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文介紹了南充市甘薯主要病蟲害種類,以及農業防控、實體防控、理化誘控、生物防控和科學用藥等綠色防控技術措施。
甘薯(Dioscorea esculenta (Lour.) Burkill),又名甜薯,薯蓣科薯蓣屬纏繞草質藤本,在我國各地别名很多,有蕃薯、蕃薯、山芋、紅芋、番薯、地瓜,四川又叫紅苕。甘薯地下塊莖頂分枝末端膨大成卵球形的塊莖,外皮淡黃色,光滑;莖左旋,基部有刺,被丁字形柔毛;單葉互生,闊心髒形;雄花序為穗狀花序,單生,雄花無梗或具極短的梗;苞片卵形,頂端漸尖;花被淺杯狀,被短柔毛;蒴果三棱形,頂端微凹,基部截形,每棱翅狀;種子圓形,具翅;花期初夏。

甘薯屬喜光的短日照作物,性喜溫,不耐寒,較耐旱。主要分布在北緯40°以南,栽培面積以亞洲最多,非洲次之,美洲居第3位,在世界111多個國家和地區有着廣泛種植。近年來,國際上對甘薯獨特的營養保健功能越來越重視,“甘薯食用熱”悄然興起,這對發展中國甘薯産業,推進農業産業結構調整有着重要意義。
南充甘薯栽培面積僅次于水稻、小麥和玉米,占第4位,2019年種植面積6.49萬hm2,總産28.7萬t(折原糧)。甘薯機關面積産量很高,套作、淨作鮮薯産量一般22500~37500kg/hm2。但是,甘薯病蟲害防治,在南充也較少。對此,筆者為做好甘薯病蟲害綠色防控,減少病蟲危害損失,確定甘薯生産安全、甘薯品質和環境安全。近年來,在南充進行了甘薯主要病蟲害綠色防控試驗示範,取得良好效果。本文介紹了甘薯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以期為指導南充地區甘薯主要病蟲害綠色防控提供參考。
<h1 class="pgc-h-arrow-right">1、甘薯主要病蟲害</h1>
據調查,南充甘薯主要病蟲害有甘薯軟腐病、甘薯幹腐病、甘薯病毒病(又叫甘薯花葉病)、甘薯黑斑病、甘薯斑點病、蛴螬(蛴螬是金龜子的幼蟲)、小地老虎(幼蟲俗稱土蠶、地蠶、切根蟲)、蟋蟀、甘薯葉甲(又名甘薯葉蟲、甘薯猴葉蟲、蘭黑金花蟲、甘薯金花蟲等)、甘薯天蛾、甘薯麥蛾等。
<h1 class="pgc-h-arrow-right">2、主要防控技術措施</h1>
2.1 農業防控
2.1.1 推廣抗、耐病品種 南充市農業主管部門和科研部門推介選用的抗(耐)黑斑病、病毒病和蔓割病甘薯品種,如渝薯17、南紫薯008、廣薯87、西成薯007等。
2.1.2 實行規範輪作 麥/玉/薯、麥/花/薯可推行“83cm”、“100cm”或雙“166.7cm”、雙”200cm”留行。當年秋播小麥第1個83、100、166.7或200cm或播種小麥,小麥收後栽植甘薯,另1個83、100、166.7或200cm預留白行(可種蔬菜、豌豆、胡豆等),次年3月播栽玉米或花生;第2年秋播互換輪作。
2.1.3 翻耕薯地,減少蟲源 冬、春季多耕耙甘薯地塊,破壞其越冬環境,殺死越冬蛹,減少蟲源。
2.1.4 加強健身栽培,提高抗逆力 選用無病種薯和無病地作苗床,溫床育苗或地膜育SbddJ+BCKwKM8cK56vzHIw==苗,加強苗床檢查,發現病苗,連同薯塊一起挖除,保證病苗不下大田栽植;培育壯苗,選用無病健苗,推行壟作栽培,适時早栽,合理密植,科學施肥,增施磷鉀肥,中耕除草,甘薯生長後期,用150g/hm2 95%磷酸二氫鉀+尿素7.5~15kg/hm2葉面噴施2~3次,每次間隔期10d。适時收獲,适時入窖,避免霜害。建立無病留種地,從無病株上留種薯。
2.1.5 建立無病苗留種地 選用3年未種甘薯的地塊作為留種地。從春薯蔓上剪秧尖插夏薯或實行高剪苗扡插做種用,施無病糞肥、淨水,要注意防治地下害蟲。單收、單運、單貯,并防止運輸貯藏中傳染。
2.1.6 适時收獲,避免凍害 夏薯應在霜降前收完,秋薯應在立冬前收完。收薯宜選晴天進行,小心收薯,避免傷口。
2.1.7 安全貯藏 甘薯貯藏前,要嚴格剔除病、凍、傷薯塊。入窖前,清潔薯窖,消毒滅菌。舊窖要打掃清潔,或将窖壁刨1層土,然後用硫磺熏蒸(硫磺15g/m3)。入窖後,注意散溫散濕,嚴格控制窖溫在10~14℃,濕度在80%~85%。要加強貯藏管理,過好高溫發汗、越冬低溫和還陽變暖3關。一是高溫發汗期管理。即入窖後20d左右,要敞開窖的通風洞、窖口和門窗,做好降溫排氣,防止窖溫上升,以控制黑斑病。二是越冬管理。入冬後,窖溫下降,要封嚴氣洞和窖口,以保持窖溫在10~14℃,當窖溫低于10℃時,要注意在薯堆上加蓋稻草或麥稈等物,防止薯塊受冷、凍害。三是開春後管理。開春後,氣溫回升,當窖溫升到13℃以上時,應注意在無風晴天打開窖口和通氣洞,進行降溫排氣。
