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最吉祥的鳥--喜鵲.喜鵲分布範圍很廣、除南極洲、非洲、南美洲與大洋洲外、幾乎遍布世界各大陸。中國有4個亞種,見于除草原和荒漠地區外的全國各地。喜鵲在中國是吉祥的象征,自古有畫鵲兆喜的風俗。

喜鵲是适應能力比較強的鳥類,在山區、平原都有栖息,無論是荒野、農田、郊區、城市、公園和花園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喜鵲是很有人緣的鳥類之一,喜歡把巢築在民宅旁的大樹上,在居民點附近活動。
二、最神秘的鳥--烏鴉.又叫老鸹,嘴大喜歡鳴叫,性情兇猛。烏鴉共36種,分布幾乎遍及全球。中國有7種,大多為留鳥。烏鴉全身或大部分羽毛為烏黑色,故名。多在樹上營巢。常成群結隊且飛且鳴,聲音嘶啞。雜食谷類、昆蟲等,功大于過,屬于益鳥。
烏鴉是一種靈性之鳥,在國内的頻頻亮相,引起人們對他的文化意義上的關注。在唐代以前,烏鴉在中國民俗文化中是有吉祥和預言作用的神鳥,有“烏鴉報喜,始有周興”的曆史傳說。唐代以後,有烏鴉主兇兆的學說出現,現代,烏鴉又被賦予報憂不報喜、專門暴露抨擊不合理現象的孤獨而勇敢的自由鬥士色彩。烏鴉在中國各區域(民族)中的文化形象也存在很大的差異。
三、體型最小的鳥--吸蜜蜂鳥.也叫蜜蜂蜂鳥,是世界上最小的鳥,也是世界上最小的溫血動物。平均體長約6.1厘米;均重2.0克。和大多數蜂鳥隻分布于中南美洲一樣,吸蜜蜂鳥僅分布于中美洲的古巴各島,是古巴特有鳥類。
吸蜜蜂鳥主要栖息于附近有茂密灌木叢、藤類和附生植物的成熟林和林緣地帶,也在山谷、花園和沼澤地活動。由于人類活動的影響,吸蜜蜂鳥賴以生存的熱帶、亞熱帶森林和沼澤地遭到嚴重破壞,此種南美獨有微型小鳥的種群數量大幅減少,淪為瀕危鳥類。
四、飛得最慢的鳥--小丘鹬.丘鹬這一大類鳥共有77種,廣泛分布在世界各地,我國有38種。它們屬小型涉禽鳥類,多栖息在海岸、沼澤及河川等地,以水生動物為食。
丘鹬的天生膽小,白天多隐藏在山林中很少出來活動,黃昏或拂曉飛出覓食,就連雌雄見面也多在此時,而白天分散隐蔽。丘鹬僅能以8千米每小時的速度緩慢飛行,是世界上飛得最慢的鳥。
五、壽命最長的籠養鳥--葵花鳳頭鹦鹉.葵花鳳頭鹦鹉屬于攀禽,共有4個亞種。體羽無虹彩,主要為白色,頭頂有黃色冠羽,憤怒時頭冠呈扇狀豎立起來,就像一朵盛開的葵花。野生原種主要分布于澳洲的北部、東部與南部,塔斯馬尼亞和印尼的一些島嶼。
葵花鳳頭鹦鹉以植物種子、殼類、漿果、堅果、水果、嫩芽、花朵、昆蟲為食。語言能力一般。喙的力量強大,作為寵物飼養需要養在金屬籠子中。葵花鳳頭鹦鹉平均體長約40-50厘米,體重815-975克,最長壽命可達80年,是最長壽的籠養鳥。
六、學話最多的鳥--非洲灰鹦鹉.非洲灰鹦鹉屬于大型鹦鹉,是典型的攀禽。野生的非洲灰鹦鹉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及西部,西從幾內亞·比索起,東到肯亞西部。由于栖息地遭受破壞和每年在國際貿易中被大量捕獲和交易,非洲灰鹦鹉的種群數量在不斷減少。目前野生的非洲灰鹦鹉全球數量約為1300萬隻,且其數目仍呈逐年下降趨勢。
