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直到工作找上門,我才知道原來電影是要配音樂的 - 梶浦由記談動畫音樂的創作(一)

直到工作找上門,我才知道原來電影是要配音樂的 - 梶浦由記談動畫音樂的創作(一)

作者:怠心客/Anitama 封面來源:《Noir》

動畫與音樂密不可分,動畫作品能夠獲得全世界的支援,也離不開音樂的力量。如今,日本動畫歌曲和 J-POP 一樣廣為傳頌,配樂的品質也絲毫不遜色于真人作品。現在的動畫音樂,到底是如何誕生的?

《Keyboard Magazine》2019 年秋季刊制作了“動畫與音樂的關系”專題,請到衆多動畫音樂、動畫歌曲相關人士,傾聽當事人的證言,追溯大師們的足迹,分析名曲的樂譜,解答動畫與音樂形成現在這種關系的過程和手法。

直到工作找上門,我才知道原來電影是要配音樂的 - 梶浦由記談動畫音樂的創作(一)

作曲家梶浦由記獨一無二的世界觀,受到了熱烈的支援。她用造語寫成的人聲歌曲,和運用弦樂、民族音樂、電子音的音樂,令衆多動畫制作者和愛好者為之癡狂。

然而,梶浦的音樂生涯的起步,卻和配樂毫無關系,而是作為樂隊 See-Saw 的一員開始的。她從小就基本上隻聽人聲演唱的歌曲,說實話,對純器樂幾乎沒什麼興趣。然而,在作為 See-Saw 的一員活動時,她接到競标作品的委托,要制作純器樂曲。她寫了 3 首樂曲,其中一首受到電影導演市川準的青睐,于是突然就讓她給電影《東京兄妹》(1995 年)寫了音樂。而制作人看了電影,又找她來給動畫寫音樂。于是,她和動畫音樂第一次接觸,擔任了《新橙路 那個夏天的開始》(1996 年)的配樂。

直到工作找上門,我才知道原來電影是要配音樂的 - 梶浦由記談動畫音樂的創作(一)

直到接到這些委托之前,梶浦甚至沒有意識到過電影是配了音樂的。她一邊想着“原來還有寫這種音樂的工作啊”,一邊開始制作,腦子裡滿是困惑。在制作《東京兄妹》時,市川導演親自來到工作室,要她“配合這一幕彈彈鋼琴試試”。她跟着感覺彈了一段,市川導演就誇贊她“對對,就是這個感覺”。就這樣,在市川導演手把手的教導下,她總算是完成了工作。

接下來的《新橙路》,雖然是動畫,但因為也是劇場版,是以不是照着“悲傷 1、2、3”這種需求表作曲,而是結合具體場景創作,是以也還算好做。然而,梶浦之前雖然一直在搞音樂,卻也就是一年寫上 20 首歌而已。如今突然到了必須在一個月裡寫出 20~30 曲的配樂世界,她寫了 5~6 曲,就已經感覺身體被掏空了。是以,剛開始的這兩部作品,她真的是拼了老命,把自己所有壓箱底的東西全都翻出來了。

直到工作找上門,我才知道原來電影是要配音樂的 - 梶浦由記談動畫音樂的創作(一)

梶浦和 TV 動畫結緣,則是 1997 年的《EAT-MAN》。因為估計她一個人應付不來,是以這部作品是她和 EBBY、米田和民共計 3 位作曲家共同完成的。這麼一分,自己要負責的樂曲就比較少,她做得非常開心。不過,這部作品的監督,就是真下耕一。真下監督非常中意梶浦,日後又來找她合作。是以,如果沒有這一部作品,梶浦或許也不會接到後來的那些工作了。她表示,自己能夠獲得今天的成績,還要多虧與真下監督的緣分。

在《EAT-MAN》之後,雖然梶浦也接了幾部配樂工作,但她還是不太懂純器樂樂曲該怎麼做。就在這種情況下,真下監督前來委托她:“下一部動畫請您一個人完成全部作曲。”真下監督對音樂的态度是“總之你就怎麼喜歡怎麼做”,他對梶浦說:“請不要做沉在畫面後面的‘背景音樂’,而是做不斷上前來的‘前景音樂’。”

