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病蟲害有160多種,可造成危害的種類主要有20多種。

<h1>
黑附眼天牛。又名油茶紅頸藍翅天牛、油茶藍翅天牛、茶紅頸天牛。</h1>
為害情況:幼蟲蛀害枝幹。常繞食茶樹皮層一周,然後蛀入幹心為害,被害處形成多個瘤狀節結,輕則生長不良,重者易折斷或枯死,對油茶樹勢及産量影響很大。
形态特征:成蟲體長9-12毫米,體被長豎毛,頭部橙黃色,複眼黑色,幼蟲體長18-22毫米,黃白色,頭部黃色。蛹長約10毫米,橙黃色。
生活習性:2-3年1代,分别以上年和當年的幼蟲越冬。成蟲産卵時,将樹皮咬破成新月形刻槽,然後産卵于刻槽裂縫皮層下。
(1.成蟲;2. 幼蟲;3幼蟲頭及前胸背闆;4. 蛹;5.油茶樹幹被為害狀)
防治方法:
(1)加強撫育管理并修剪滅蟲,将被害枝條平環痕處剪去燒毀。
(2)人工捕捉成蟲。成蟲羽化期間,可以在每天早晨進行人工捕殺。
(3)保護和利用天敵。黑跗眼天牛需2年才完成1個世代,幼蟲期特長,黃翅黑兜姬蜂等幼蟲期的天敵有助于控制其種群數量。
(4)化學防治。8月間晴好的天氣,用40%氧化樂果的20%稀釋液于有蟲枝節結下部塗刷一圈,可殺死上年幼蟲。
茶天牛。又名楝樹天牛,茶褐天牛。</h1>
為害情況:幼蟲為害油茶主幹,并深入根部,嚴重影響産量和樹木生長。
形态特征:成蟲體長23-33毫米,灰褐色,翅面呈黃褐色絹狀光澤。卵乳白色,長橢圓形,一端稍尖削。幼蟲體長30-45毫米,體乳白色。踴長約25毫米,乳白色,複眼黑色。
生活習性:在江西3年1代,第1、2年以幼蟲越冬。幼蟲可沿主根往下蛀食1尺多深,蟲道大而彎曲,有大量蛀屑排出孔外,化蛹多在根頸部。
(1.成蟲;2.幼蟲;3.蛹;4.被害狀)
(1)結合油茶墾複,培土埋根頸,減少成蟲産卵機會。
(2)在成蟲出現前,于主幹、根頸部用白塗劑塗刷,防止産卵。
(3)成蟲發生期人工捕捉。
(4)藥劑防治。向有蟲樹木的幹部注入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然後用粘土團封塞洞口。
茶織鐮蛾。又名油茶蛀莖蟲、茶枝蛀蛾、茶鑽心蟲,是油茶的主要害蟲。</h1>
為害情況:幼蟲蛀食枝幹,造成葉子凋萎及蛀道上部枝條枯死。十年生的幼樹為害最嚴重,常全株死亡。
形态特征:成蟲體長16-20毫米,前翅中央有兩個圓圈白斑。卵馬齒形,淡米黃色,具網狀刻紋,散生。幼蟲體長25-30毫米,頭部黃褐色。蛹長18-20毫米,黃褐色,腹末有一對突起。
生活習性:1年1代,以幼蟲在被害枝條内越冬。成蟲有趨光性,産卵于頂芽基部,每處一粒。初孵幼蟲由葉腋蛀入芽鞘,以後由上而下蛀食木質部,每隔一定距離,有一圓形排洩孔,排出黃棕色顆粒狀糞便,為此蟲為害的主要特征。如已化蛹,羽化孔外部有絲膜封閉。
(1)加強林地管理。7-9月剪除被害枝,集中燒毀,清潔林地,減少病蟲孳生環境。
(2)實體防治。成蟲羽化盛期設黑光燈誘殺。
(3)化學防治。必要時用脫脂棉蘸80%敵敵畏乳油40-50倍液,塞進蟲孔後用泥封住,毒殺幼蟲。
茶梢蛀蛾。又稱茶蛾、茶梢蛾主要為害油茶、茗茶和山茶等。
</h1>
為害情況:初孵幼蟲潛食葉肉,形成淡黃色透明斑點。秋末轉蛀當年夏秋梢,梢葉逐漸枯萎死亡。
形态特征:成蟲體長5-7毫米,深灰色帶金屬光澤,卵淡黃色,橢圓形。幼蟲體長8-10毫米,頭小,深褐色,腹足不發達。蛹長5-7毫米,黃褐色,近圓筒形,腹末有一對向上伸出的突起。
生活習性:多數地區1年1代。以幼蟲在茶梢或葉片内越冬。成蟲趨光性強,初孵幼蟲從葉背潛食葉内,形成直徑3-5毫米的潛斑,被蛀枝梢有蛀孔。
(1.成蟲;2.初孵幼蟲食害潛斑;3.幼蟲;4.蛹;5.繭;6.為害狀;7.被害狀)
(1)加強苗木調運檢疫,防止傳播蔓延。
(2)剪除被害梢,集中放置林間紗籠内,待寄生蜂羽化後,茶梢蛾成蟲羽化之前燒毀。
(3)根據茶梢蛾成蟲具有趨光性強的特性,利用黑燈光誘殺。
(4)5-6月對嚴重受害林分用40%氧化樂果2.0%溶液加适量黃泥制成藥泥漿,塗刷樹幹。
(5)每年4月中、下旬越冬幼蟲轉蛀時(即轉梢危害),用含孢子2×108/毫升的白僵菌噴霧或噴粉。
原創作者:曾贛林,“綠色985”公衆号,雲衆地服務宗旨:一個有态度、專注三農領域的農業自媒體,幫助農民科普種植技術知識,解決農民的難題。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