非洲灰鹦鹉主食各類種子、堅果、水果、花蜜、漿果等,該物種說話能力強,天資聰穎,智商高,以擅長模仿人語聞名。是已知的幾種可以和人類真正交談的動物之一。在一些實驗中它被證明有着4到6歲孩子的認知水準。艾琳·佩珀伯格博士通過與名為亞曆克斯的非洲灰鹦鹉的實驗表明,它能夠學習超過100個人類對話中的詞,為學話最多的鳥類。
七、遷徙飛行最遠的鳥類--北極燕鷗.北極燕鷗是屬于燕鷗屬的一種中等體型的海鳥。栖息于沼澤、海岸等地帶。成群活動。以魚、甲殼動物等為食。北極燕鷗常成群活動。持久而頻繁地在海面上空飛翔,并不斷掠過水面捕食。北極燕鷗不僅有非凡的飛行能力,而且争強好鬥,勇猛無比。
北極燕鷗分布于北極及附近地區,是候鳥,每年經曆兩個夏季,從其北部的繁殖區南遷至南極洲附近的海洋,之後再北遷回繁殖區,全部行程達40000多公裡,這是已知的動物中遷徙飛行路線最長的鳥類。
八、羽毛最多的鳥--天鵝.天鵝指雁族的鳥類,為鴨科中個體最大的遊禽類群。除非洲、南極洲之外的各大陸均有分布。我國分布有大天鵝、小天鵝和疣鼻天鵝三種。天鵝是一種冬候鳥,喜歡群栖在湖泊和沼澤地帶,主要以水生植物為食,也吃螺類和軟體動物。遷徙時會多群集結,20餘隻組成小群,排成“一” 字或“人”字隊行,邊飛邊鳴。
天鵝屬于大型鳥類,最大的身長1.5米,體重六千多克。起飛時它們要在水面或地面向前沖跑一段距離。天鵝身上的羽毛超過25000根,是羽毛最多的鳥類。由于天鵝的羽色潔白,體态優美,叫聲動人,行為忠誠,在歐亞大陸的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不約而同地把白色的天鵝作為純潔、忠誠、高貴的象征。
九、喙峰最長的鳥--巨嘴鳥.巨嘴鳥一般指鵎鵼,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熱帶森林中,尤以亞馬遜河口一帶為多。主要以果實、種子、昆蟲、鳥卵和雛雞等為食。以樹洞營巢。色彩豔麗和驚人的大喙使其觀賞價值極高。
鞭笞巨嘴鳥的确名副其實,其嘴之大,簡直令人不勝驚訝。雖然它的體長為60—70厘米,但身體顯得比較瘦小,一張大嘴卻又粗又壯,長度為17—24厘米,,幾乎相當于體長的三分之一,是喙峰最長的鳥類。
十、雌雄體重相差最大的鳥--大鸨.是鶴形目鸨科的大型地栖鳥類。廣布于歐亞大陸,從歐洲的伊比利亞半島向東到亞洲的土耳其、蒙古、俄羅斯、中國和北韓半島。是匈牙利的國鳥。大鸨栖息于廣闊草原、半荒漠地帶及農田草地。通常成群活動,善于奔跑,大它們既吃野草,又吃甲蟲、蝗蟲、毛蟲等,大草原的保護神。
大鸨是世界上最大的飛行鳥類之一,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它身高背寬,雄鳥體長可達1米,體重10公斤,雌鳥比雄鳥相對要小得多,平均體重3.5公斤,是世界上雄鳥和雌鳥體重相差最大的鳥類。
十一、最複雜鳥巢的築造者--織布鳥.織布鳥屬雀形目,織布鳥科,有70個不同的品種,主要分布于非洲熱帶和亞洲,以植物種子和昆蟲為食。
織布鳥是鳥類乃至動物中最優秀的紡織工。常常活動于草灌叢中,營群集生活,常結成數十以至數百上千隻的大群。非洲織布鳥的巢,也是最大和結構最複雜的公共巢,有300多個巢室。
十二、每窩産卵最多的鳥--灰山鹑.是一種中等體型的灰褐色鹑。分布範圍幾乎遍及整個歐洲,從英倫三島、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葡萄牙、西班牙、法國等向東經歐洲中部、東部到亞洲中部、伊朗北部等地。主要以草本植物和灌木的嫩枝、嫩葉、芽、花、果實、種子等植物性食物為食。