2.2 實體防控
2.2.1 燈光誘殺成蟲 在基礎設施條件較好區域視甘薯環境可安裝殺蟲燈。可按平壩地區每2.7~3.3hm2 1盞、丘陵山區1.33~2.0hm2 1盞進行安裝,殺蟲燈底部距地面1.5m,殺蟲燈誘殺甘薯天蛾、麥蛾、小地老虎、金龜子(蛴螬)等成蟲,能顯著降低其蟲口密度,減輕發生程度。開燈誘殺時間為,4月初至9月底。每天開燈時段為晚上19∶00至翌日1∶00開燈。
2.2.2 人工捕殺 一是捕殺甘薯金花蟲成蟲。利用成蟲假死性和活動習性,宜在黃昏和清晨時間,當多數害蟲聚集在幼莖葉上覓食活動時,集中力量捕殺。二是泡桐葉誘殺小地老虎幼蟲。小地老虎幼蟲對泡桐葉具有趨向性,發現甘薯受害時,可取較老的泡桐葉,用清水浸濕後,于傍晚放在甘薯田中,每hm2放泡桐葉1200~1800片,第2天日清晨掀開樹葉捕捉幼蟲,1次放葉效果可保持4~5d。也可于清晨在被害植株附近土中捕捉。早期結合田間管理,捕殺甘薯天蛾和麥蛾幼蟲。
2.3 理化誘控
2.3.1 糖醋液誘殺
小地老虎成蟲對糖醋液有很強的趨性,一般4月中下旬用此法誘殺,效果較好。按白糖∶醋∶白酒∶水∶90%晶體敵百蟲比例為6∶3∶1∶10∶1混合調勻,放在盆内,每hm2放15盆,高度1.0m,每天補充1次糖醋液,同時,取出被誘殺的害蟲。
2.3.2 毒餌誘殺
小地老虎和蝼蛄可用毒餌誘殺。先将麥麸或菜籽餅5 kg用文火炒香,加90%晶體敵百蟲50g和少量水拌勻,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傍晚撒施于甘薯田中進行誘殺。利用甘薯天蛾成蟲吸食花蜜的習性,在成蟲盛發期用糖漿毒餌誘殺,或到蜜源多的地方捕殺,以降低田間卵量。若将上述泡桐葉先放入90%晶體敵百蟲150倍液中浸透,再放到甘薯田中,可将小地老虎幼蟲直接殺死,藥效持續7d左右。
2.3.3 性資訊素誘殺
利用性資訊素誘殺甘薯麥蛾成蟲。釋放性資訊素的高峰期是在甘薯麥蛾羽化後1~3d,尤以第2天最好,故在成蟲高峰期發生前做好準備。放置誘捕器的高度比甘薯略高即可,一般不高于甘薯10cm。
2.4 科學用藥
2.4.1 甘薯軟腐病和甘薯幹腐病
種用薯塊入窖前用5%蔗糖脂酸酯可濕性粉劑300~4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500~700倍液、或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浸蘸薯塊1~2次,晾幹入窖。或用咪鮮胺錳鹽—甘薯消毒保鮮劑50g先用少量水濕潤攪拌後兌水20~40kg(可消毒1000~2000kg薯塊),浸薯塊1~3min後撈出,淋去藥液後下窖儲存;也可在窖内放1層薯塊,噴1次藥,以薯塊噴濕為度;若薯塊已入窖也可用藥液淋澆薯塊。
2.4.2 甘薯病毒病
(花葉病) 南充甘薯病毒病主要是甘薯羽狀斑駁病毒(Sweet potato feathery mottle virus,SPFMV)又稱甘薯褪綠斑病毒(SPCMV)、甘薯内木栓病毒(SPICV)、甘薯褐裂病毒(SPRCV)、甘薯病毒A(SPV-A)等。發病初期每hm2用0.5%香菇多糖水劑3000mL+碧護可濕性粉劑600g、或8%甯南黴素水劑900mL+碧護可濕性粉劑600g、或80%鹽酸嗎啉胍WG 900g+碧護WP 600g兌水450~675kg手動噴霧,或兌水112.5kg機動彌霧,或5%菌毒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20%病毒甯水溶性粉劑500倍液、或15%病毒必克可濕性粉劑500~700倍液噴霧,7~10d施藥1次,連續施用3~4次。
2.4.3 甘薯黑斑病
