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賴,本為姓氏。賴姓出自姜姓。
賴姓是一個中文姓氏,在《百家姓》排名第98位,約占全國總人口0.18%,約250萬人。
曆史上賴姓重要人物有:西漢交趾太守賴先,唐朝光祿卿賴文雅、宋朝地理學家賴文俊,元代文學家賴良,清朝書畫家賴珍、賴鏡,太平天國賴漢英、賴文光,中華人民共和國上将賴傳珠。
但是近兩年,賴卻頻繁被罵,隻要冠以一個“老”字就會被人人喊打,隻因為“老賴”被用來指向那些欠錢不還的人,也就是法律上的“失信被執行人”。所謂失信被執行人指的是被執行人未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确定的義務,并具有相關推卸責任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将其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依法對其進行信用懲戒。
其實,這有點冤的慌,設想一下,我們平時都被比我們年輕的或者同輩、關系親密之人稱之為“老李”“老張”,但是如果姓賴被人冠以老字尊稱卻被稱呼成“老賴”,這不白之冤上哪說理去?
某一天,老張頭在上海虹橋動車站看到多年未見的賴姓戰友,一聲“老賴”脫口而出,衆目睽睽之下,讓老賴情何以堪?
嚴格來說,法律上并沒有老賴這個認定,官方全部用的是失信被執行人,隻是因為有“賴賬”一詞,是以這些人被冠以老賴之名,某些媒體平台也是信手拈來,并不嚴謹(包括我自己的文章),這對于網絡語言環境建構而言是不合理的。
我們同情姓賴的同胞們,同時也盡可能規範自己的行為,使用準确的詞語“失信被執行人”,盡可能少用“老賴”這樣的字眼,畢竟誠信是社會道德标準的同時,和諧也是社會主義主旋律。
無辜的賴姓人,也可以想開一點,要知道,“老賴”和“老賴”是有差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