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news科技新報】擁有“打不死的小強”稱号,蟑螂總是讓大多數人類心生恐懼厭惡感,究竟是什麼原因使這種生物得以在各種肮髒角落生生不息?中國科學家現在透過美洲蟑螂破解了個中曲折:原來它們的基因竟然高達 2 萬多個,幾乎迎頭趕上人類,人類本地表生存能力有多強,蟑螂就隻會更強。
是以那些總是念叨着希望蟑螂滅絕的人──抱歉了,那隻能是幻想,人類還沒滅亡之前,蟑螂絕不會先走一步,别小看這種已有億萬年演化曆史的雜食性昆蟲。
蟑螂(Cockroach)由于會傳播多種病原體而普遍被認為是害蟲。人類家中最常見的蟑螂,體型大的有美洲蟑螂(Periplaneta americana)、澳洲蟑螂(Periplaneta australasiae);小型則有長約 15 毫米的德國蟑螂(Blattella germanica)、日本姬蠊(Blattella bisignata)及亞洲姬蠊(Blattella asahinai)等。
俗話說,如果你的屋子裡出現一隻蟑螂,就代表某個角落裡有一整窩蟑螂蠢蠢欲動,其繁殖力之強,比如一對德國蟑螂一年可繁殖十萬隻後代,是人類最讨厭、最如影随形的室友。
為了解為何我們總是擺脫不了小強夢魇,中國科學家測序了美洲蟑螂的基因組,并與澳洲蟑螂、黑褐家蠊(Periplaneta fuliginosa,台灣特有物種,外殼黑到發亮)、其他物種如白蟻、德國蟑螂的基因組進行比較。
論文第一作者、中國華南師範大學昆蟲學家 Sheng Li 發現,美國蟑螂擁有昆蟲中第二大量的基因(超過 2 萬個),僅次于普通蝗蟲,反觀人體内也才大約 20,000~25,000 個蛋白質編碼基因。
其中,美國蟑螂有 1,000 多種基因可以協助檢測環境的化學變化,以确認哪些食物安全;研究人員也幹擾了 20 多種和免疫、生殖相關的基因,發現确實可以削弱蟑螂戰鬥力;此外,還有一些基因可以解釋蟑螂為何擁有快速重新生長四肢的不可思議能力。換句話說,就是這些負責感官知覺、免疫系統、解毒、生長繁殖的基因為蟑螂帶來無窮适應力,幫助它們在各種難以置信的環境生存下來。
希望這種新發現不僅是出于好奇調查,而能幫助人類找到對付蟑螂害蟲的更好方法。
科普百分百·助力科普中國,讓科學知識在網上和生活中流行起來。溫馨提示:以上為科普百分百網上閱讀所浏覽内容,轉載分享隻為知識傳播和學習宣傳,本文内容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意見建議,請私信留言,我們會及時處理。歡迎關注,謝謝。