(1)藥劑浸種。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浸種薯5min,或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浸種薯10min,然後晾幹入窖,每種藥劑每kg藥液均浸種薯10000kg,1次配藥可連續浸種10次左右藥效不減。也可用50%甲基硫菌靈(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與敵百蟲按1∶1混合,配成500倍液,直接噴灑種薯表面,待種薯上下濕潤即可蓋土或(沙),兼治害蟲。(2)藥劑浸苗消毒。用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500~700倍液或50%多菌靈2500~3000倍液,蘸根深6~10cm,用2~3min。
2.4.4 甘薯斑點病
發病初期用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400~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防治,5~7d噴1次,連續2~3次。
2.4.5 蛴螬
蛴螬是金龜子的幼蟲。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灌根,或每hm2用50%辛硫磷乳油15000mL拌細土1500kg,在犁地時均勻撒入犁底溝。防治地老虎、蝼蛄時,也可用毒餌誘殺:取80%敵百蟲可濕性粉劑60~100g,先加入少量清水,再與炒香的菜子餅5~7kg拌勻,而後将其放入田間;或用毒草誘殺:取鮮草25~40kg(鍘成長1.7cm的段),再取90%敵百蟲50g(加入适量清水拌勻),将藥液噴入鮮草中後,于傍晚撒在薯苗根際地面處誘殺。
2.4.6 小地老虎、蟋蟀
在3齡以前,每hm2可選用50%辛硫磷乳油750mL,或2.5%溴氰菊酯乳油或40%氯氰菊酯乳油300~450mL、90%晶體敵百蟲750g,兌水450~675kg手動噴霧,或兌水112.5kg機動彌霧,或用50%辛硫磷乳油4.5kg兌水30kg,拌幹細土300kg,均勻撒于薯苗周圍;地老虎3齡後,如果為害嚴重,用鍘碎的鮮草拌90%敵百蟲可溶性粉劑800倍液,每hm2 375~600kg,于傍晚撒在薯壟上毒殺。
2.4.7 甘薯葉甲(甘薯金花蟲)
(1)生物制劑。每hm2用綠僵菌劑75kg噴灑地面,然後耕翻在土裡,綠僵菌能寄生于幼蟲體内,使其緻死。(2)毒土或毒肥防治。90%敵百蟲可溶性粉劑750~1000g或50%辛硫磷乳油200~300mL,均與細土15~20kg拌均勻,撤施地表面,或與肥料混施,打壟時翻入地下,可有效的殺死幼蟲。(3)噴藥防治。在成蟲大發生時,在薯苗或薯株上用90%晶體敵百蟲可溶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0.6%苦參煙堿l000倍液,或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進行噴霧,或每hm2用吡蟲啉5%乳油900~1500mL、或10%可濕性粉劑450~750g、25%可濕性粉劑180~300g、或70%水分散粒劑75~105g兌水450~675kg手動噴霧,或兌水112.5kg機動彌霧,每5d左右噴灑1次,連續2~3次,效果更好。
2.4.7 甘薯天蛾 當每m2有3齡前幼蟲3~5頭,或每100葉有蟲2頭時,即可用藥防治。可選用1%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乳油1000倍液、或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5000~7000倍液、或1.8%阿維菌素乳油1500~2000倍液、或2.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或5%氟鈴脲乳油1000~1500倍液,或使用上述藥劑的複配制劑進行噴霧,均對甘薯天蛾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2.4.8 甘薯麥蛾 在1~2齡幼蟲大量發生時,立即施藥防治。可選用2%阿維·高氯氟乳油1000~2000倍液、或2阿維菌素乳油1000~2000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000~2000倍液、或5%氟啶脲懸浮劑1000倍液,于晴天無風的下午進行噴霧防治,7d左右1次,連續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