灰山鹑營巢于富有灌叢和蒿草的平原溝谷、溪流、幹草地,草原幼林和山區疏林、樹叢地區。雄鳥和雌鳥往往共同營巢。巢的結構甚為簡單,主要是在松軟的地上凹處刨一個淺坑,墊以幹草、苔藓和羽毛等即成。每窩産卵10—20枚,最多達26枚。為單窩産卵最多的鳥類。
十三、飛行體重最大的鳥--灰頸鹭鸨.灰頸鹭鸨又名柯利鳥,分布于非洲東部和安哥拉、南非等地。栖息于草原等環境中,成小群活動,以植物的老樹皮,樹枝等為食。灰頸鹭鸨為少數能夠吃下老樹皮和枯枝敗葉的鳥類,它的胃十分強壯,裡面可以容納4~4.5公斤草料,灰頸鹭鸨胃中的草料從被胃液泡軟到發酵完成通常需要25~27天,然後還需要10~15天的營養吸收過程後才會将消化完的草料排出體外。
成年雄性灰頸鹭鸨平均110厘米長,60~90厘米高,翼展230~275厘米長,重12.4公斤,是世界上能飛行的體重最大的鳥類。
十四、最小的猛禽--婆羅洲隼.婆羅洲隼屬于鳥綱,隼形目,隼科,體長15厘米,體重約35克,僅比麻雀稍大。是世界上最小的猛禽。
婆羅洲隼為肉食猛禽。體形矯健,飛行迅捷;翅稍長而狹尖,飛行快速,善于在飛行中追捕獵物。為農林業的益鳥,在抑制害鼠、害蟲方面起重要作用。
十五、羽毛最長的林鳥--天堂大麗鵑.天堂大麗鵑一般指格查爾鳥,号稱南美洲的“極樂鳥”,是瓜地馬拉的國鳥。格查爾鳥又稱彩咬鵑、鳳尾綠咬鵑、長尾冠咬鵑。雄鳥拖着一米多長中黑邊白的尾羽,形态奇特。
天堂大麗鵑亮綠的尾羽是比黃金還珍貴的物品。在古代瑪雅和阿芝台克文明中,隻有國王和進階祭司才佩戴有這種翡翠般的尾羽。天堂大麗鵑的尾羽最長可超過1米,是林鳥中尾羽最長的鳥。
十六、遊水最快的鳥--巴布亞企鵝.又名白眉企鵝、金圖企鵝,體形較大,身長約60-80厘米,重約6公斤,因其模樣憨态有趣,有如紳士一般,十分可愛,因而俗稱“紳士企鵝”。栖息于南極半島和南大洋中的島嶼上。生活在較南地區的巴布亞企鵝以吃磷蝦為主,生活在較北的則較多以魚類為食。
巴布亞企鵝是企鵝家族中最快速的泳手,遊泳的時速可達36公裡,也是遊水最快的鳥。在水中,海獅、海豹和殺人鲸均是巴布亞企鵝的天敵。在陸上,成年的巴布亞企鵝并不會受到威脅,但其他鳥類會偷食它們的蛋和幼企鵝。
十七、振翅頻率最慢的鳥--大秃鹫.大秃鹫是大型猛禽,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和高山荒原與森林中的荒岩草地、山谷溪流和林緣地帶,常單獨活動,偶爾也成小群,特别在食物豐富的地方。我國多省份都有分布。新疆西部、青海南部及東部、甘肅、甯夏、内蒙西部、四川北部繁殖,其他地區零星分布。
大秃鹫主要以大型動物的屍體為食,常在開闊而較裸露的山地和平原上空翺翔,窺視動物屍體。偶爾也沿山地低空飛行,主動攻擊中小型獸類、兩栖類、爬行類和鳥類,有時也襲擊家畜。在猛禽中,大秃鹫的飛翔能力是比較弱的,它會一種節省能量的飛行方式-滑翔。滑翔數小時不拍翅膀,為振翅頻率最慢的鳥。
十八、最擅長效鳴的鳥--濕地葦莺.濕地葦莺是葦塘及沼澤地區内常見的食蟲鳥類,體色以褐為主,嘴細尖;體型纖長,性活躍,在草莖間穿飛及跳躍尋捕昆蟲。葦莺的種屬甚至連最有經驗的賞鳥人也難用肉眼識别。差別不同種屬的葦莺及莺科鳥類的最佳方法是它們的鳴聲。這或許也是它們彼此識别同族的主要方法。葦莺栖居在歐亞大陸的沼地蘆葦中。在中國台灣的淡水河和高雄,也常發現它們的蹤迹。