自己到底是什麼地方如此受真下監督垂青?梶浦回憶說,在《EAT-MAN》的時候,她負責制作整部作品的主題音樂。因為當時自己是第一次和真下監督合作,她實在心裡沒譜,于是寫了三首曲子帶了過去。

第一首是自己喜歡的小衆樂曲,第二首是“因為是 TV 動畫是以寫得稍微好懂一點”的樂曲,第三首則寫得還要更好懂。她問真下監督:“您覺得哪首好?”結果真下監督毫不猶豫,選中了她全盤放開個人興趣的第一首。是以,她想,真下監督一定是音樂喜好和自己相投。從這種含義上來講,自己第一次連續合作的對象是真下監督,也是形成如今的自己的重要原因。她一邊與真下監督一起工作,一邊學習原聲帶的手法。

直到工作找上門,我才知道原來電影是要配音樂的 - 梶浦由記談動畫音樂的創作(一)

第二次與真下監督合作的作品,就是《NOIR》(2001 年)。她心想:“真虧工作能一部接一部地來。”但是她又不像科班出身的作曲家那麼靈巧,一直被人說寫的樂曲太偏。是以她記得很清楚,當時,自己覺得,在那之後不會接到那麼多的工作了吧。

梶浦當時切身感到,在 J-POP 的世界,她運用當時非常喜歡的 New Age 音樂和世界系音樂要素寫出的歌曲,并沒有需求。然而做起原聲帶的音樂一看,就算用盡了自己喜歡的東西、在聽的東西,寫盡了自己想寫的曲子,也還是完全不夠。

于是梶浦得出一個結論:“也就是說,做自己想做的事也可以嘛!”這讓她非常振奮。她心想,自己今後就算還能接到配樂的活,也就隻會有兩三部了吧,是以要在《NOIR》裡做完自己一直想做卻沒有做的事。

她也不管适不适合動畫,把自己想寫的樂曲一股腦全都寫出來。是以這部作品的樂曲時而有民族風情,又因為舞台在巴黎是以時而又有巴黎味,時而又有類似贊美詩的音樂,世界觀亂七八糟。她什麼都沒想,隻顧着塞自己喜歡的樂曲。

然而,這種“亂七八糟”的音樂,配上動畫,竟然非常合适。梶浦認為,這是因為真下監督用音樂的方法也有些獨特。《NOIR》這部作品,5 分鐘沒有台詞隻放音樂是理所當然。真下監督因為喜歡她為動畫寫的主題音樂之一《Canta Per Me》,是以一集就放上 3 遍還不夠,逮準機會就要放。而且音樂的音量也很大。他像是音樂劇一樣使用梶浦創作的音樂,從這種角度來講,動畫也是一部破天荒的作品。

直到工作找上門,我才知道原來電影是要配音樂的 - 梶浦由記談動畫音樂的創作(一)

再接下來,《機動戰士高達 SEED》的制片人似乎是聽到了《NOIR》中使用的 See-Saw 的歌曲,就找上門來,請她們擔當這部作品的 ED 主題曲。而這首 ED《あんなに一緒だったのに》獲得了好評,梶浦由記又接連收到插曲的委托。這讓她感到非常幸運。在那之前,她已經制作了多部原聲帶,但因為 See-Saw 這首 ED,她再一次讓别人認識到了“這人也會寫歌”。若非如此,她可能要一直以原聲帶為中心工作了。

《機動戰士高達 SEED》的插曲《暁の車》,是以團體 FictionJunction YUUKA 的名義發表的。在那之後,她也以團體的形式向動畫作品提供歌曲。這倒并不是出于什麼戰略思考,而是水到渠成的事。在接到給高達寫插曲的工作後,她先寫出了《暁の車》,然後思考該找誰來唱,覺得在音樂劇中有過合作的南裡侑香的聲音适合這首歌曲,就請她來演唱。

直到工作找上門,我才知道原來電影是要配音樂的 - 梶浦由記談動畫音樂的創作(一)

梶浦之前就一直漠然地心想,自己未來要以自己的名義,請來衆多的歌手和樂手,進行音樂活動,就想出了“FictionJunction”這個項目名。而到了動畫要播出時,片尾字幕必須有歌手的名字,于是她就提出以 FictionJunction YUUKA 的名義發表。

