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大型高速客輪改裝的航母主要是七隻鷹,“大鷹”、“雲鷹”、“沖鷹”、“海鷹”、“神鷹”、“飛鷹”和“隼鷹”,1937年侵華戰争以後,日本就開始進行商船改造的準備。1940年,日本國際關系惡化,開始大量的征招商船,1942年底改造了5艘“大鷹”、“雲鷹”、“沖鷹”、“飛鷹”和“隼鷹”,最後隻剩下“隼鷹”和“海鷹”,其它都被擊沉了。
1942年6月4号,中途島海戰以後又增加了3艘商船(為什麼是三艘,請往後看)進行改裝,1943年完成改裝,是“海鷹”、“神鷹”,整個二戰過程中一共改造7艘,這7艘改造的航空母艦裡有3艘是還沒有建完(是造客輪還沒有造完)就直接征用,其中比較小的是"飛鷹"和"隼鷹",這兩艘1萬噸左右,其他都在1萬5到2萬噸,航速在21到23節,能夠攜載飛機20到30架,全都是采用直通甲闆,單層機庫,兩部升降機。
“大鷹”号1942年的8月下旬執行第一次任務,第二次所羅門海戰給“大和”号戰列艦護航,作戰過程當中,它負責的任務是把飛機從本土運到西南太平洋島嶼,由于沒有港口,飛機直接從航空母艦上起飛,到島上的簡易機場降落,從那以後就轉為二線作戰,1942年9月在特魯克島西南太平洋遭到了美國“鳐魚”号潛艇的攻擊,有一枚魚雷命中艦艇中部,1943年4月在同一海域遭到另外一艘潛艇“鮪魚”号攻擊,由于引信故障沒有爆炸,4個月以後返航的時候,又碰上美國的潛艇發射魚雷被航母規避過去,返航到小笠原群島附近也遭到“海鲈魚”号潛艇的攻擊,右舷中了6枚魚雷,隻有一枚爆炸,其它5枚魚雷引信都沒有爆炸都沒有引爆,撞了5個大坑,1944年8月18日在菲律賓呂宋島西北被美國海軍“紅石魚”号擊沉。
1943年12月“沖鷹”号從特魯克返航被“旗魚”号潛艇攻擊,右舷艦艏爆炸船員住艙起火,飛行甲闆坍塌,前後升降機損壞,進行損害管制之後繼續航行,“旗魚”号裝填後第二次攻擊,一枚魚雷命中左舷的後部,輪機艙進水,舵機失靈,螺旋槳損壞,飛行甲闆扭曲變形動力也喪失了,“旗魚”号再次裝填,又發射3枚魚雷個月,1250人随船沉沒,跟他們一塊兒死的還有20名美國戰俘(美國“杜父魚”号潛艇被日本驅逐艦擊沉,投降後被俘虜送往日本,,被分别押到“沖鷹”和“雲鷹”上),“沖鷹”号是日本海軍第一艘被擊沉的商船改裝航母。
“雲鷹”号和“大鷹”他們都屬于新成立的海上護衛總司令部,專門負責運輸船隊的護航,這7隻“鷹”全都配備在這個部隊,往返于特魯克島、西南太平洋、塞班島、新加坡、菲律賓、台灣,1944年“雲鷹”号在塞班島附近遭到“黑線魚”号潛艇攻擊,受傷修理了5個月參加菲律賓、新加坡航線的運輸,在南海東沙群島附近,遭到美國潛艇“石首魚”号攻擊,兩枚魚雷命中右舷,命中中央鍋爐艙和艦尾尾舵機艙,産生大爆炸喪失航行能力沉沒,270人死亡。
“海鷹”号是1942年中途島作戰以後,日本開始加速商船改裝計劃以後,動員了兩艘船“阿根廷丸”号和“巴西丸”号,當時這兩艘船是跑阿根廷和巴西的,因為那個地方有很多日本的日僑,一趟30多天,“巴西丸”号已經确定征招了,但是1942年8月在特魯克島運輸過程當中,被潛艇擊沉。
“阿根廷丸”号1943年改造完成,是日本當時進行商船改造航母裡噸位最小的,也是戰争末期唯一存留的一艘航母,它的排水量是12755噸,航速21節,能載900人,(商船是仿照歐美在最上層甲闆搞個遊泳池,日本人當時比較封建不好意思下去遊泳,最後沒有辦法把它改成釣魚池了,老頭老太太在遊泳池邊釣魚),單層機庫五米高,機庫旁邊采用薄鋼闆做機庫的側壁,飛行甲闆160米,前端寬度13米,中間23米,後端16米,尾部降落長度是30多米,8道阻攔索,船幹舷很低,飛剪型的船首,巡洋艦的艦尾,是所有商船改裝航母裡頭最漂亮的一艘,塗裝是綠色和草綠色的迷彩。
1944年前往特魯克島遭遇美國潛艇,發射好幾枚魚雷,都沒命中逃過一劫,後來擔負從本土到台灣、菲律賓、新加坡的護航,10個月安然無恙,1945年1月,從新加坡滿載而歸,回到吳港受到熱烈歡迎,号稱最後的護航戰,從此之後再也不敢出去了,一直留在日本内海,美國轟炸吳港過程當中被美國轟炸機炸傷,戰後是唯一幸存的商船改裝的航母,1946年解體回收7500噸鋼鐵。
“神鷹”号航空母艦由德國的大型高速客輪“沙恩霍斯特”号改造而成,一戰後德國在日本的支援下獲得了一些技術資料建造了“齊柏林伯爵”号航母,建成後一直扔在港口,1942年中途島海戰後,日本想買下這艘航母,由于大西洋航行交戰激烈,無法開回日本,德國當時在日本有一艘大型高速客輪“沙恩霍斯特”号(2萬多噸)賣給了日本,“沙恩霍斯特”号1934年下水希特勒出席了下水儀式,1935年竣工時18184噸,采取的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渦輪電力推動,航速二十一節,1939年8月到神戶卸完貨物之後傳回德國途中,在新加坡接到電報英德開戰,不敢回家傳回神戶港,船扔在了日本,船員走西伯利亞大鐵路颠沛流離的回國了。
日本當時沒有原始設計資料,隻有船體構造圖和舾裝圖,隻能實體測量最後生成了一個圖紙确定改造方案,材料是用廢鐵重新冶煉以後的輕型鋼闆與“大和”級四号艦的配件與鋼材,1943年12月傳遞海上護衛總司令部,海軍人員上艦之後天天圍着鍋爐轉,德國的高新技術日本人沒有見過不會用,又重新換成了柴油機,那就換動力吧,又開始換成柴油機,1944年7月服役,第一次出海艦上的“九七”艦攻發現海面有可疑的油迹從水下滲出,懷疑是潛艇受傷或者故障了,開始發射深水炸彈之後形成了50米寬,1500米長的油迹帶,一個月以後又發生了一次這樣的事,過了幾天同樣的事情再次發生,一共炸沉了3艘潛艇,
1944年11月11号護送油船前往新加坡,從九州島出來之後,經過濟州島準備前往舟山群島方向。結果讓美軍潛艇跟上,發射4枚魚雷命中它的右舷,直接打到航空燃料庫,引爆以後陷入火海,30分鐘沉沒,1100多人死亡,60人逃生。
本文由影視娛樂聚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