中國最常見的種類為大葦莺是莺類中體型最大的。混淆視聽,也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機制。此鳥是世界上模仿能力最強的鳥,能模仿60多種動物叫聲。
十九、飛行速度最快的鳥--尖尾雨燕.尖尾雨燕别稱:觀音燕、燕子、拙燕。主要分布在英國東部和南部地區。某些亞種繁殖于中國西北,多數冬季往南遷徙,但部分鳥留在雲南南部、海南島及台灣越冬。
尖尾雨燕以食魚為生,但它“人為挑食”,絕不吃淺海魚!尖尾雨燕有一對剪刀尾。這可以為它避開空氣所帶來的阻力,它的頭圓圓的,活像一個乒乓球。身子長長的,在空中飛行時,像一支箭一樣快。它的速度可達180km/小時,為飛行速度最快的鳥。
二十、巢穴最大的鳥--白頭海雕.白頭海雕又稱為美洲雕、白頭鷹、秃頭雕、秃頭鷹、美洲雕、秃鷹 。是大型猛禽,成年海雕體長可達1米,翼展2米多長。主要栖息在海岸、湖沼和河流附近,以大馬哈魚、鳟魚等大型魚類和野鴨、海鷗等水鳥以及生活在水邊的小型哺乳動物等為食,飛行能力很強。是北美洲所特有物種。1782年6月20日,美國國會通過決議立法,標明白頭海雕為美國國鳥。
白頭海雕為終生配偶制。築巢的材料主要是樹枝,裡面也鋪墊一些鳥羽和獸毛。白頭海雕和其他鷹類一樣,也喜歡利用舊巢,并且在繁殖期間不斷地進行修補,使巢變得越來越龐大,一般直徑可達2.8米,厚可達6米,重量可達2000千克。為鳥類當中最大的巢穴。
二十一、體型最大的鳥--鴕鳥.鴕鳥屬鴕形目鴕鳥科,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種鳥類,成鳥身高可達2 .5米,雄鴕鳥體重可達150千克。鴕鳥主要栖息于荒漠、草原和灌叢等地帶,其中索馬裡亞種有時進入濃密的荊棘灌叢中,在西南非洲甚至還見于陡峭的石質高原上。因其羽、皮及肉等都有很高的經濟價值,有生長快、繁殖力強、易飼養和抗病力強等優點,在許多國家被廣泛馴養。
鴕鳥身軀高大,是奔跑能手。每一步的距離可達3.5米,持續奔跑的速度為每小時50公裡,能奔跑5分鐘以上,沖刺速度為每小時超過70公裡以上,還能夠跨越5米多高的障礙。
二十二、尾羽最長的禽鳥--長尾雞.長尾雞是觀賞品種的家雞,它與當今廣泛飼養的蛋用雞和肉用雞同屬野生原雞的後代。但長尾雞純屬觀賞品種,其蛋及肉的産量極低。相傳在兩三百年前,在日本育成現在的長尾雞品種。經多年人工培育并具有特長尾羽的雄性長尾雞,立于特制的高架或高台上,其尾羽可以下垂至地面,因而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售價極高,是國際間觀賞家禽中的佼佼者。
日本用人工雜交培育成的長尾雞,尾羽的長度十分驚人,一般長達6~7米長,最長的記錄為1974年培育出的一隻,為12.5米。如果讓它站在四層樓房的陽台上,它的尾羽則可以一直拖到底樓的地面上,是以也是世界上尾羽最長的禽鳥。
二十三、振翅頻率最高的鳥--角蜂鳥.角蜂鳥體型較小,喙較長,雄鳥羽色豔麗,具有銅色冠羽,頭上有藍、綠、紅三色。分布于南美洲,主要栖息于巴西、玻利維亞、蘇利南地區的幹燥熱帶稀樹草原、林地,但不喜歡潮濕的森林。
