為父親的襯衫定型,得到啟發,研究出“凝膠電泳”。

“針對富有創造性的思考者的研究發現,熱情、甚至孩子氣、愛玩的特性,在他們身上反複出現。”

Ai時代,越來越多的工作,人腦會遠遠落後于人工智能。

但是,人工智能有着緻命弱點:過于精細和專業化,不能跨行業思維操作。而人,卻可以做到無邊界學習各項知識。

父母要讓孩子想在高速發展的Ai時代立住腳,處于不敗之地,不必焦慮雞娃,不妨讓孩子多角度、跨行業學習,做個通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