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騰沖,還是雨水連綿。下午兩點,我坐上了前往林家鋪的車,跟随保山電視台從業人員前往高黎貢山林家鋪地段拍攝生物多樣性紀錄片。約半小時,車來到了曲石集鎮上,沿着公路一直走,出了鎮,走上了專門為高黎貢山林家鋪監測站修築的環山公路。

蜿蜒的山路上美景不斷。遠處的山巒上霧氣騰騰,好似仙女下凡,路邊的萬壽菊争相綻開,一片橙紅,好不熱鬧!路的盡頭是高黎貢山林家鋪科研監測站,車進站時,雨還沒停。
小憩之後,雨停。一行人便開始進入山林前往五道溪。山路是窄窄的青石闆,陡峭且危險。在保護區内,隻有少數的護林員行走在這些路線上,路邊雜草長得比我還要高,草上的水打濕了我的褲腳。久雨初晴,青石闆上一層薄薄的青苔,每走一步,都要小心翼翼。樹葉上散落着水珠,晶瑩剔透,枝丫晃動,一顆顆飽滿圓潤的水珠從枝頭滑落,時不時滴落到我們身上,不一會兒,衣服便覺得有些潮濕。路途雖艱辛,但一路上,各種植物,枝繁葉茂,美不勝收,讓我大開眼界。
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有5726高等植物,同時,高黎貢山也是天然的植物“博物館”,有西藏紅豆杉、雲南紅豆杉、長蕊木蘭、光葉珙桐、桫椤、十齒花、水青樹、董棕、貢山三尖杉、油麥吊雲杉、瑞麗山龍眼、長喙厚樸、金鐵鎖、莼菜、疣鞘貝母蘭、騰沖燈台報春、紅花木蓮等等。很多樹上都挂着牌子,在介紹着自己:我是什麼科目的,來自哪裡,我今年幾歲了,我喜歡生活在哪兒。
引人注目的是,草叢中立着一塊牌子,上面寫着:大樹杜鵑回歸種植試驗。撥開草叢,看見一株樹苗,有着綠得發亮的四片大寬葉子,葉子的中間,是一個小小的花骨朵,每隔一段距離,便有一株小樹苗。每一株大樹杜鵑根部都有一張小卡片,卡片上是二維碼,手機掃描二維碼,便會出現該大樹杜鵑的編号和基本資訊。聲名遠揚的世界杜鵑王——大樹杜鵑就位于該保護區内一處陡峭的斜坡上。老幹虬枝的樹身上,長滿了苔藓、地衣、石斛和其他蘭草。胸徑330厘米,每年開花4萬多朵,以其鮮豔而碩大無比的花朵和磅礴的氣勢獨領風騷。大樹杜鵑分布在我國雲南省西部,主要分布于高黎貢山海拔2100~3300米的混交林中。大樹杜鵑是一種極度瀕危的物種,又不易培育。
沿着山路繼續往裡走,青石闆路變成了不規則的石塊,坑坑窪窪的路上全是雨水打落的木荷花,潔白的花瓣落在石塊上,像極了女子的碎花裙。林中鳥兒鳴叫,呼朋引伴,這裡是鳥類的天堂。綿延600公裡的高黎貢山物種極其豐富,在這座蘊含自然密碼的群山中迄今已記錄了鳥類19目58科525種,是雲南省鳥類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也是中國鳥類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鳥類種類多、分布集中。
據報道,有白尾梢虹雉、金雕、黑兀鹫、黑頸長尾雉、血雉、紅胸角雉等國家一、二級保護野生鳥類及紅胸角雉、灰腹角雉、紅喉山鹧鸪、山皇鸠、綠喉蜂虎、血雀等野外罕見的鳥類。
山路越走越窄,林子越來越密,林中青藤蔓引株連,時不時被青藤上的倒刺勾住。從石塊路上岔進密林,這裡沒有了很明顯的路,松軟的土地,踩上去吱吱作響。
往下走,雜草叢生,聽聞遠處流水聲濺濺,腳步不由加快。臨近水源,豁然開朗,一個環形水池,有若幹出水口,嘩嘩地往下淌。池塘清澈見底,池中水草豐茂,在藍天的映襯下幾根枯樹枝顯得尤為幹淨。這是一個人為修建的水池,據同行的護林員介紹,這是為了山上的動物飲水友善。高黎貢山是一列很長的山脈,是橫斷山脈的一支,生物多樣性極其豐富!生活在高黎貢山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白眉長臂猿、熊猴、白尾梢虹雉、豚尾猴、菲氏葉猴、蜂猴、馬來熊、雲豹、金錢豹、虎、孟加拉虎、羚牛、黑鹳、金雕、紅胸角雉、灰腹角雉、黑頸長尾雉、綠孔雀、赤頸鶴等等。不同山段也有不同的野生動物,比如高黎貢山騰沖段就有黑熊、麂子、鹿、猕猴、葉猴、白鹇、巨松鼠、飛鼠、綠鹦鹉、紅喉(藍吼拟啄木鳥、岩羊、赤鬣羚、雲豹、豹貓、各種野生雉雞(竹雞、松雞、走馬雞等)、豪豬、野豬、太陽鳥等!
沿着池塘往山下走,聽說那裡有座古橋,那古橋不是平常所見的石橋,而是一座鍊橋。果不其然,一座鍊橋映入眼簾。橋身是由粗大的鐵鍊和木闆組成的。沿着晃悠悠的橋走過去,是鋪滿青苔的石階。林中窸窸窣窣,蟲聲忽高忽低,時斷時續,彩色的蝴蝶在山間飛舞,撲閃着翅膀,自由自在。
高黎貢山上昆蟲種類多達1720種,騰沖地處高黎貢山南段西坡,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優良的自然環境,為蝴蝶提供了較好的生存空間,目前騰沖記錄的蝶類達200多種。蝴蝶組成以喜馬拉雅和滇西南部山區的物種為主。其中騰沖的代表蝶種有西藏飒弄蝶、窗弄蝶、多尾鳳蝶、西藏俳蛱蝶等,其中更有高黎貢山山脈特有的蝶種——高黎貢尾蚬蝶。
踏上歸途,此時天色已晚,暮色蒼蒼,林鳥歸巢。久居騰沖,卻從未登上過高黎貢山,今日一行,方覺我如尺澤之鲵,坐井觀天。高黎貢山物種繁多,資源豐富,自然風光旖旎,令人歎為觀止!站在山腳下,凝神擡望,隻見峰巒起伏,重疊環繞,山路蜿蜒深邃,漫山綠葉,相得益彰。靜立坡下,倚在古老的核桃樹下,隻覺自然造物博大,人是那樣的低矮渺小。
文:何押鳳
圖:劉正凡、畢争、李恒宇、段其集、張黎
來源:騰沖新聞網
完
編輯:李美蘭
責任編輯:楊清宗
關于保山新聞網
該微信由中共保山市委宣傳部保山新聞網管理,保山新聞網是保山市委市政府管理的第四媒體。關注本賬号您将能及時收到保山的新聞資訊。版權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保山新聞網聯系資訊
電話:0875-2135020
QQ:3049779830(微信同号)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