角蜂鳥主要以花蜜和昆蟲為食,常盤旋飛行吸食花蜜,也捕捉昆蟲。在不停飛行時,振翅頻率可達90次/秒,如同超音波一樣,為振翅頻率最高的鳥。
二十四、翼展最寬的鳥--漂泊信天翁.漂泊信天翁是一種大型的海鳥。生活在南冰洋附近。漂泊信天翁之外型及大小與皇家信天翁極為近似,在遠處極難清楚分辨。其出沒的範圍較廣闊,幾乎在整個南冰洋都有其蹤迹,故得其名。
漂泊信天翁是體型最大的一種信天翁,也是衆多鳥類中翼展最長的一種鳥,平均達3.1米,最長可達3.7米。漂泊信天翁不僅是中國的三級保護動物,還是國際的寶鳥。
二十五、喙最長的鳥--澳洲鹈鹕.澳洲鹈鹕是一種大型遊禽,分布于太平洋諸島嶼,澳洲鹈鹕喜歡生活在遼闊及沒有太多植物的水面。隻要有足夠的魚類供應,周邊的環境并不重要,可以是森林、草原、沙漠、入海的泥地。
澳洲鹈鹕喙長,喉囊發達,适于捕魚。主要栖息于湖泊、江河、沿海和沼澤地帶。常成群生活,善于飛行,善于遊泳,在地面上也能很好地行走。鹈鹕體型粗大,成年鹈鹕體長約1.7米左右,翅展可達3米,喙長可達49厘米,是喙最長的鳥類。
二十六、沖刺速度最快的鳥--遊隼.遊隼屬于中型猛禽,共有18個亞種。分布甚廣,幾乎遍布于世界各地。是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和安哥拉的國鳥。主要栖息于山地、丘陵、半荒漠、沼澤與湖泊沿岸地帶,也到開闊的農田、耕地和村屯附近活動。
遊隼平飛速度隻有時速50-100千米,但是它是俯沖最快的鳥類,俯沖時速最快可達到460千米。
二十七、一次飛行時間最長的鳥--北美金鸻.繁殖于阿拉斯加及加拿大北部;越冬在南美洲。迷鳥見于日本及中國。單獨或成群活動。栖于沿海灘塗、沙灘、開闊多草地區、草地及機場,尤其是近海機場。
美洲東部的金鸻經常飛越大西洋和南美洲,來到南方的巴塔哥尼亞。然後沿着密西西比河流域傳回。美洲西部的金鸻可以一口氣不停地飛到南太平洋的鳥嶼。北美金鸻以90公裡/小時的速度飛35小時,越過2000多公裡的海面。是一次飛行時間最長的鳥。
二十八、壽命最長的鳥--亞馬遜鹦鹉.亞馬遜鹦鹉分布在中美洲、南美洲和墨西哥的一些地區。大多數作為寵物飼養的品種有綠色的羽毛和深色的喙部。它也是一種壽命最長的鳥類之一,據記載在英國利物浦有一隻名叫"詹米"的亞馬遜鹦鹉,生于1870年12月3日,卒于1975年11月5日,享年104歲,不愧為鳥中的“老壽星”。
亞馬遜鹦鹉的美麗和尊貴,具備所有鹦鹉的優點,亞馬遜鹦鹉最喜歡模仿小孩子和女人聲音,因為他們的音階較高,往往由女士或孩子喂養,學人語則更快,更清楚。
二十九、喙最寬的鳥--鲸頭鹳.鲸頭鹳是一種與鹳科非常相近的大鳥,它是鲸頭鹳科鲸頭鹳屬唯一的物種。名稱來自于它強大的喙。是世界上喙最寬的鳥,可達12厘米。鲸頭鹳生活在非洲東部熱帶地區蘇丹共和國和尚比亞的巨大沼澤地區。在泥水中捕魚,其食物主要是肺魚類。
鲸頭鹳在地面上巢築,每次産兩枚卵。鲸頭鹳的目前數量估計在5000至8000隻之間,大多數生活在蘇丹。國際鳥盟将其保護現狀定為易危鳥類。危害的主要來源是栖息地遭破壞、人為幹擾和捕獵。
三十、飛行最高的鳥--高山兀鹫.高山兀鹫是隼形目鷹科兀鹫屬的鳥類,屬大型猛禽,主要分布于阿富汗、不丹、中國、印度、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馬來西亞、蒙古、尼泊爾、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泰國和烏茲别克斯坦。它最高飛行高度可達9000米以上,能飛越珠穆朗瑪峰,與天鵝并稱是世界上飛得最高的鳥類。
