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正常關節的X線解剖、關節病變的正常影像學分析順序

作者:遼甯一脈陽光醫學影像

正常關節的X線解剖

關節腔

X線檢查顯示的關節間隙,實際是由關節軟骨、關節間纖維軟骨和真正的關節腔三部分組成,是以,X線片上顯示關節間隙比實際的要寬。一般情況下,關節軟骨及關節間纖維軟骨不顯影, 經MRI檢查或軟骨發生鈣化時方可顯示。

關節間隙因年齡不同而有差異,一般随年齡的增長而逐漸變窄。兒童期間的關節間隙因骨骺軟骨的存在比成人要寬。

關節面

因關節軟骨不顯影,X線片上的關節面即為骨端的骨皮質。骨皮質薄而緻密,邊緣光滑。

滑膜

關節囊的内層組織。在膝關節、肩關節易受摩擦的部位還附有滑膜囊,X線片上均不顯影。當滑膜腫脹關節積液時則能顯示。

韌帶

關節囊的外層由緻密的纖維組織構成。膝關節、髋關節和踝關節附近的韌帶有時顯影。

在解剖上可将關節分為:

①活動關節(如膝關節);

②少動關節(如椎體間關節);

③不動關節(如頭顱之顱縫)。

關節的解剖分類見下圖。

正常關節的X線解剖、關節病變的正常影像學分析順序

正常關節的示例見下列圖檔。

正常關節的X線解剖、關節病變的正常影像學分析順序
正常關節的X線解剖、關節病變的正常影像學分析順序
正常關節的X線解剖、關節病變的正常影像學分析順序
正常關節的X線解剖、關節病變的正常影像學分析順序
正常關節的X線解剖、關節病變的正常影像學分析順序
正常關節的X線解剖、關節病變的正常影像學分析順序
正常關節的X線解剖、關節病變的正常影像學分析順序
正常關節的X線解剖、關節病變的正常影像學分析順序
正常關節的X線解剖、關節病變的正常影像學分析順序
正常關節的X線解剖、關節病變的正常影像學分析順序
正常關節的X線解剖、關節病變的正常影像學分析順序

關節病變的正常影像學分析順序

(1)構成關節諸骨順列有無異常,并将兩側關節互相比較。

(2)構成關節的骨骺及骨端有無異常。

(3)關節間隙有無增寬或變窄,其内有無遊離體。

(4)關節面是否完整,有無增生、硬化、骨質稀疏或破壞。

(5)關節囊及其周圍的軟組織有無腫脹,韌帶有無鈣化。

(6) 必要時可行MRI檢查以診斷半月闆有無撕裂或先天性畸形等。

成人各關節在X線片上所見的正常寬度見下表。

正常關節的X線解剖、關節病變的正常影像學分析順序

上表的數值隻供參考,要發現關節間隙變窄,一般可采取對比方法:

(1)與同年齡或同名關節間隙對比。

(2)兩側同名關節間隙對比。

(3)在追查過程中前後對比。

(4)與相鄰關節間隙對比。

如一名患者已拍過幾個關節X線片時,也可參考相鄰關節間隙。

上肢從肩關節到指間關節的關節間隙逐漸變窄。肘關節約比肩關節窄1mm,肘關節、腕關節、掌指關節及指間關節依次逐減0.5mm。

下肢以膝關節為最寬,有時比髋關節寬0.5~1.0倍,髋關節比踝關節寬1mm,踝關節比跗骨間關節、跖趾關節及近側趾間關節寬1mm,遠側趾間關節比近側趾間關節稍寬。

來源:熊貓放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