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貓咪現在作為許多人的夥伴甚至是家人,已經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了,和鏟屎官們不離不棄了。
其實,早在許多年前,貓咪已經被馴化并喂養了,中國、埃及等曆史比較悠久的國家都會有貓咪的存在。
當人們談到貓咪的曆史時,會覺得那時貓咪的模樣就是現在貓咪的模樣。
但貓咪,是有祖先的,是有一個進化史的。
貓咪貓屬于貓亞科動物,大概在940萬年前,貓亞科動物才正式出現,并且劃分為不同品種的貓咪。
像豹貓、獰貓、猞猁等大型貓,都是貓咪的“親戚”。貓咪因為體積較小,若是遇上善良的鏟屎官,就可以不用過上風餐雨宿的生活,感受着人類家庭的溫暖。
而它的近親們,在山間奔走,越過荒漠,穿過樹叢,以靈活的身軀和靈敏的動作保護自己并且捕獲食物,同時具有領地意識,不是群居生物。
仔細一看,是不是和家裡的貓咪,有幾分相似。
有一個說法是:
家裡貓咪的祖先,其實是“非洲野貓”。
“非洲野貓”主要生活在半沙漠地區,是屬于山貓的一種。
最開始将非洲野貓馴養成功的,是古代的埃及人。
當時的野鼠衆多,并且大多出現在人類聚集的地方,
身為老鼠的天敵——貓,也就派上用上了。
人類習慣了貓咪在身邊的生活,并且去保護貓咪,貓咪逐漸适應與人類一起生活。
也難怪,在埃及,有許多與貓咪相關的曆史。
由于這樣一種和諧的關系,加上當時并不會有絕育的概念,貓咪為人類解決了野鼠的難題,人類為非洲野貓的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
于是非洲野貓世世代代繁衍下去,再到後面,“家貓”,這一種與人類一起生活的新物種就産生了。
還有一種說法是:
有一種叫做原小熊貓的生物,是貓的始祖。
原小熊貓最早出現在2500萬年前,它的體型跟現在的家貓相差不多。
原小熊貓屬于比較早的貓科動物,是以也被稱之為始貓。
經過研究表明,原小熊貓的體型結構跟骨骼在構造顯示,它很有可能是在樹上生活的。
是以,貓咪可能繼承了原小熊貓的上樹功能,但貓咪抛棄了在樹上生活的習性,繼承了非洲野貓的自由奔走基因。
不管貓咪的始祖是非洲野貓還是原小熊貓,貓咪也是一如既往地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