高山兀鹫主要以腐肉和屍體為食,一般不攻擊活動物。視覺和嗅常都很敏銳,常在高空翺翔盤旋尋找地面上的屍體,或通過嗅覺聞到腐肉的氣味而向屍體集中,有時為了争搶食物而互相攻擊。在食物貧乏和極其饑餓的情況下,有時也吃蛙、蜥蜴、鳥類、小型獸類和大的甲蟲和蝗蟲。
三十一、最華貴的鳥--紫藍金剛鹦鹉.紫藍金剛鹦鹉是鹦鹉家族中個頭最大的成員,體長可達1米,體重超過1.5公斤。主要的族群分布在巴西北部,栖息在森林或有大樹附近的地方,吃各種各樣樹的果實。
紫藍金剛鹦鹉鮮豔的藍色羽毛和彎鈎一樣的巨大鳥喙使得它們格外惹人注目。紫藍金剛鹦鹉擅長交際、頑皮而又聰明。然而人類的獵捕和對自然環境的破壞,使得野生鹦鹉的數量在持續減少。由于身價昂貴,它們一直是逐獵的對象,如今這種世界上最華貴的鳥類物種正面臨着生存的危機。
三十二、最美麗絕倫的鳥--極樂鳥.極樂鳥一般指極樂鳥科的鳥類,有16屬41種。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亞、巴巴新幾內亞以及澳洲東部的部分地區。大部分雄鳥色彩缤紛,具有複雜華麗的飾羽。
極樂鳥羽色華美,且具有金屬光輝,飾羽亦富于變化。由于此奇麗飾羽,被使用為女士們服飾,作為華貴和尊嚴的象征,極樂鳥的羽毛也出現在尼泊爾國王的王冠之上。鳥類學家們對極樂鳥的研究仍在繼續,特别是針對大量的極樂鳥被捕殺制成裝飾品出售,給極樂鳥造成的巨大危害性,展開了大規模的宣傳活動。如今,極樂鳥作為一種美麗的珍禽,在它們的産地已受到嚴格保護。
三十三、最珍稀的鳥--朱鹮.朱鹮古稱朱鹭、紅朱鹭,朱鹮系東亞特有種。朱鹮曾廣泛分布于中國東部、日本、俄羅斯、北韓等地,由于環境惡化等因素導緻種群數量急劇下降,至20世紀80年代僅我國陝西省南部的漢中市洋縣秦嶺南麓僅有7隻野生種群,後經人工繁殖,至2014年野外種群數量突破1500多隻。分布地域已經從陝西擴大到河南、浙江等地。
朱鹮是一種稀有的美麗鳥類,具有非常高的保護價值和觀賞利用價值。雖然朱鹮的瀕危局面有所緩解,但不足以維持一個物種穩定繁衍的種群數量。朱鹮的稀有程度和由此判别的物種價值是最高的。
三十四、翅膀面積最大的鳥--安第斯秃鷹.安第斯秃鷹是一種龐大的鳥類,多見于山地,但是也有些生活在多海風的海岸,甚至在多熱氣流的沙漠地帶。安第斯秃鷹是所有鳥類中翅膀面積最大的。
安第斯秃鷹是腐食動物,是以它們始終在高空飛翔中尋找動物屍體來果腹。它們喜歡食用大型動物。安第斯秃鹫是一種瀕臨滅絕的肉食猛禽鳥類,身軀1.2米,冀展3.2米,體重15千克左右,平均可達壽命72歲。
三十五、最大的鳥類化石--象鳥.象鳥曾被認為是世界所存在過最大的鳥類,曾經生活在馬拉加西,身高超過三米,體重可達半噸。其下有“隆鳥屬。象鳥不會飛,但是有強壯的雙腿,生活在森林中,以水果為食。
1649年,是當地居民能夠捕殺到隆鳥的最後一年。在200年後的1849年,曾有人在馬拉加西島的森林中發現一枚隆鳥蛋。自此以後,人類再也沒有發現過任何隆鳥的足迹,它的世界第一大鳥的稱号也在人類的幹涉之下讓給了鴕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