FictionJunction YUUKA 原本并不打算作為單體活動,而是隻為《暁の車》而生的一次性的名字。但是這首歌走紅、發售了單曲、還在一般的音樂節目裡出演,廣為人知,這才成了固定組合。

梶浦認為,自己真的是非常幸運。不僅僅是高達這樣的人氣作品,之前的《NOIR》也是一樣,那部作品的成功讓深夜動畫的知名度一舉提升了起來,自己也是以受惠了。

在 FictionJunction 之後,梶浦還組建了 Kalafina 這個團體。這是在制作《空之境界》的時候,她接到委托,不僅僅是背景音樂,而是包括主題歌在内,完全以她的世界觀制作音樂。因為動畫共 7 章,就有 7 部作品每部請一個新人歌手來唱的提案。梶浦提出,既然如此,就得找唱得好的人來,于是舉辦了試音遴選歌手。

可是經過試音,并找不出 7 個唱得好的歌手。于是梶浦心想,就和這幾個人一起把 7 部的主題歌都做了吧,選出了成員。而到了給團體起名字的時候,她開始思考,這個團體要和《空之境界》一起結束嗎?

畢竟,歌唱團體不論是組成還是培養都非常不容易,她完全不想讓 Kalafina 以《空之境界》這一部作品告終。但是如果團體沒有獲得一定成果,她也不能不負責任地說“還能再繼續”。雖然《空之境界》日後成為了劇場版動畫熱的導火索,但在當初,沒有 TV 動畫、直接上劇場版,似乎是被認作非常魯莽的做法。

直到工作找上門,我才知道原來電影是要配音樂的 - 梶浦由記談動畫音樂的創作(一)

《空之境界》的音樂和劇情展開非常協調。這是因為制作公司 ufotable 注重音樂,梶浦就拿到了由完整的動态分鏡和時間點準确的台詞構成的視訊資料,配合資料制作嚴絲合縫的音樂。這對制作原聲帶來說,是非常寶貴的經驗。特别是在制作 TV 動畫的時候,作曲家就隻是完成音樂交上去而已,并不能親手把音樂和畫面結合到一起。

而《空之境界》是先有了會動的畫面,對着畫面制作音樂,就可以親身感受到“這麼做相對故事行進聲音的量太大了”。梶浦從中了解了類似音樂演出的部分,比如說為了最大限度地烘托高潮,前面要必須盡量克制音樂等等。如此一首一首地為近十部電影結合畫面制作音樂的經驗,改變了她作為作曲家的人生。

而且,因為《空之境界》是劇場版,觀衆不會跑掉,會在較長時間裡坐在電影院裡。是以,在這部作品裡她可以實作 TV 動畫很難進行的挑戰。比如說,兩個小時的作品裡,前 20 分鐘沒有任何音樂,隻放噪聲。TV 動畫隻有 30 分鐘就要結束,是以音樂也必須在這段時間裡做出起承轉合。而把這個時間延長到兩個小時,寫起音樂來,就讓梶浦感到非常有回報。

直到工作找上門,我才知道原來電影是要配音樂的 - 梶浦由記談動畫音樂的創作(一)

在開始 Kalafina 之前,她就心想,要随自己喜歡來做。不是拓寬河面,而是深挖河底。See-Saw 和 FictionJunction 的時候,她還是會收到客戶的需求。但她希望 Kalafina 不要受到束縛,而是隻在自己想幹的狹小範圍裡大顯身手。

能夠做到這一點,也是因為作品和自己合得來。在開始制作音樂之前,梶浦閱讀《空之境界》的原作小說,就覺得文章的節奏感非常對自己胃口,讀起來心頭會不斷湧現想象。她産生了一種預感,這部作品的音樂會非常好做。是以,直到現在,她都覺得,這部作品讓她暢所欲為地創作了音樂。

本文僅供Anitama發表,任何機關或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本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官方網站:http://www.anitama.cn

官方微網誌:@AnimeTamashii

微信公衆号:Anitama0815

合作郵箱:[email protected]

原文: m.anitama.cn/article/38042d0e01df881b?utm_source=toutiao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